“什么?这怎么可能,袁绍居然能够挡住公孙赞的进攻,真是不可思议。”说话的人正是当今的第一权臣,董卓董仲颖。
根据董卓的有效线报,董卓得知了袁绍入主冀州。而公孙赞不甘心袁绍的胜利果实,在袁绍刚刚入主冀州人心未稳之时,率领全部兵力,大举进攻袁绍。两军战于磐河,起初公孙赞以绝对的兵力压制住了袁绍。正准备将袁绍歼灭之时,一场地震打乱了公孙赞的所有计划。由于战马受惊四处乱撞导致了公孙赞士兵出现大规模受伤,公孙赞被迫停止进攻。次日,袁绍军星夜撤退,公孙赞重振旗鼓追击袁绍,但途中与袁绍的一支神秘援军相遇,公孙赞追击被迫终止。随后,袁绍一举夺回失去的中营,继续在磐河与公孙赞呈对峙状态。
“如此说来,袁绍能够与公孙赞打成平手全部都是因为那场地震。看来袁绍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回答的正是董卓的第一谋士李儒,也可以称李儒为大汉第一军师。自从董卓掌拳之后,名义上所有的汉军都归属于董卓,作为董卓的军师,现在也是大汉的军师,所以称李儒为大汉第一军师也是妥当的。
董卓对于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对李儒问道:“眼下这个局面对我们来说有点棘手。放弃洛阳之后我们的手已经伸不到黄河。你说怎么办吧。”
按照李儒的推想,在袁绍夺得冀州之后,尽管冀州兵多,但是因为袁绍刚刚接手冀州。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只有他自己的渤海军而已。渤海地小人稀,三万人已经是袁绍的极限了。当初袁绍能够成为联军的盟主的时候,并不是看着自己的兵力,而是自己的家世以及声望,要不然袁绍根本不可能做上盟主的宝座。
反观公孙赞,作为一员镇守边关的大将,不但手握重兵,而且士兵的战斗力也强。以百战之旅的重兵集团攻击区区三万人的部队。而且这三万渤海军中,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没有占到。反观公孙赞,在辽阔的平原中最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冲锋,还占了个地利。就算这样,公孙赞还是没有进入冀州。
如果公孙赞能够击败袁绍,那么其他诸侯也定然也回来乘火打劫。那么原来实力最为雄厚的冀州将会被划分,那么黄河之上就再也没有一家独大,也不会威胁到董卓。可是眼下计划变了,公孙赞没有打败袁绍,那么袁绍就能够独吞冀州,换句话说袁绍就可能在日后掌控北方,直接威胁到董卓。
李儒思索了一下:“袁绍入主冀州已经成为了定局,不过我们还可以培育一位袁绍的好对手。”
“什么意思?”
“一方独大,势必群起而攻之。就像当年的联军一样,我们强大了,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树大招风就是这样。现在袁绍吞并了冀州,加上他自身威望极高,又有文武双全,很难想象袁绍不会继续扩张下去。袁绍非韩馥这等碌碌无为之人,对于周围的诸侯与军阀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而这些人就会像那年一样,我们才入主洛阳后不就,就会被群起而攻之,袁绍也会这样。”李儒顿了顿又说:“我看其他人也多为庸才,只有北平公孙赞有胆略。我们就给他时间,让他成为制约袁绍的最大旗子。”
董卓大笑到:“好,就这么办,我现在就派人去讲和。让公孙赞有足够的时间来对付袁绍。”
数日之后,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前去说和袁绍与公孙赞。
袁绍需要时间整顿刚刚得到的冀州,而公孙赞则需要时间重振旗鼓,况且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双方都同意休战。
照着李儒的推想,袁绍就像当年的董卓一样,拥有最强的实力以及勃勃的野心。而周围的诸侯军阀们就是当日联盟的组成者,而公孙赞就是曾经反董联盟的盟主“袁绍”。
一个新的联盟即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