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赤冥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天启帝国地域庞大,左临天运山脉,北靠极地雪原,其国内还有一处赤冥大陆上最为广阔的内海,称天帝海,传闻十万多年前,曾一统大陆,天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帝王——天帝的陵墓就藏在天帝海中。”
虽是帝国南部,此时已然入冬,王十七裹了裹身上的破旧棉衣,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然而天帝海陵墓中所葬并非天帝,传说天帝在位八千多年,而其本身寿命早已突破万岁,破空飞升而去,留下万岁成神的神话。这也是历代帝王都称自己是万岁爷的由来。天帝陵传闻是天帝闭关修炼之所,更是破空成神之前抵御天劫的道场,这里面已经不是机关重重所能概括的。”
王十七在家族中排行十七,早年根骨奇佳,也算是个练武奇才,然而年少气盛之际,对几个武道世家子弟评头论足,在比武中被人废了筋脉,这一生无法突破先天境。经脉也受到暗伤,除了一身天资无用武之处外,体质较一般人还有不如。好在早年混迹武者圈子,一肚子武道八卦倒是积累了不少,平日里混迹于这天帝海滨小城中的酒楼茶馆说书为生,而且见解独到,毕竟大多升斗小民对武者世界极为崇拜,却又无力踏足,对王十七每日的说书倒也极为追捧。王十七凭这一张嘴,日子过得倒也算富足。然而早年的阴影一直笼罩王十七的一生,也算是历经沧桑,虽说有些闲钱,生活倒是极为节俭。
“王先生,不知你对这天帝陵了解多少?”突兀的,一个声音打断了王十七的叙述。周围群众一阵骚乱,显然非常不满,更有甚者,纷纷怒视出声之人。
那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更为奇葩的是,他的肩膀上一动不动的蹲着一只黑灰相间的小猫。周围顿时一阵唏嘘之声,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群众的怒气也瞬间消失了一半。
对于天帝陵,王十七也是一知半解,然而就算是天启帝国高层,对之也是知之甚少,只知道在天帝海南部,天帝留下数个试炼之地和血脉觉醒的祭坛,然而真正的主陵墓的位置却是无人知晓。
王十七搜刮早年听闻,继续道:“传闻中天启帝国的龙脉封存在天帝陵中,龙脉搜集气运,龙脉在则国运亨通,万古不灭。所以即便天帝飞升之后数万年,赤冥大陆天灾战乱不断,国家分合无数,而以天帝海为中心的天启帝国,即使国土大不如前,但始终未曾灭国,一直传承至今。”
那中年人又道:“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国没有二君,天启帝国一国二君却是个异端,能传承至今,倒也是个奇迹了。”
王十七道:“个中缘由,源自天帝的祖训,天启帝国一直沿用武帝文皇的传统,二君共掌天下。文皇主宰帝国,或许其本身修为并不是很高,但每一代文皇都是文韬武略,天纵之才,执掌国事,抚内定外,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而武帝掌握绝世武力,历代武帝潜心武道,追求武道最高境界,意欲达到天帝当年的成就,万岁成神。
“既然武帝修为天下无双,为何不代替文皇,自己坐那龙椅?”周围一个年轻人问道。
王十七摇摇头,道:“同样受制于于祖训,武帝不可干政,潜心修炼,除非遇到外界而来的灭顶之灾,否则就算国内藩王作乱,谋朝篡位,只要宗室不变,帝国还是他君家的,武帝便不会出手。后人摄于天帝之威,十数万年来不敢有丝毫违悖。”
“这么说来,天帝设立武帝文皇的规矩,对内限制文皇修为,使其一心从政,专心治国,对外又有绝对的武力威慑,那十数万年前天帝自己也这么做了么?”年轻人继续道。
然而此时人群一阵骚动,天帝之威深入人心,妄自对天帝评头论足,一般人也没这个胆子。众人齐刷刷的看向那个年轻人,只见他明眸皓齿,长得颇为清秀,只是年纪尚小,约莫十三四岁,一脸稚气。
“乳臭未干的臭小子,天帝如何治国,也轮得到你来胡说八道!”一位老者怒声呵斥,显然,天帝纵然飞升已久,但一直是大陆的信仰。
中年人摆摆手,道:“萍生,给我沏壶茶。”
“是,主上。”
众人此时才注意,中年男子一直用的是自己带来的茶具。只听中年人继续道:“天帝本名君无道,王先生可知他为何自称无道?”
听中年男子报出天帝名讳,群众又是一阵骚动,但不知为何,却无一人敢出言呵斥,仿佛眼前这个一脸无害的中年男子有着一种特殊的魔力。
王十七皱皱眉,并不答话:“请问先生到底是何人?”此时,他也看出眼前这个中年人并非一般人,王十七毕竟曾经达到过凡武境的巅峰,拥有常人不可及的武道感知,眼前的中年人虽其貌不扬,放在人堆里也无法注意的到,但就是这么一张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脸,他却怎么也记不住。没错,就是无法记住他的相貌,然而仔细感知之下,更发现无法看清此人面目,心中不由一凛。
中年人,也未搭话,站起身来,仰望远处天空,自顾自的说道:“天帝君无道,十数万年前修炼成这方天地最高境界,由于特殊原因,其战力远超大陆同级强者。天帝征战天下,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只要有人敢反抗,便以绝世武力征服,不久便一统天下,短时间内,天下强者纵有不服,也不敢撸其虎须。”
“然而凭借武力强行统一之后,天下民众并不归心,在一些异心强者挑拨之下,各地骚乱不断,而天帝一方面要继续修炼,一方面还有国家政事处理,只是简单的暴力平乱,结果反而愈平愈乱,各地反抗组织如杂草一般烧之不尽,吹之又生。”
中年男子顿了顿,周围众人鸦雀无声,却又无一人离场,显然对此段秘史很感兴趣。
“天帝有有很多子嗣,而且其子嗣大多资质极佳,修炼也是极快,传闻凌虚境巅峰强者也有好几位。然而其中一位子嗣君万海,修为不过先天,但精修文道,博古通今,尤其擅长经商,在那个以武为尊,崇尚强者的天下,着实是个异端,当然,也是众皇子中最不受宠的一个。”
“到达天帝这个修为,每一次顿悟都会带来境界的提升,每次闭关几年几十年也是家常便饭。然而人性贪婪,几乎每个人都想自己独掌大权,天帝当年也不例外。天帝并非庸人,反而心思缜密,才气过人,然而自身修为高绝,导致其过分依赖武力,天帝常年闭关,国家大事交给臣子处理,自己却又不肯放权,国家机器运转不当,导致国家内乱不止。在一次长时间闭关之后,国家在几个绝世强者联盟作乱之下,生生分出去三分之一,天下民怨四起,气运不稳。”
“天帝痛定思痛,从此改名无道,自认无道昏君,同时认识到武力强盛并不能治国安邦,必须文治武功双管齐下,天帝立志励精图治,暗中启用以往并不受宠的皇子君万海,在其闭关之期总揽大权,治理天下,对外还是自称天帝。君万海果然不负重托,尽其所学,国家治理井井有条,天帝修为高绝,在位数千年,君万海的后嗣秉承帝旨,世世代代隐于幕后,代天行事,不但天下日益安定,而且还统一文字语言,融合各国文化,进一步同化国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统。”
“难道如先生所说,那君万海便是文皇的起源?”王十七皱眉道。
中年男子并未理会,继续道:“天帝修为高绝,寿命久长,而君万海世世代代总理朝政,虽终日不见天日,但从未有所怨言,天帝也深刻认识到以文治国的重要性,在破空飞升之际,天帝感念恩德,为君万海一脉正名,将君主之位分成武帝文皇,赐君万海一脉文皇之名,并勒令后代,文皇不可废,有德者居之,而另一方便,又留下武帝传承,修为最高者可封武帝。只要宗室不灭,武帝只管修炼,一律不可干政。”
“君无道成神之后,其子嗣后代对其的崇拜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级的高度,对其每一句话都奉若神旨,世代遵循,然而君万海一脉修为不高,文皇之位并未在其嫡系家族传承下去,又给其他王爷夺了江山。然而武帝传承乃是天帝亲自设立,对天帝之命是绝对遵从,天帝曾言,文皇不可废。故文皇之位虽有更迭甚至谋篡,但历代文皇均是才高八斗,韬略过人之辈,甚至文皇历史上也出现过武道高深之辈,文皇之位,也一直传承至今,从未断绝。”
说到这里,众人皆作恍然之状,同时思索此人是谁,为何知晓这些皇家隐秘。王十七皱了皱眉,心想此事若传开,我可千万不能牵扯其中,这地方我是不能再呆下去了。于是向中年男子抱了抱拳:“先生博古通今,见识非凡,在下受教了,天色已晚,在下现行告辞。”
中年男子还是没有搭话,不知何时,他已站起身来,抬头望着苍天,怔怔入神。王十七眯了眯眼睛,心道此人何时站起身来,我竟丝毫不知。顺着中年男子的眼光望了过去,只见天空阴阴沉沉,布满了铅色的浓云,层层滚滚,暗沉的乌云仿佛要压将下来,空中时不时的刮着凛冽的寒风,王十七紧了紧衣服,仿佛天气更冷了。
只听中年男子喃喃说道:“这是要变天了呀。”
王十七不由自主的答道:“是啊,这几天怕是要下大雪了……”然而再抬眼间,那中年男子和那位长相清秀的少年已然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