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9300000052

第52章 贾诩的智慧人生

第八章、贾诩的智慧人生

吕布虽然凭胯下的赤兔马,手中的方天画戟纵横天下,但终因其不长脑子而白门楼殒命。由此得出一条定律,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脑子。处世不长脑子,就会不断地上当受骗,最后自己把自己毁了。吕布就是这样的结局。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贾诩,就是靠脑子吃饭的谋士。他多次凭智慧化险为夷,凭智慧飞黄腾达,凭智慧安度晚年,我们称他的人生是智慧人生。

一、智慧让贾诩化险为夷。

贾诩这人一生没有其它什么特长,平生就是心眼多,遇事反应快,应对自如。先介绍贾诩利用智慧逃生的小故事。

其一、因心眼多而活命。

早年,贾诩因疾病辞官回家,路上遇到氐族人叛乱,同行的十几人都被叛乱的氐族人逮捕了。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甥,你们千万不要埋了我。我家一定会用重金赎我的。这时候的太尉段颍,原先很长一段时间担任边防将军,在西北边疆很有名声。所以,贾诩用谎言骗了氐族人。氐族人不但不敢杀害贾诩,反而还和贾诩订立了盟约,并送贾诩回家。其余的人都被氐族人杀害了。这个逃命的小故事,反映贾诩这种智慧的人临乱不惊,临危不惧,心眼多,善于应变,所以,能化险为夷。

其二、一句话使李傕之流死里逃生。

吕布刺死董卓后,李傕、郭汜等这些昔日为非作歹的董卓部下,一个个如惊弓之鸟,他们想投降朝廷。王允、吕布他们不接受其投降,再加上所有的人对凉州人的痛恨,更使李傕、郭汜之流惶惶如丧家之犬。李傕、郭汜等人想解散队伍,各自抄小路逃命回家。此时,贾诩说,我听说长安城里的人打算把凉州人都杀光,如果,你们丢了部队,各自逃命,只要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你们。你们倒不如带领部队往西,招收士兵,到时再攻打长安,替董卓报仇。要是幸运的话,能成就大事,我们就尊奉国家去征讨天下的叛逆,要是不成功的话再逃命也不迟。一句话提醒了这惊弓之鸟,他们又重新集合起来,打败了吕布,攻占了长安。于是,又一场腥风血雨降临到长安城。对于这件事情,多有指责。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尤为气愤,他说:“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贾诩本人也自知罪孽深重,他一二再的拒绝了李傕的封官行赏,贾诩只是平静地说:“此活命之计,何功之有?”后来,张绣劝贾诩离开李傕等,贾诩也是平淡地说:“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表现了贾诩的矛盾心理。对于贾诩只言片语,而使即将亡命的李傕、郭汜之流死里逃生,我认为也许是贾诩所处的环境及矛盾的心理所致。如果一定要加以评价的话,我认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从贾诩的汉家臣子的身份评判的话,贾诩当十恶不赦。因为这一句话使“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裴松之语)。如果从贾诩作为是李傕、郭汜之流的谋士来看,贾诩无可厚非。因为谋士的职责就是为其主子出谋划策,贾诩这样做,这样说,只不过是尽职责而已。要说有错,那是择主的错误。如果从活命逃生这个角度看,为了活命而出此下策,从这个角度看,是理所当然。人都有贪生怕死的本能,生死攸关之时,有一言能逃命,谁个不想?平静一点讲也只能是不置可否。再说,那个汉家王朝也是气数已尽,只是李傕、郭汜之流太无人性所以才招致千古唾骂。要是这件事情换上刘备这些仁义之君可能要另当别论了,要说这件事情的关键点是办事事情时要看准对象。

其三,两边讨好。

后来,贾诩离开了李傕,到段煨那里去了。段煨军队当时驻扎在华阴,贾诩与段煨又是老乡。史书上说,贾诩向来名声很好,段煨也很敬重贾诩。段煨内心又害怕自己的权势被人夺去,表面上对贾诩很好,贾诩对此感到不安。后来,贾诩跑到张绣那里去了,有人劝说贾诩,段煨对您那么好,您为什么还要离开他呢?贾诩说,段煨这个人生性多疑,况且对我还有嫉妒之心。虽然对我很礼貌,可是,我不能长久地依靠他,要是长时间地呆在他那里,他会怀疑我会取代他,我走了他一定会很高兴。他还希望我在外面为他联系更大的力量。由此,他会更好地保护我的家人。张绣那里缺谋士,也愿意我到他那里去。这样我的家人和我自己会更加安全。从这个故事看出,贾诩心事缜密,能透彻地知道别人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便因之投其所好,使之皆大欢喜。

以上讲了贾诩化险为夷的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贾诩每一次用计的成功都基于其对人性、对所处的环境的透彻认识与把握。

二、智慧让贾诩改变命运。

以上三个小故事都是贾诩在危急时刻如何逃命的心眼,在贾诩的智慧中,这些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现在再讲三个小故事,让大家领略贾诩在风云诡谲的沙场上的大智大勇。这三个故事都与张绣有关。

其一、淯水成为曹操的伤心地。

这个故事《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有详细讲述。梗概是,先是张绣经贾诩的劝说投降了曹操,后因曹操与张绣婶娘洞房花烛夜,张绣受到羞辱,决定反水。并找来贾诩商量如何对付曹操。贾诩秘授机宜,让曹操在这次淯水战斗中,让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护卫将军典韦等人丢了性命。曹操本人也差点亡命淯水。经此一役,淯水成了曹操的伤心地。

这次贾诩给张绣的计谋就是借口“新降兵多有逃亡者,乞移屯中军”,麻痹曹操,完成了军事部署。又将曹操的护卫将军典韦灌醉,偷了他的双戟。然后趁夜晚杀入曹营,将毫无防备的曹操杀得七零八落,曹操落荒而逃。

其二、张绣再败曹操。

这个故事《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有记载,曹操在安众用计打败了张绣与刘表的联军,因得到荀彧的来信,得知袁绍要趁机兵犯许都。曹操得书心慌,即日撤军。张绣得知曹操撤军,想追歼曹操。贾诩制止张绣说,不可追也,追之必败。刘表不听,说,今日不追,坐失机会也。力劝张绣引军万余同往追之,约行十余里,赶上曹军后队,曹军奋力接战,刘、张两军大败而回。张绣对贾诩说,不听您的话,果然失败了。贾诩对张绣说,现在整顿军马,再去追击。张绣与刘表都害怕了,说,现在都被打败了,为什么还要去追击?贾诩说,现在去追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张绣相信了,刘表怀疑。张绣亲自带军马去追击曹操,果然大败曹操。对此刘表请教贾诩,说,前一次以精兵追退兵,您说必败,这一次以败军追胜兵,您说必胜。请您告诉我,这是为什么?贾诩说,将军遂善用兵,并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虽然打败了,必然会用得力干将殿后,防有追兵。我们的追兵虽然是精锐,也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知道一定会败。现在曹操急于撤军回去,许都家中必定有事,既然打败了我们的追兵,必轻车速回,不会再作我们有追兵的准备,我们趁其不备偷袭,所以知道必定会胜。张绣、刘表听了十分敬佩。此智慧突出了贾诩的大智大勇,被对手打败了敢于用败军偷袭得胜之军,而且料定必胜而归,此计的成功应验了兵家之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三,张绣投降曹操。让张绣投降曹操真有点天方夜谭。曹操与张绣可谓生死冤家。张绣有胆量投降曹操吗?曹操能接受张绣的投降吗?而贾诩居然办成了这件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故事《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有交代。

贾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服张绣投降曹操的呢?

贾诩是在袁绍、曹操都有使者在张秀处劝说张绣投降各自的主人,贾诩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劝说张绣投降曹操。

贾诩是怎样劝说张绣投降曹操的呢?

贾诩首先堵死了张绣投降袁绍的渠道。贾诩对袁绍的使者说,汝回去见本初,道汝兄弟尚不能容,可能容天下国士乎?当面扯碎书,斥退来使。张绣见此吃惊地说,方今袁强曹弱,今毁书斥使,袁绍若至,当如之何?贾诩不假思索地说,不如去从曹操。张绣对投降曹操心有余悸,并说,吾先与曹操有仇安得相容?贾诩为张绣分析了投降曹操的三点理由。贾诩说:“从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操虽弱,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曹公五霸之志,必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焉。”于是,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迎接贾诩、张绣时,执张绣之手曰:“有小过失,勿记住于心。”遂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使。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一定会佩服贾诩有胆、有识、有略。有胆是敢于向仇人投降。有识是透彻地认识到张绣所处的环境,深刻认识到了投降曹操与袁绍的利与不利。有略是其对事情的处置方法,先堵死袁绍这条路,使张绣处于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处境,别无选择,愿意听从贾诩的建议,听得进去贾诩的建议,最后是心甘情愿地照着去做。

以上三个故事,无论是对张绣还是贾诩,都是处于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他们两人不可不慎重,但是张绣似乎是不假思索地听从了贾诩的建言,难怪说张绣是以子孙之礼待贾诩的。这样看来一点都不假。但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贾诩的大智大勇令人信服、令人敬佩。

走进曹魏集团,是贾诩认祖归宗、梦寐以求的事情,由此终因修成正果,于是,彻底改变了贾诩的命运。

之所以说走进曹魏集团,贾诩是认祖归宗。用贾诩的话说就是“曹公奉天子明诏,征伐天下”,跟着就是遵循封建社会正统道德“吾受国恩,义不可背”的大事。

之所以说走进曹魏集团,贾诩是梦寐以求。贾诩在长安时不愿意离开李傕,就是不愿离开朝廷,后来虽然离开朝廷,跟着张绣却两次劝张绣投降曹操。在张绣杀死了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护卫将军典韦的危险情境下,还不顾一切地劝张绣投降曹操,就是表明贾诩投奔朝廷、投奔曹操是梦寐以求。

之所以说走进曹魏集团,贾诩是修成正果。贾诩先是跟着李傕,这无疑是助纣为虐,后来又跟过段煨、张绣,那都是贾诩的权宜之计。段煨、张绣顶多也只是一方诸侯罢了。只有傍上朝廷这才是封建文人、谋士所标榜的正统归宿。

之所以说走进曹魏集团,贾诩才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贾诩到了曹操那里,曹操“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尽管此时的冀州还是袁绍的,算不了数,但这些都是朝廷给的,自己也终于是堂而皇之的朝廷命官了,再也不是过去名不正的那种地方诸侯的差使了。

三、智慧让贾诩安度晚年。

以上三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贾诩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的大智大勇,下面我再举三个小例子表现贾诩的韬光养晦。贾诩韬光养晦的显著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深”。说具体一点就是三个方面,深谋远虑,深藏不露,深居简出。

先说第一个方面,深谋远虑。

前面我们讲过渭河边上,曹操与马超征战的故事,在这次战役中,贾诩为曹操献上离间计,计谋深得令人咋舌。现在再举一个例子,贾诩为曹丕出的计谋。

曹丕登基后,野心很大,想统一中国,准备征讨那些不听从命令的人。征求贾诩的意见,问,吴和蜀这两国先打哪一个呢?”贾诩回答说:致力于攻取敌国的人以军事实力为先,致力于建设根本的人则崇尚德行教化。陛下上应天命,接受禅让,君临天下,如果用文教道德来安抚他们,等待他们内部的变化,那么平定他们是不难的。吴、蜀虽然是微不足道的小国家,但他们有山作天然屏障,有水为千里壕堑,刘备有雄杰之才,诸葛亮善于治国,孙权明白虚实大势,陆议懂得军事形势,他们占据险地,把守要塞,水军游弋江湖,这些都是难以一下子就能取胜的关键因素。用兵的规则是,先有取胜的把握然后才去作战,估量敌人的情况再考虑调兵遣将,所以每次行动都不会失算。臣下个人估量我们群臣中,没有刘备、孙权的对手,即使以天子的天威临敌,也看不出有万无一失的优势。过去舜舞干戚而有苗臣服,臣认为现在应该先用文德后用武力。贾诩对曹丕的咨询从三个方面予以比较回答。一是从长远来看要注重德行教化,等待时机。从地地理位置来看吴、属两国占据险地、要塞,不便用兵。从敌我双方来看,我们没有战胜对方的将领。结论,先用文德教化,等待时机然后再用武力。之所以说贾诩的计划深谋远虑,是因为贾诩看得远,企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图从对方内部解决问题,企图轻松地、有把握地解决问题。麻烦的是要等待,要有耐心。可惜曹丕没有耐心等待,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后来发动江陵战役,士卒伤亡惨重,大败而归。

现在说第二个方面,深藏不露。

先说曹操立太子的故事。

曹操也曾有过立太子之争的苦恼。按照封建社会的游戏规则,曹丕是长子,应是当然的太子。但是,曹操喜欢曹植。因为曹植有才,聪明,举笔成章。曹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到底是立长子曹丕还是立次子曹植这个才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曹操,后来曹操进行秘密问卷调查,并约贾诩私下谈话,就立太子问题征求贾诩的意见。他们两人有一段对话。现转述如下:曹操问贾诩说:“孤欲立后嗣当立谁?”贾诩不答。曹操问贾诩为什么不回答。贾诩说:“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曹操接着问:“你在想什么?”贾诩告诉曹操:“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曹操听了大笑,遂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这段文字,贾诩看似答非所问,其实,贾诩明确地回答了曹操的问题。不但明确地回答了曹操的问题,还告诉了曹操的理由,使曹操心悦诚服地按照贾诩的意见立马立了曹丕的王世子。贾诩的理由就是我正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事。袁绍、刘表父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袁绍与刘表两人都不按封建社会的游戏规则办事,立幼不立长,最后,导致帝国灭亡。这近在眼前的惨痛教训,你曹操不会不知道吧。你曹操该不会如袁绍、刘表一样做蠢事儿毁掉自己的江山吧!之所以曹操听完贾诩的话就立马里立曹丕为王世子,就是因为袁绍、刘表的教训使曹操震惊与害怕,容不得他再犹豫不决。

曹操这么大的问题,贾诩不敢不回答,不回答难辞其咎。但曹操一向高深莫测,在未摸准曹操意图之前是不能贸然回答的。回答错了,也难辞其咎。在左右为难时,贾诩无愧于智者,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处世之道,给曹操也来玩阴的。你曹操不是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吗?我也来个“犹抱琵琶半遮面”,明的不置可否,暗的模棱两可,虽然有所偏颇,但我没有明说,是你曹操猜的。这就是高人过招。高人过招,在玩心计,大家彼此心照不宣,而又心领神会。所以,曹操集团来了贾诩,曹操再也没有“高处不胜寒”的落寞了。这就是大智若愚,绝不是那个杨修,处处想拆曹操的招,通过拆招来显示自己,所以,终究是弄得个鸡飞蛋打,丧了性命。

由此,大家便知道了贾诩是怎样的深藏不露。还有一个故事也能看出贾诩的深藏不露。曹操没有将世太子定下来,曹丕与曹植暗里较劲,曹丕似乎有点支架不住了,派人向贾诩请教,让贾诩为之出点子。贾诩告诉曹丕:“你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只要好好做一个儿子,就够了。”贾诩的原话是“不违子道,如此而已。”由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由衷感叹贾诩“策谋深长”。曹丕是想知道怎么样才能争到太子,而贾诩也如回答曹操的问话一样,答非所问,只告诉曹丕好好做一个儿子就行了。这贾诩真是老奸巨猾、深藏不露。他没有如杨修那样为了应付曹操的考问,为曹植预备很多答案,也没有为曹丕出阴招、损招,相反还是似乎在教训曹丕,你争什么太子,好好做一个儿子吧!这话深奥得很,正面理解,你把儿子做好了,太子自然是你的。一旦有人追究起来,或是以后曹植争得了太子,贾诩也无半点嫌疑。无论怎么爱挑事的人也找不到把柄,“我当时就是告诫曹丕好好做儿子,没有任何其它用意。”

现在说第三个方面,深居简出。

贾诩知道自己的身份,他不是曹操的老部下,资历也不如别人,而且也跟过不少的人,不是封建社会宣传的那种从一而终的忠臣,再加上,他平时为曹操所出的计谋都很深远,害怕因此受到其他人无端猜疑,所以,平日里,总是很少出门,回家后也不和家人交谈,儿女嫁娶,也不攀结达官贵人,贾诩在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在曹操的老部下,亲信密友,一个个相继倒下去的时候,贾诩却能寿终正寝,这不能不说贾诩为人处世,确实高人一筹。

《道德经》有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上善若水”篇中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为贾诩写的。你看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好的品德像水一样,有利万物而不与之争。贾诩开始辅助李傕之流,他救了李傕之流的性命,却从不接受李傕之流的赏赐。后来又辅佐段煨,只为段煨做事,不与段煨争利。当段煨开始妒忌贾诩时,贾诩便离开段煨去辅佐张绣,张绣如子孙一般地对待贾诩。曹操见贾诩有才干,想贾诩为自己服务。贾诩没有接受曹操邀请。贾诩认为张绣对他很好,它不能够离开张绣。后来张绣投降了曹操,贾诩又一心一意地为曹操服务。曹丕在竞选太子时,贾诩也积极为其效劳,曹丕做了皇帝,贾诩也不居功自傲。相反是谨小慎微,努力为曹丕效劳,不提任何要求。所以,贾诩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给人留下了好印象。像李傕这样的恶人都对贾诩言听计从,而且感激不尽。真是做到了“夫唯不争,故无尤。”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贾诩智慧的人生智慧。贾诩是一个“后其身而身存,外其身而身在,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的智者。所以能在那风云诡谲的年代独善其身。三国时代,像贾诩这样的大智者不少,如崔琰。崔琰虽然具有大智慧,却太刚烈。最后不明不白地被曹操给弄死了,这是悲剧,值得深思。如有兴趣,请看下一章,谈崔琰之死。

同类推荐
  • 乱世情缘0

    乱世情缘0

    汪精卫刚刚建立伪南京政府,留法青年谢云峰、夏听雨为报家仇回到上海滩,上演了一场场爱情、谋杀、商战、谍战等当时社会所发生的热血江湖大戏。。。
  • 历代状元(上)

    历代状元(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幼学琼林崔氏注

    幼学琼林崔氏注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全文用骈体文写成的,文字简炼,对仗工整,易诵易学、易懂易记。全书内容包罗广泛,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象一部微型百科辞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但是书中的很多典章故事今日看来已经不为大家所熟悉,我参考了几十种相关书籍,编成了这本书,希望大家能读一读,取其精华,不要忘了我们祖先的好东西。谢谢大家!
  • 三国之绝代天骄

    三国之绝代天骄

    现代文艺青年岳进在下班的时候被雷劈中,结果一觉醒来,却意外的发现自己穿越了。没办法,穿就穿吧。但为什么不让自己穿到和平盛世?偏偏让自己穿越到东汉末年这个人命不如狗的年代?既来之则安之。岳进还是蛮乐观的。既然无力反抗命运,那就享受生活吧。收藏大汉三代皇后,没事敲诈敲诈人妻曹,拆拆大耳贼的后台,抢抢天下美女。无聊的时候再收收人才打打天下,征服下世界。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大唐现代化

    大唐现代化

    被混混抢劫的李宽,得到了从混混身上掉落下来的一个龙纹玉佩。没想到玉佩不是玉佩一般的玉佩,而是带着能来回穿越和一定储存空间功能的玉佩。但是,你穿就穿吧,可你居然穿到了大唐贞观年间,穿到贞观年间也就算了,可居然悲催的代替了了已经被李二秘密弄死,宣布早甍,现在却还活着的楚王李宽,这让想借着穿越发财的李宽傻眼了,很害怕被李二发现后再次弄死,战战兢兢的过着低调逍遥的大唐生活,奈何作为猪脚,即使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结果还是被李二发现了,于是...李宽:“李二,楚王李宽已经死了,真的已经死了,咱不是李宽,不,咱是李宽,只是不是楚王李宽,咱是来为大唐现代化做贡献的李宽”
热门推荐
  • 细水谣

    细水谣

    新朝初立,有功之臣狄应被册封为平沙大将军,权势滔天,风头无两,唯府中嫡嗣差强人意。正室终得一女,却生来死胎,被抛于荒院,诡异重生,五年内寂寂无闻,一朝现于尘世,惊天动地。游四方,涉朝堂······
  • 阴差阳错爱上他

    阴差阳错爱上他

    女主角夏婉蝶转学来到了圣樱学院,认识了男主角顾梓辰。这本小说就是写他们的初遇、认识到相爱的故事。”我爱的人,永远是你“——by顾梓辰
  • 良莠集

    良莠集

    既为良莠,好坏相混。好也罢,坏也罢,故人不语,往事不语。许多人,许多事,任由评。
  • 罗婺历史与文化

    罗婺历史与文化

    本书阐述了云南武定地区古代罗婺部的兴起和发展,探寻罗婺文化的源头、探讨武定地区土司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最后提出了武定地区彝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罗婺文化的界定。
  • 灵异笔谈录

    灵异笔谈录

    玄门道法,源远流长。高深莫测,非一般人能习之!邪鬼不是胡乱害人,但逢应灾之年,特别是四柱命运阴盛的人,即是正气不足,阳气不足,什么邪气包括邪鬼就有可能乘隙攻击,所以,化解邪鬼便又成了不可或缺的当务之急。漆黑的深夜,狂风暴雨,孤身男孩踏入道观遗迹,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
  • 我意登天

    我意登天

    登天路,登天路,一步登天路,一生登天路!一步登天路,永无回头路!一步登天路,何处是尽头?这是少年许愿的故事,这更是一段传奇!
  • 异世之次元系统

    异世之次元系统

    作为主角的水天缘被围殴至死灵魂带着系统穿越到天元大陆他不会魔法不会斗技可他有系统看他如何在异世崛起。
  • 唯爱拽王子

    唯爱拽王子

    她们是上帝创造的完美生物,有着精致的脸庞,一个生性冲动,一个可爱,一个温柔.他们是帅到爆的校园王子,一个冰山,一个儒雅,一个脾气火爆。当公主遇到拽王子,他们之间会怎样呢,爱情会降临他们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天山神道

    天山神道

    《帝戒》曰:炎黄之后,天下扰攘。揭竿聚义,四海浮荡。上古大陆,奸臣篡祚;妖匪横行,绿林八方。虞河内外,廿国分庭,天山南北,百族高张。群豪并起,众杰称王。甲兵既殁,五帝三皇。千秋基业,尘土之茫;万载鸿图,浩浩汤汤。正所谓:天无恒道,道亦非常。有道则主,无道则亡。上古大陆的传奇之旅,尽在《天山神道》!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