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9300000013

第13章 ,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第三章,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世人都认为曹操是奸雄,如果你认真去读《三国志》,会认为将曹操称之为奸雄不适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在我看来,奸雄曹操,是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一,曹操是革命家。

为什么说曹操是革命家?曹操率领他的部下尽毕生之力荡平了一个腐朽的社会,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时局,推翻了一个动荡、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使中国的北方有了一个较为安稳的社会环境,为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二,曹操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为什么说曹操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曹操在推翻东汉没落王朝的同时本可以同时建立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但曹操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勇气与胸怀,也没有那样宏伟的理想。曹操满足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喜悦之中,禁锢在封建文化的桎梏之中,在封建文化的影响下,为光宗耀祖、青史留名,曹操甘当一个维护旧的封建王朝的周公。

三,曹操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曹操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曹操受封建文化影响太深,以致自觉地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而且浑然不知,以致不能自拔,或许不只是不能自拔,而是甘心情愿。

封建文化有两大特征:

一是封建文化的功名思想。封建文化的功名思想是曹操前半生的精神支柱,并使之产生文化自觉。

封建文化功名思想的核心是《左传》所宣扬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的光宗耀祖的人生观。

二是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曹操后半生影响极深,以致禁锢了曹操的革命性,使之产生文化自律。

正统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天命论思想。这是孔子对齐景公的告诫。齐景公求教于孔子,问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于是说了这番话。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使人臣服于天命,使人遵守封建社会的宗法秩序,使社会形成固有的一成不变的社会秩序。

这两种思想文化对维护封建社会的世袭统治有如唐僧戴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使封建社会的广大臣民在这两种思想文化的奴役下,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某种程度上封建臣民不但不认为是戴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反而被当成了行为准则与自觉追求。《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多有这种追求。如郭嘉,他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就是受功名思想的支配。郭嘉认为投奔曹操,辅佐曹操,曹操是一个能建立功业的明主,在辅佐曹操建功立业的过程中,自己也可青史留名。而袁绍缺乏远见,不可能有远大的前程,自己也不可能有青史留名的机会。如陈宫,他怂恿张邈叛离曹操,投奔吕布,其理由也是利用功名思想做文章。他说,“今雄杰并起”,“此亦纵横一时也”(见《三国志.张邈》传)。功名思想,光宗耀祖,在士大夫中是人生孜孜以求。用辛弃疾的诗句说,是“了却君王多少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种思想,把个人的功名绑架在君王的战车上,使之认为,要实现个人的功名必须自觉地为君王建功立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功名。这种功名思想,在曹操的头脑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清楚地读出来,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曹操已把自己装进了封建文化这一套子里。

四,《让县自明本志令》说了些什么?

《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了些什么?

(一),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自己的志向。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成功做人,青史留名,甘当周公。

1,成功做人。

这是曹操人生的第一个追求。

文章开篇便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为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曹操明白自己推举孝廉时很年轻,又不是那种“岩穴之士”,肯定不被人看好。当时的社会,士大夫们以隐居岩穴为时尚,以此博取社会名流的虚名。而曹操不是这类人,要赢得社会的知名,曹操想做好一郡守,以建立自己的荣誉,获得世人的承认与称赞。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济南郡守任上,确实做了有益于老百姓的实事,扭转了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治安,这是曹操人生志向的第一步。但在整治社会的过程中,又得罪了当地权贵,威胁到家人的安全。由此曹操又不得不离开济南郡守岗位。于是曹操辞官回家,希望过一种远离尘世,夏秋读书,冬春狩猎的世外生活。由此超世脱俗的告别了人生志向的第一步。

2,曹操人生志向的第二个目标是青史留名。

当曹操想隐居家乡,过一种世外桃源的清静生活的时候,但是,大汉天下不太平,先是光和末年的黄巾起义军搅动了大汉天下。为征讨起义军,东汉王朝拜曹操为骑都尉。由于征讨起义军有功,便升迁为济南相。后辞官还乡,希望安心读书。后又遇上金城(现在的兰州)边章、韩遂刺杀郡守,闹得天下鸡犬不宁,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为典军校尉,曹操便想在天下大乱时“为天下讨贼立功,希望封侯作征西将军”。为什么曹操想作征西将军呢?因为东汉开国,只封了四位征西将军,由此说明征西将军是一个难得的封号。由此可见曹操对功名的渴望。然后是去世以后在墓前树一块墓碑,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以此青史留名。这就是曹操人生追求的志向(此其志也)。

3,曹操人生的第三个志向就是甘当周公。

曹操有一句名诗,叫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歌以咏志”的角度看,这句诗明白无误得表达了曹操的心声。这一志向,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简述了这段人生经历。先是招募义军征讨董卓,在征讨董卓的过程中,本可多招一些义军,扩大队伍,自己却经常主动裁员。为什么要裁员呢?是担心士兵多了,队伍强大了,会使自己的志向更加远大,这样会使自己与更强大的对手产生抗争,会由此带来更大的祸患。在汴水与董卓部下徐荣交战时,也只有几千人,失败后到扬州募兵,也只招募有三千人。不是招募不到士兵,只是自己人生的志向有限,不想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

后是占领兖州,剿灭黄巾起义军,只是收降、改造了三十多万青州起义军。

接着回忆了剿灭袁术的过程。袁术想篡位,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是不敢向天下公布,用袁术自己的话说就是“曹公尚在,未可也”,意思就是有曹操在,不便这样做。后来,曹操擒获了袁术的四员大将,收编了其大部分部队,致使袁术土崩瓦解,后发病而亡。

继而是征讨袁绍。当时的情形是袁强曹弱,天下向袁的多。官渡之战,战事未开,曹操内部就人心浮动,有一部分官员与袁绍私下里还有书信往来。在如此不利的情形下,曹操说自己为了国家,不考虑个人安危,抱着“以义灭身,足垂于后”的想法,不惜与袁绍决战,有幸战胜了袁绍,后又灭掉了他的两个儿子,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最后是征战荆州,刘表病逝,其儿子刘琮率荆州归降,于是平定了大半个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由此,曹操认为自己身为一国宰相,作为臣子的尊贵已达到极限,也超过了他自己当初的人生志向。其潜台词就是自己已得到了作为人臣应得到的一切,平生再没有什么遗憾了,也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由此,曹操是不是没有什么追求了呢?

(二),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主要阐明了自己的心迹---“太上有立德”。

曹操身为一国宰相后认为“身为宰相,人臣之贵以极,意望已过矣”,就停止了向前进,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曹操为什么没有继续前进呢?这正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对曹操产生了文化自律。《让县自明本志令》后一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在前面讲过,曹操的理想是止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止于推翻一个四分五裂的封建混乱局面,继续维护刘氏汉家的封建统治。所以,当汉献帝一次次想利用皇妃、皇后等保皇势力想致曹操于死地时,曹操也没有废汉献帝自立。起先,汉献帝想依靠国舅董承的力量铲除曹操时,曹操也只是想废掉汉献帝而选贤者立之。就是这一温和的方案也止于程昱的献计。程昱说,“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曹操接受了程昱的建议,仍尊刘协为帝(《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后来,汉献帝又利用皇后伏氏家族的力量想废除曹操,曹操也只是废除了伏氏家族,并鸩杀了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孩子,也没有废除汉献帝(《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曹操不但没有废除汉献帝,反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大女儿在废除伏皇后册立为正宫皇后,三女儿由于年龄小聘为贵人,待嫁闺中。这些《三国志.武帝》都有记载。

曹操为什么能一次次容忍汉献帝的铤而走险呢?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曹操反复说明,概括一点,就是曹操“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之后,追求的再也不是建功立业,而是---“太上有立德”,而是千古流芳、永垂不朽。在曹操所处的年代,要做到千古流芳,永垂不朽,就得按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来要求自己。具体来说,就是对刘氏汉家不得有二心。为了表明这一点,曹操以现实为例,表白了对刘氏汉家的忠诚。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表白,“假使国家没有孤,不知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于这一点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曹操在世时,曹操自己没有称帝,所以没有人敢称帝。袁术想称帝,也畏惧曹操,不敢公开表露。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了,刘备尽管说扭扭捏捏,却也还是迫不及待地做了蜀汉皇帝,孙权也在东吴穿起了黄袍。国家由此四分五裂。曹操在世时,刘备、孙权尽管有野心,但在公开场合也不得不高喊匡扶汉室。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这样写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曹操担心世人因自己力量强盛,又不信天命,被人误解,或者被人妄加揣测,以致曹操对此也常常不能忘怀。

曹操为了保持自己忠于汉室的志向,常常以古代先贤鞭策自己。齐桓公、晋文公以自己强大的国家来敬奉弱小的周朝,是曹操常用来借鉴自己的一面镜子,以此提醒自己,尽管曹魏集团力量强盛,也不能忽视对刘氏汉室的敬奉。

乐毅、蒙恬这两位古代先贤也是曹操的楷模。乐毅是古代的名将,孔明先生常将自己比之于管仲、乐毅。乐毅是魏国人,因率六国而伐齐建立不世之功,后遭人算计,投奔赵国。赵国要乐毅率兵伐魏,乐毅不从,伏地而垂泪说,我当年侍奉魏昭王,犹如今天侍奉您赵王,我如果犯罪流放他国,直到死也不敢冒犯赵国,不忍心做有损害赵国之类的事情,况且我还是魏国的后代。曹操以此自明忠于汉室的志向。

蒙恬是秦国的名将,祖宗三代均为秦国忠臣,胡亥要杀害蒙恬。蒙恬对胡亥说,从我的祖父到我这一代,三代都是秦国的忠臣,现在我带兵三十万之众,其势足可以撼动秦国江山,然而我知道,我就是死也不敢背叛秦国,这是我要坚持道义,不敢侮辱先人对我的教诲而忘却了先王的知遇之恩。曹操以蒙恬自况,自己犹如蒙恬一样,自祖父至自己已历经三代世袭汉臣,加上他的儿子辈,曹丕、曹植已是四代,更应该如蒙恬一般,坚守道义,不忘先祖的教诲,不忘先王的知遇之恩。

曹操不厌其烦地列举先贤忠于国家的言行,其用意就在反复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心迹,以消除世人对自己的误解与诽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世人的误会,他还要求身边的女人在他死后重新嫁人,其目的就是利用这些女人嫁人的机会替自己辩白,告诉世人,曹操没有私心,是汉室的忠臣。曹操甚至以周公来映衬自己的苦衷。周公曾遭到周成王及其王室成员的误解,幸而周公有藏在金柜里的“金藤”之书为他洗刷了不白之冤。而曹操自己感叹没有机会做到这一点,所以只好写篇《让县自明本志令》来告知世人,曹操对汉室没有异心。

曹操也明白世人质疑他的表白,其理由是。你曹操既然忠于汉室,为什么不交出兵权,为什么不放弃权力,还权于汉室,回到你的封地去?曹操告诉世人,他做不到这一点。他清楚地知道,他曹操交出兵权,放弃权力,那就是祸患的兴起。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国家,他不能交出兵权,不能放弃权力。曹操说,我也反省过介子推有功不受封,申胥有功于楚而为了不受功勋而逃离楚国,这些人的高风亮节令我为之惊叹,但我做不到这一点。他也深知,他所做的一切也就说自己能荡平天下,不辱主命,是上承苍天回顾汉室,并不是他个人的能力所能做到的。但尽管如此,让出部分封地是可以的,至于交出兵权,放弃权力万万办不到。因为“江湖未静”。

曹操这篇《让县自明本志令》独立、静止地读十分感人,对照史实读更加感人,因为所说的是心里话,且这些话既合事实,也合事理,而且直白,正像鲁迅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如不信,各位可找来《让县自明本志令》读一读。

曹操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接着要介绍的是刘备。刘备在中国社会一直被奉为仁义之君,但在我看来,却不尽然。欲知其详,请看下一卷,枭雄刘备---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同类推荐
  • 核舟之记

    核舟之记

    明熹宗时分,微雕大师王叔远雕桃核舟,不知所踪;明朝末时,散文大师魏学洢著核舟记,流传至今;今有文学大师林夕,九寻核舟,历千辛,经万苦,终得宝物,却不料遭人偷袭,情急之下,口吞核舟,霎时异变突生,睁眼时,已是宋初......
  • 这不是真的三国演义

    这不是真的三国演义

    有一天,大水逼发现了自己的特长,没错,就是水!当然了,本书最重点的就是让你笑,笑的停不下来!主角王威穿越到了三国时期,哎呀,结果你会发现跟你想象中的三国完全不同!他们有三个人的时候斗地主,四个人就打麻将,五个人玩保皇,六个人干够级,人更多后又开始玩起了三国杀!不过放心,王威最后还是要统一三国的!同学们有喜欢看轻松的,搞笑小说的,立马点进来吧,还等什么!(注:本小说纯属大水逼胡扯而成,并非对历史的戏说,而是借用了人名!望古人见谅~~~~(>_<)~~~~)
  • 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穿越之我是吴三桂

    又名《我不是汉奸》。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明朝末期,成为了少年的吴三桂。他不想再做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他要改变历史,要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大英雄。李自成没有被他杀死,永历皇帝更被她藏了起来。陈圆圆本来就没有被霸占。他是清朝时期一个另类的王爷,一个不听从中央命令的地头草头王。在偏远又贫困的云南和贵州养活着全国三分之一的老百姓,使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他是英雄还是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一切都要由后人来评说。但他觉得自己已做到了问心无愧了。
  • 兵领天下

    兵领天下

    刘浩,一个来自21世纪的特种部队精英,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却幸运的回到了东汉末年,在命运的安排下,卷入一场场激烈的斗争之中,为求生存,一步步成长为强者,且看他刘浩如何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个世界。
  • 四海之音

    四海之音

    八个家族,八个国家,八样秘宝,当秘宝重聚之时,世界将会随之改变。千年时间,八大家族争乱不断,为夺秘宝而血染大地。三百年前,常年征战,渴望和平的声音遍布大地,八大家族从此签订契约,互不侵犯,相互扶持,并推举卡彭特家族为八大家族之领袖,秘宝也被封存在八个遗迹中。三百年的和平转眼过去,只存在于神话中的沉睡着魔兽渐渐苏醒,世界将再次大乱,被遗忘的秘宝也将再现人世。
热门推荐
  • 豪门盛宠替身挚爱

    豪门盛宠替身挚爱

    第一次见面就变成他的救命恩人,当然要他以身相许。没想到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一个小鬼喊着“妈妈”,一日之内不仅完婚而且还有了一个孩子,这速度简直堪比闪电。湘小年改名换姓轻轻松松嫁入豪门,才知道嫁入豪门简直比洛迪大boss的面壁三个月还惨,只想废话不多说,赶紧让这奇怪的家伙恢复记忆,然后离婚!
  • 梦若花凌,倾尽屠生

    梦若花凌,倾尽屠生

    本书主要是讲了带有灵幻色彩的现代文,由男女主人公在世界的斗争为主线,其中包括爱情,友情,亲情线,大世界有两个,剧情就在这两个之间转换,日常除妖打怪,还要捕捉幽灵等一些列事情发展,故事情节缓慢,跳脱欢快。
  • 星沿

    星沿

    这是一个充满信仰的时代,然而这些所谓的信仰并不属于神。这是一个疯狂追求神的时代,只为了无尽的寿命和那至高无上的权利。这是一个全民造神的疯狂时代,人类在用自己的方式挑战那虚无缥缈的神之威严。
  • 落日忆山中

    落日忆山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阳诡世

    阴阳诡世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我亲眼见到我爹被一棵树吃了,从此以后,三阴聚煞,白骨连舟,幽冥黄泉,我才知道这个世界光怪陆离,并非我看到的这么简单。华夏九州三千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守灵人,镇山神,千年的历史中,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秘。何为道?何为爱?何为苍生?这是一个追寻,抗逆,不屈,又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故事。
  • 无聊的门客

    无聊的门客

    鬼谷门人黄意,下山之后投靠在魏国信陵君的门下,成为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在黄意的辅佐下,联合六国,抗击强秦,使魏国称雄于天下,逐鹿中原,莫与之争锋。而黄意在与各国周旋的过程中,不断天下高手激烈对决,追求剑道极致,最终成长为一代剑神。
  • 德莱风云

    德莱风云

    “'做到最牛'就是我所订下的每日标准,不管到哪儿都是。”——德莱文
  • 狂女不嫁:魔君快快追

    狂女不嫁:魔君快快追

    他,万人眼中的魔君,邪魅霸道,放荡不羁,可就是想抢她入洞房。他,清冷如仙,冰冷执着,牢牢记着前生的她,再遇,他绝不放她!被人推入地狱,她就从地狱爬出来,找他们好好地算账。她扮猪吃虎,她腹黑狠辣,立誓强大!好不容易悠然自在,可一个魔头总跟在屁股后头算怎么回事?
  • 高成长零售企业经营手法及操作要点分析

    高成长零售企业经营手法及操作要点分析

    本书以案例的形式集中呈现了34家零售市场上高速成长的成功企业,对企业家创业历程、企业高速成长的轨迹和经营特色、各个“赢家”迥异的“赢法”进行了介绍和深入浅出的讲解。
  • 异瞳嫡妻

    异瞳嫡妻

    天空异变,昰福昰祸?当灵异之目降临于纷纷扰扰的世族,她能否泰然应对?有一个穿越而来的母亲,一个出生世族却是最大情报组织头头的父亲,顾太岁您投胎的技术好的没话说!!!当初救下的孩子,惊天的身世,渐生的情愫。世俗的眼光,家族的威胁,他們能否成眷属?————陪伴昰最长久的告白,自被妳救的那一刻&自救妳的那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