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过早饭。集团军群出发。
钢铁洪流奔驰在广袤的草原上。而韩立亲自开牧马人越野车,在草原上爽YY。这地方没坑没山的,开起来就是爽。偶尔还能看到溪流。
行程大概持续了4个多少时。到达距离赤峰80公里的山区,在前进出了山区最多两个小时就能到达赤峰。那里现在被鬼子占领了,听说有几个鬼子和一大群伪军。具体的还不了解,
大军在山里安营扎寨,并且隐秘起来。韩立召开军级以上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商讨,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路线怎么选择。
在做的军长各抒己见,有的认为休整三日解放赤峰,通辽。最后是哈尔滨。在鬼子腹地炸开花。而有的人则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鬼子关东军比自己多出30余万,而且在东三省经营许久。我军长途跋涉,没有后备支援。战斗任务肯定会很艰巨。
最后韩立发话了。
“嗯,各位。“韩立刚发话,就听卫兵兵急忙从外面喊报告。
”报告,低13师14师哗变,在我军后方架起武器装备。“卫兵的话,让在场所有人愣住了。这可是哗变,军中要是哗变了,那可是谁也不认。见人就杀啊。
“马了个B的。我就知道肯定会有有败类出现。既然想死,那老子就送你一程。”韩立骂骂咧咧掏出配枪,便冲了出去。
身后以大群军长紧跟随后。这回韩立并没有开吉普,而是上了自己改装过的4号坦克。上面有三个加特林的。
韩立知道自己部队装备什么样。没有让装甲运兵车上。而是让她们包抄后路,自己亲率1000多辆4号坦克开赴叛军营区。
而所有军长都在齐列,个个在坦克里跟随。这也是韩立的意思,让他们看看叛军的后归。
不一会就看到13师和14师驻地。上千坦克浩浩荡荡开进。
只听对面喊道:“不要在靠近了,不然开火了。我们也不想这样做,主要是没军饷我们怎么生活,家里咋办啊。求长官给条活路吧。”
这些韩立也听到了,拿出话筒,备上好几个大喇叭想了想说道:“招兵之时已说,升官发财不入此门。而你等叛逆不顾国家危难,竟临阵哗变。我给你们生路,一放下武器,送你们回去。二此等行径如同叛国,杀之。”
这下对面没音了。那头的士兵在想,本来投奔韩立是为了打鬼子。谁知道长官有私心,我门可不想白白送命。韩立这家伙听说可是炮轰旅顺,寸草不生。更是几百人带头冲进关东军阵地,听说三进三出。杀的天昏地暗。
这头,韩立并没有步步紧逼。而是命令把他们两个师包围起来,反正自己打算上海那头的战役打起来,自己在前进的。围他今天,看看会不会有人投降。
叛军里面所有人都听到韩立的喊话了。里面的人更是吵翻了天。有的主张逃跑,有的主张投降。唯独没有主张打的。而带头的两个师长。可不干了,他们才不信什么投降不死。既然豁出去了本来就是活不成了。为什么不拼一拼。
“别听他胡扯,谁投降我第一个打死他。所有人进入战斗状态,杀出去。咱们投靠日本人。以咱们先进武器装备,难道日本人不想研究吗?”第14师师长说道。
而13师师长亲自给鬼子发明码电报了,意思就是自己具体位置,属于什么部队。多少人。要投降什么的。
因为是明码电报,所有人都能接收到。韩立也收到了,气的他鼻子没歪掉。
按理说应该循序予以消灭,并转移阵地。行迹是掩盖不掉了。但两个满便是足足2万余人,都是国人。真不想下手。
最后韩立拿起话筒说道:”既然你们师长已经明码电报给鬼子,要投降。我不愿看到国人自相残杀。在给你们一个时辰。之后我会对你们予以毁灭。一是时辰内有人投降,免死。“
话音刚落没5分钟,就听到对面军营里炸锅了。蹦蹦的枪声,坦克炮声。但都没有打出来。
韩立一看原来是内哄了,但没有去干涉,因为去了只会添乱。分不清敌我了。
枪声慢慢停息。看到远处有人打着白起出来。一个小头头高喊:“不要开枪,师长和一些长官被我们打死了。我们不想叛变,我们想打鬼子。是师长还有一些亲信做的。”
韩立没有亲自进去看,让两个集团军军长亲自开着坦克去处理。
原来里面一听师长投靠鬼子了,而且还把具体位置暴露了。那谁还干。这里大部分人都是冲着抗日来的。军饷的事刚开始就看清楚了,说好的没有。
大部分士兵军官那能干么,直接拿起枪对内也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