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军营
解放军某部军营。邹辉所在连队正在进行山地作战训练。
“炮火延伸!”炮兵指挥官发令。
“同志们!冲!”连长一挥手。邹辉和战友们冲过开阔地,爬上了山坡。
“匍匐前进!”连长又命令。战友们借助草丛和灌木的掩护匍匐向前。邹辉跟着班长向前爬。
“前面是敌人的屯兵坑,打掉它。”班长命令邹辉。邹辉端着火箭筒瞄准目标,一炮打去,屯兵坑洞口的土塌了。邹辉又跟着班长继续冲锋,前面出现一个敌人的碉堡。邹辉端着火箭筒瞄准射击口,一炮轰过去,射击口的机枪飞了。一个战士拿着炸药包冲到碉堡前,一拔引线,人滚出去。“轰”的一声,碉堡炸掉了。
邹辉一身汗、一身泥地训练归来。走进营房,发现自己桌子上有一封信。信封口可以看出女性字体写的几行字:
云南省××县解放军×部
邹辉同志收
南京大学杨寄
邹辉的心突突跳着,终于等到她的回信了。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个瓜子脸、杏仁眼、眉毛淡淡的姑娘。她会怎么说呢?他知道,班上的很多男孩都暗恋着她。而自己在男同学中也没有任何优势,但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给她写了信,另一方面也不愿意自己的感情悄无声息地湮没。他撕开信封,把折叠精巧的信纸打开,信就完全展现在他眼前了。
邹辉同学:
你好!
收到你寄自前线的信,亲切而又高兴。在中学时,你虽然不多说话,但你为人诚恳、做事踏实的形象还是在我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
大学生虽然被称为“时代骄子”,但是毕业了还是要被分开工厂、学校和医院,只是工资比普通工人多了二十来块。现在改革开放,国门打开,美国等发达国家收入比我们高多了。人往高处走,我想出国,到外国去看看。因此,你说的事自然是不可能的。我比你大几个月,你就认我做姐姐吧,我也真心认你这个弟弟!
你们在前线,训练一定很忙吧!就写到这里。
祝
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幸福、快乐!
杨丹1984年10月
邹辉的眼眶湿润了。泪水一滴一滴地流到脸上。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杨丹对自己没有丝毫感情。杨丹是聪明的。她只是为了不伤害自己,才写得比较委婉。其实,如果自己明智一点,根本就不用写这封信自讨没趣,宁可让这份感情烂在肚子里。生活是现实的,冷酷的,她只会与你的实力、努力相对应或稍低一些,绝少会高出预期,更不可能侥幸成功或者中彩。
他从抽屉里拿出拼干来吃,嘴里吃着东西多少能够减轻一点痛苦。他按下录音机,磁带里放出《再见吧妈妈》的歌声:
再见啊!妈妈,再见啊!妈妈,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
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
你不要悄悄地流泪,
你不要把儿牵挂。
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
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
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
再来看望幸福的妈妈。
啊,啊。
歌中英雄主义的激励,失恋的悲愤,使得邹辉产生了一种复合的冲动,他很想做一点举动来证明自己。忽然,他咬破手指,在纸上写了血书:
我要上战场
邹辉
十二诗朗颂
初夏的夜晚,钱江大学的一个教室里,灯光明亮。外语系的同学在举办诗歌晚会。
一位稚嫩、自信的小伙正在台上朗颂自己写的诗《拼搏吧!朋友》:
太阳升起来了,
小树张开片片树叶迎接新的阳光,
鸟儿抖擞翅膀在天空翱翔,
拼搏吧!朋友!
拼搏吧!朋友!
中国的农业呼唤我们,
中国的工业需要我们,
中国的科技急盼我们,
中国的国防等待我们。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和文化。
贡献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时代,
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如果有问题我敢打保票。
台下的同学欢笑一片。主持人李曼抿着嘴,走到中间,对着话筒说:“下面由牛云朗颂《我们面对着静静的小河》。”
牛云走上台,沉着而深情地朗颂道:
我们面对着静静的小河,
心里的话儿很多很多,
啊,不必说,不必说,
看天上的星星映在河里,
一颗,一颗……
我们面对着静静的小河,
美好的愿望很多很多,
啊,不必说,不必说,
看天上的星星映在河里,
闪烁,闪烁……
只要这星星还在天上闪烁,
我们就不必害怕生活的坎坷,
让别人去做生活的骄子吧!
我们的事业永远是开拓!
朗颂完,牛云向大家掬了一躬,说:“谢谢大家。”台下掌声一片。
李曼走上台,说:“下面由我给大家朗颂《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萌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李曼抒情、优美的声音嘎然而止,她掬了一躬,说:“谢谢大家!”台下响起一阵骤雨般的掌声。
晚会结束后,牛云和李曼相约到黄龙洞散步。
黄龙洞在宝石山的北麓。一条整洁的石阶路从马路一直延伸到山下,两边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他们慢慢走着,一边聊着。
李曼说:“你操办的这次诗歌会很受欢迎耶!”
牛云说:“我本来想搞文艺晚会,但能表演的人少,参与性差一些。不过,你那个闺蜜巴不得天天搞文艺晚会,她就可以唱那首《粉红色的回忆》了。诗朗颂吗,大家都可以表演,反而更受欢迎。”
李曼说:“我发现现在学生会越来越受欢迎了。特别是你上次从警校借来音响搞舞会,大家都感谢你。”
牛云说:“我以前也没做过学生会,但我发现,如果去帮助别人,服务别人,就越做越顺,越做越好。”
李曼说:“你说的对!对我们学生干部说,我们只有帮助别人,才会有威信,别人也才会听我们的。欸,你朗颂的那首诗很好耶!是谁写的。”
牛云说:“这是我从陈建功小说《飘逝的花头巾》上摘下来的,挺鼓舞人心的,也比较符合我的心情。”
他们渐渐走到了山脚下。
牛云看了李曼一眼。李曼说:“再走一下吧!”
他俩沿着石阶往上走,山路两边长着很多笔直的毛竹,竹影婆娑。
牛云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幸运的。看电视片《莫让年华付水流》、听朱逢博的《金梭和银梭》,真的是热血涌动、脸皮发麻,很想有一番作为。我想,不管怎样,这一生都要去搏一搏,人生能有几回搏?至于成不成功,也不考虑,但是我想,如果选择的是社会和大众需要的事业,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就像我做学生会工作。”
李曼看着牛云,发现牛云的鼻子、脸上都发出自信的光泽,她第一次认识到眼前这个男人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鲲鹏。
李曼说:“我相信你!”
牛云说:“你朗颂的舒婷的《致橡树》也很好呀!女人不靠男人,要跟男人一样有自己的事业。”
李曼说:“我们嵊县的女人就是很独立的。越剧就发源于我们嵊县。越剧就是由我们嵊县女人搞起来的。《梁山泊与祝英台》里的祝英台也是我们邻县上虞的。我妈从小就跟我说,女孩要靠自己,长大了也要靠自己,不要依赖男人。”
牛云说:“你妈很现代哟!”
李曼说:“小时候,我爸在外面做小生意,卖小笼包子。我跟弟弟都是妈妈一手带大的,她当然会要求我们独立。”
他俩在紫云洞下山亭的石凳上坐下。牛云将手悄悄放到李曼放在膝盖的手上,李曼把另一只手盖在牛云的手上。
牛云说:“我不帅,但男人的外貌往往和智商成反比。我相信自己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看法。”
李曼说:“要帅还不容易呀,买两件好衣服就可以。我佩服你的才能,你能做那些帅男人做不了的事情,而且,你对人很真,你会真心帮助别人。凭我的直觉,我觉得你将来一定能成功!”
牛云说:“谢谢你的信任,就因为你信任,我拼命也要干成一件事。难酬蹈海亦英雄,就是周总理年轻时说的。”
牛云用另一只手抱着李曼,李曼也把头偎在牛云肩上。
夏夜的上弦月从云层中探出头俯视着这对幸福的年轻人。
十三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牛云和李曼在红鱼池的竹轩长廊上喂鱼。长廊边一棵红枫从水边疏斜地伸向水面,比冬日的红梅还美。
李曼想起了庄子《秋水》篇中的一段名话。她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牛云说:“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李曼说:“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牛云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李曼说:“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牛云说:“你的记忆力真好,全背得出。”
李曼说:“你也不赖。欸,我问你,这段话好像是庄子偷换概念,在进行诡辩耶!”
牛云说:“表面上看,好像惠子是对的。实际上,庄子是对的,惠子是错的。人与人,人与生物,心理是相通相似的,都有喜怒哀乐,只要将心比心,就能子知我,我知鱼。你看,现在鱼吃着面包,它会不高兴吗?”
李曼说:“还是主席高见。”
牛云说:“我做学生会主席两年多,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将心比心,我自己喜欢的、愿意的活动,我就去组织,结果学生都欢迎。那些背时唠叨学文件之类的活动我一概不搞。”
李曼说:“怪不得威信越来越高。还有人嫉妒我,抢了他们主席的时间,害得少搞了活动。”
牛云说:“他们其实也是走入了误区。因为有你的这份感情,我才精神焕发,好像身上所有的潜能都激发了出来,我才能为大家多做一些事。如果你拒绝了我,我会很沮丧,很可能变成一个消沉的人。这就是感情的力量,爱情的力量,有人甚至把爱情称做核动力。”
李曼说:“我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吗?来喂鱼。哇,所有的鱼,老远老远的鱼都游过来了耶!”
牛云说:“这就是同理心。鱼都知道这里有吃的,所以就全都游过来了。好比你们村,第一个人在外面做小笼包子赚到了钱,其他人也跟着出去做小笼包子,全村人都靠小笼包子发了点小财。再比如诸暨大唐的袜子,慈溪的家电,义乌的小商品,桐乡濮院的羊毛衫,绍兴柯桥的布料,路桥、黄岩的汽配,都是开始一个人做某样东西发了财,其他的人跟着干,渐渐在当地形成一个产业,富了一方人。其实,最厉害的就是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人都是敢想敢干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人。做事情,第一是想到,第二是做到,两者都不可缺,但思想还是最重要的。社会,其实都是先有新的想法,然后将想法变成现实,逐步推动向前发展的。”
李曼说:“牛老师还真是会举一反三呢!你的课,我保证喜欢听。”
牛云说:“喂鱼还是很有意思哦!既可以观鱼、赏鱼,又可以体会到很多生活的哲理。”
喂完鱼后,他们走到草坪的坡上,双双躺下。他们仰望蓝天白云,尽情地享受着秋阳温熙的照耀。
牛云是一字形躺着。李曼的小腿弓起,胸脯高耸着,画出一道优美的曲线。
牛云说:“我第一次见到你,心里就一动,觉得你很像我初中地理老师陆雪。”
李曼说:“就是那个激发你学英语兴趣的老师?”
牛云说:“对!”
李曼说:“这么说我还沾了陆老师的光了。你知道我第一次看到你是什么印象吗?”
牛云说:“不知道。”
李曼说:“我当时的印象是,我们班来了个小顽童呀!蛮好玩的。”
牛云说:“我是玩的呀?这么小看我!”
李曼说:“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吗!”
牛云说:“现在我的形象是怎样的。”
李曼说:“说真的,我现在觉得你是一个小巨人。”
……
十四断桥残雪
上午下了整整半天的大雪,到中午时,雪霁天晴。
在寝室里,牛云一边准备出去,一边说:
“小付,借你的相机给我用一下。”
“好!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以后吃喜酒不要忘了我哦。”小付说。
牛云拿过来相机,他好像心灵感应似地朝楼下看了看。李曼穿一件红色的滑雪衫,正翘首望他,看到他探出头,忙朝他招手。
两人沿着黄龙洞边的山路,上了宝石山。宝石山上已是银妆素裹,整整一个白雪世界。路上有不少人打雪仗,有一些人在拍照。
“这棵枫树很好!白里透红!”李曼说着,站到了枫树边。
“咔嚓!”牛云给她照了下来。
李曼转过身,牛云捏了一个雪球打在李曼身上。
李曼也回敬了牛云一个。
“这个位置好,给我来一张!”李曼站在初阳台旁边的青石坡上。
“咔嚓!”牛云给她照了一张。
他俩站在初阳台前看雪景。周围和坡下全部铺琼砌玉一样,山下的湖像一面巨大的青蓝色的明镜,对面的九曜山与天连在一起。
牛云说:“我把毛主席的词改一下哦!南国风光,千里雪封,万里银妆。”
李曼说:“青蛙跳水里,不(扑)通,不(扑)通。”
牛云说:“不好意思,文学水平还是差了一点。”
他俩在白色的山脊上走。下坡的时候,牛云说:“我突然想到一首歌,我唱了啊!”他唱到:
阿里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
阿里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
ohohoh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
ohohoh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
李曼也跟着他一起欢唱。一路说笑着,他们下山走到了断桥边,断桥上铺着厚厚的雪。桥上站满了尝雪、玩雪的人。湖边的残荷披上了雪衣,湖水清冽澄澈,湖连山,山连天,大地晶莹朗俊,江山多娇。
“咔嚓!”牛云给李曼照了一张相。
牛云对走过来的李曼说:“你知道为什么叫断桥残雪吗?”
李曼砸过来一个雪球,说:“当然知道啊!”
牛云跑过去说:“等到化雪的时候,断桥一面的雪化了,一面没化。”
李曼跑开说:“我知道了,你别说了!”嘻笑着又砸来一个雪球。
牛云追过去说:“看上去就像断了一样。”
李曼把冰冰的雪球拍在牛云嘴上说:“我知道了,你还说?”
他俩走到平湖秋月。这里水面辽阔,青蓝的水,在冬日的晴阳下泛着碧波。水连着三面的群山,群山又连着蓝天,青白相连,天山相接。
李曼说:“张岱那篇《湖心亭看雪》写得真好啊!‘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牛云说:“视角独特,可以说无人出其右。来,我再给你拍几张。”
“咔嚓!咔嚓!”在平湖秋月的碑牌、石桥、水榭,牛云给李曼拍了好几张照片。
他们进了中山公园,来到西湖天下景亭。这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四角方亭,前临池水,背倚巉岩。此时,亭顶、旁边的树木、后面的山,都是白色。
牛云说:“西湖天下景,说明西湖景色天下第一。”
李曼说:“也不能这么绝对吧!比如庐山的云雾,黄山的松,苏州园林,不过,西湖的景都在城市边,杭州人每天都可以真实地享受,这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
牛云说:“你看这幅对联写得多好: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李曼说:“做一个杭州人,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确实是幸福。来,给我照一张!”
“咔嚓!”牛云给李曼又拍下了一幅雪中美女图。
十五十里郎当
牛云和李曼背着背包、水壶,从龙井寺后上了棋盘山。两人边走边聊。
牛云说:“我今天带你走一条路。这条路是郁达夫《迟桂花》里郁先生和翁莲走的路,杭州人叫十里郎当。”
李曼说:“十里郎当很有名,但我一直都没来过。”
牛云说:“不要说你,就是很多长住这里的杭州人也都没来过,因为多少还是有点偏吗?你看,这里很多石林奇形怪状,要是像吴山那样近,早就变成景点了,但在这里还是少有人问津。我小时候来过,八十年代初又带老外来过。”
李曼说:“早就听说你给老外当导演学英语,没想到这里你都带他们来过。”
牛云说:“我是真心带他们玩,而且是免费的。老外也不错,有一对奥大利亚夫妻85年还邀请我到悉尼玩了一趟。”
李曼说:“奥大利亚好不?”
牛云说:“比我们杭州发达很多,我还去了建得像贝壳一样的悉尼歌剧院。不过,我觉得中国人要融入外国族群里很难。”
李曼说:“毕竟是两种文化,两种文明,而且根深蒂固。”
牛云说:“现在大家都一窝蜂跑到外国去,我那个高中同学杨丹也去了。他们大多数靠在餐馆里洗盘子赚生活费。好多人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又去读书,学位拿了一个又一个,工作还是难找。我们自己国家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机,我觉得还是国内的机会多。”
李曼说:“我觉得也是。”
“哎呀!这里很陡!”李曼叫道。
牛云伸出手把李曼拉上来。
棋盘山路两边长着很多香樟、苦储和麻栎树。山雀、白头鹎在树上叽叽叫着。一只画眉鸟,停着树桠上,“叽叽啾——叽叽啾——”叫得特欢。
他们渐渐爬到山顶,开始在山脊上行走。盛夏的青山,树木格外茂盛,一阵阵山风吹来,汗淋淋的两人感到分外凉爽。
他俩在一块石头上小憩。
李曼说:“马上就要工作了!”
牛云说:“这次很幸运,我们两人都分到大学当老师,其他的同学都分到中学去了。”
李曼说:“你外语好,又是学生会主席,当然分配得好罗!”
牛云说:“你也一样呀,成绩好,又是干部。不过,班主任找我谈话,他说为了给母校毕业生留下好印象,起码干满5年,我答应他了。”
李曼说:“先稳定了再说,稳扎稳打嘛。”
他们继续往前走。山两边都是碧绿的茶叶树,似乎还隐约闻到茶的香味。山的左边是龙井村,山的右边是梅家坞村,视野开阔,空气清新。
牛云说:“《红高粱》这部电影很好看哦!”
李曼说:“嗯,巩利很漂亮!”
牛云说:“李曼也不赖!”
李曼说:“姜文演得余占鳌很有男子气,敢说敢干。”
牛云说:“男人就应该这样。”
牛云说着,唱了起来: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
往前走莫回呀头
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啊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粱酒呀
红红的高粱酒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莫回呀头
走过三分叉。山下的村庄,传来公鸡“喔——喔——”的叫声。李曼气喘吁吁。李曼说:“我走不动了,我们歇一歇吧!”
牛云说:“走不动也要走,越困难的时,越要说我再往前。”
寿星头山峰像一个帽子一样,在路的东边。
牛云说:“我问你,你们那里说不求上进的人,怎么讲?”
李曼说:“我们绍兴地区叫‘破脚管’。”
牛云说:“我们杭州人说你这个表好胚!”
李曼故意骂牛云:“你这个破脚管!”
牛云回骂:“你这个表好胚!”
李曼说:“你这个表好胚!”
牛云说:“你这个破脚管!”
牛云说:“口令,古鲁姆——”
李曼说:“欧巴。”
牛云说:“脸红什么?”
李曼说:“精神焕发。”
牛云说:“怎么又黄了?”
李曼说:“防冻涂得腊。”
牛云说:“我们说的是什么电影?”
李曼说:“前一部是《奇袭白虎团》,后一部是《智取威虎山》。”
牛云说:“有意思,我们那时候看得就是这么几部电影,台词大家都背熟了。”
他们说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五云山。
牛云说:“要问五云山到不到,看到竹子就到了。你看,山坡上都是毛竹。”
李曼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牛云说:“还累不累?”
李曼说:“现在好像觉得还轻松。”
牛云说:“所以,我说一定要挺过那段假性极限。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再往前熬一熬,熬过了之后路就开了。人生跟爬山一样,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李曼说:“你总能从生活中总结出人生的哲理。”
他们走到五云山的古银杏前。这棵古银杏树顶都已经颓败,但从主干侧面依然萌发出许多小枝,枝繁叶茂。
李曼说:“这棵树寿命真长,有1400多年,是隋朝种的。”
牛云说:“说不定隋炀帝杨广还从京杭大运河乘船到杭州来看过它哩!”
李曼说:“你想象力真丰富!”
牛云说:“毛主席写过一首五云山的诗:
五云山上五云飞,
远接群峰近拂衣。
若问杭州何处好,
此中听得野莺啼。”
李曼说:“毛主席到底是伟人,出手不凡。”
他俩下了五云山。走到山腰,有一亭,亭上有一副楹联:
长堤划破金湖水之字平分两浙山
他俩在亭子里吃了点面包,继续下行。走了一阵,到了兜云亭。看了莲池大师墓,沿着石径往下走,两边都是几百年的大树,有苦储、枫香、浙江楠、槐等。这些古树或高耸,或直立,或斜欹,遮阳挡光,与万竿翠竹一起,形成了一个独有的竹树景观。路的右边,云栖溪沿着山谷琮琮琤琤流下,牛云的心中忽然产生一种豪情。
牛云对李曼说:“真是太美了!生活在这样大美的环境中,如果这一生不能有所作为的话,实在是对不起杭州的风景!”
李曼说:“人家看到美景,想归隐山林。你看到美景,想大干一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你还真有点英雄范。”
他们走到洗心亭。亭畔竹影婆娑,山泉幽咽,池水清澈,水中的石子、落叶历历在目。
李曼说:“水好清哟,这里真的能洗掉生活的烦恼。”
再往下,走到陈云手植的樟树边,牛云说:“这三棵樟树是陈云手植的。****最喜欢云栖,每次来杭州都会到云栖。”
李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林优美又陶冶人的品格,所以伟人往往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