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一日见过先生之后,二蛋儿的日子便重新回到波澜不惊的状态。
去私塾上学的每一日,除了须得向先生讨教问安的早晚,二蛋儿大部分时间都是窝在藏书阁里读书。
经过不断的整理归纳,二蛋儿惊讶地发现丁先生捎来的书籍拢共竟然让书阁生生增加了一千五百多本的藏书量。其中不但有许多关乎儒家的经史书籍,还有不少这之外五花八门的杂书,这样的发现可是大大激起了二蛋儿对外面世界的探知欲,每多读一本杂书便对外面的大千世界多一份认识,虽也仅限于书本,却很好地满足了二蛋儿的好奇心。
关于儒家修炼的方面,先生虽然因为少年时的荒废而成就不高,不过止步蕴神不前,但对于尚未入流,且对儒道也不过半知不解的二蛋儿这个生瓜而言,只是指导的话却也是绰绰有余。
先生说了,蕴神阶就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般的道理,儒者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不仅需要慢慢读书积累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还需要有一定的人生感悟相结合,火候一到才能趁机在自身中蕴养出一股神意,达到士的境界。
而每个人蕴养出来的神意都会有些差别,这股神意不但会潜移默化地蕴养改变士人的心性,慢慢提高儒士的风范气韵,让修儒之人的气质可以更好地贴合摸索儒家的道义,有时机缘所至,一有状态释放出来还可以让人精神清明振奋,写诗作赋无不如有神助,讨论谈话亦会时有妙语。
听得一旦入流竟会有如此神奇妙用,二蛋儿不由心生期盼,暗暗振奋,这之后一直都在尝试达到蕴出那一股神意,却因为毕竟年纪不大、阅历尚浅,无论诗书底蕴还是人生经历皆是不足,对那蕴神之道不免隔雾看山,踏之不进。
这可好生刺激了读书以来基本一帆风顺,心中自有一股傲气的二蛋儿,硬是憋着一股气想要运蕴育出一股神意来瞧瞧它到底是怎样的不凡。
三个月不到,干劲十足的二蛋儿便阅尽书阁新增之书,好在有先生调度,写信和丁先生又讨来了许多书,才让二蛋儿不至于陷入“无米”的尴尬状态。
藏书阁也因为库存有限,不得已每运进一些书,就又得搬出一些书,虽然新来的书籍都得二蛋儿不断整理,他却乐此不疲,干劲不减。
·······
时光荏苒,光阴在这般情况下似水一般悄然溜走,不知不觉就快到了新年了。私塾已经放假多时,其他的孩子都早早窝在家里玩耍,一个劲地便是盼望着春节到来,二蛋儿却是在禀告了家中长辈和私塾先生之后,每一天都雷打不动地来藏书阁读书,清晨而出,直至日落方归。
在私塾授课停了之后,先生闲来没事,没呆多久竟然突发奇想出门访友去了,于是偌大个私塾就只剩下二蛋儿一个人呆在藏书阁而已。好在有书为伴,二蛋儿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独处的孤独,每日对着书籍也是静的下心来。私塾里也无人来扰,十分清静,读书却是最好不过,叩径书山,荡漾文海,二蛋儿倒也不觉寂寞。
今年冬天的雪早已下过几多遍了,此刻天上却还有不少雪花飘舞,二蛋儿穿得和一个粽子似的,正窝在藏书阁里对着一本中古先贤所著的《潜山记》看了许久,对书里面所论述的儒家隐修韬晦之道,二蛋儿觉得讲得大有道理,甚是合着自己的性子,看到酣畅处嘴角不免带了几分浅浅的笑意。
此时即便有着阁楼和重重书柜阻隔,楼内也远远谈不上温暖,一丝丝寒冷的气流也是慢慢透了进来。二蛋儿坐着读书的桌椅旁便放着有着家里人心疼自己专门搬过来的火桶。感觉窝在暖处不免有几分消磨意志,即使天寒,二蛋儿看书时却也不常用它,冷了就在阁里跑跑动动,身子暖和些就接着看,实在冷的受不了才放下书去火桶里蹲一会儿暖暖。
今天是小年,估摸着时间,二蛋儿把《潜山记》放回了摆放处便也不再抽出新书翻阅,收拾了一下二蛋儿比以往早了许多时候就出了书阁。
此时私塾地上早已落了一层没过脚踝的雪,本来黑瓦的屋檐也只有边沿处还漏出一线黑色,后山的竹林还是难得的绿意融融,只不过竹枝上的积雪也是越来越多,雪越下越大了,想来再过一会吧,竹子都得弯下了腰。天地难得如此宁静,只有无穷无尽的雪花在纷纷扰扰地荡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都显得朦胧而有诗意。
二蛋儿顽皮地长长哈了一口白气,笑意浅浅,不急不缓踩着雪就出了大门向着家里走去,也不撑伞略去天下着的雪花。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到蕴神阶,二蛋儿反而没有开始时的急躁了。读书一直没有放松,境界欲速也不达只能顺其自然了,性子倒是因此养得更加宁静清虚,想着这样下去说不得哪天运气好就能突破了,即便没有这份运气,水磨一样的功夫花到了,天道酬勤,必有一番收获。
”今天阿爸阿妈就从镇上赶回家过节了,也不知现在到家了没?“回家的路上二蛋儿心里记挂起了父母,脚下的步伐不由加快了一些。
果然等到二蛋儿赶回了家以后,阿爸阿妈都已在家里,一问才知道,虽然下着雪,夫妻二人中午就已到了家,还带回了许多年货。想到二蛋儿这么小明年就要去那么远的学宫读书了,以后能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虽然是为了二蛋儿更加出息,夫妻俩毕竟不舍,就合计这个年一定要给儿子好好过了。这样即有一份自己二人常年在外不能伴着二蛋儿长大的一次补偿,也想着能够冲散一下即将分别的愁思。
二蛋儿其实并不在乎年货多少,只要父母能在身边多陪陪他就很开心了。从小因为生活所迫,二蛋儿和父母总是聚少离多,如今稍稍大了眼看着就又要外出求学,与父母可以呆在一起的日子就更少了,想想还真是有一丝无奈难过。
父母二人虽然一年到头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不多,二蛋儿却能从每一次父母归家时的举动言语中看出他们对自己深深的爱,阿娘的爱总是交织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之中,父亲虽然说得不多,那一份厚重的关爱却也不比大山轻了多少。
这一次春节,是二蛋儿在双河村过的第十一个年,从没有出过出过村子的他,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已经十二岁了。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二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日子悄悄来临。
这一日二蛋儿在私塾里的藏书阁整理摆放好最后一本书,便悄悄爬上了因为有些恐高一直甚少去过的阁楼三层。三层因为想来只是作为隔层并没有怎样被打扫过,空气到处都是一股灰尘霉霉的味道,二蛋儿颇为费事地打开了三楼那扇狭小的窗子,小心翼翼地挪过去双腿悬空在窗外坐着。窗外,私塾的全套样子都收在在眼前,就连学堂后竹林里先生的屋子也可以依稀看到,二蛋儿只是安静地看着,仿佛眼前这份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景色有多少看不完的美好景致一般。
这一日晚上,有一个黑影蹑手蹑脚地摸到了二蛋儿家后面张木匠家的院子里,径直找到一处窗子,徘徊了许久仿佛才下了莫大的决心,然后透着窗缝悄悄地塞下了一封什么东西就有些慌忙地溜走了。而这期间,张木匠家里一向机警的土黄狗从头到尾没叫唤一声,还十分不争气地在院里围着黑影讨好。
第二日清晨,私塾门口,东方不过鱼肚白,脸上有些疲惫神色却相当坚韧的少年恭恭敬敬一丝不苟地向着一个青衫老者重重磕了三个响头便低着脑袋不声不响径直走向了自家父亲身旁的马车。等到少年坐上了四周没有什么遮挡,只有一个粗糙盖子在上的简易车厢后,中年黝黑汉子也向青衫老者沉默用力地拱了拱手,便驾着马车顺着河边的路慢慢驶远。
马车已经走了很久,青衫老者还站在门前望着那车子驶去的远方,也不言语只是出神。一旁陆续赶来上学的学生撞见先生也不敢打扰,拜了拜就赶忙跑去了学堂读书,只有一些机灵的学生感觉到今天的先生最后来上课时比平常晚了些,授课时声音也比往常嘶哑。
更远的二蛋儿家里,一个身穿灰衣布袄的老妪早已泪流满面,而在她的身旁,另一个年轻些的中年妇人更是泣不成声。
马车一个时辰后终于沿着河流驶出了环绕的群山,热闹繁华的墩上镇已遥遥在望,二蛋儿父亲却已没有靠近,驾着马车向左绕过了镇子朝着东北的方向驶去,不一会儿墩上镇便被车子抛向了身后,只是头一次出了大山的二蛋儿此时还是精神不佳的样子,连小时候一直渴望去的镇子也没有多看。
马车在二蛋儿父亲的驾驶下一直稳妥地行进着,车厢一直发出的咯吱响声就像一支催眠的曲子,过了不知多久,昨夜没怎么睡好的二蛋儿就再熬不住,躺下沉沉睡去。
道路且长,且让我就着这二月料峭的春风当酒,这一节路醉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