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生了一件事情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这个事情的严重性。
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勤奋,什么样的属于懒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认为,勤奋不就是那些随时随地都能专心看书的学生嘛,他们甚至上厕所的时间一刻钟都不肯放过,他们这样就是勤奋。上班族起早贪黑,天还没亮就赶班车,就算很晚下班还要自个自觉留下来加班工作,这样也是勤奋。这样的勤奋例子数不胜数……
可是这样就是勤奋吗?从我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例说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学习特别刻苦,考试结束后经常被同学刺激,成绩如此差,几乎每天晚上差不多巴不得把所有的科目书带回家通通看一遍,逼迫自己坐在房间看书,都要学到晚上十一二点,困得不行的时候,还不肯上床睡觉就那么干坐着耗时间,耗也要耗到凌晨,当时那个傻劲还真就这么坚持了一段时间,期待下一次考试能一鸣惊人,但成绩最后还是不上不下。到后来才反应过来,自己当时怎么就不动动脑子,光坐着消耗时间虽然也达到了和优等生一样的勤奋,可是这样的勤奋是表面化的专骗自己的感情,光知道做表面化的勤奋从来不带上脑袋思考,一切付出会有回报吗?回报的只有一双熬夜的熊猫眼,还有次日在课堂上打瞌睡更听不进课堂的新内容,成绩继续一落千丈,最后考试出来的成绩我自己看着都笑了,竟然是十几分的成绩。被这样的结局蒙的自己都不敢相信,平时我也和优等生一样努力熬夜了呀,成绩怎么就越考越差了。甚至导致有些原来成绩不如我的同学,也远不如我勤奋的同学都纷纷反超。最后傻乎乎的认为自己确实是个笨的不能再笨的家伙,竟然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真不敢相信当时的我是多么不带脑袋思考的家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明明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别人似乎就是看不到,甚至老天爷也没看到,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
曾经的我将勤奋肤浅地理解为“每晚学习到几点”,将刷题库作为唯一的学习手段,做错的题不思考,做对的题不总结,成绩无法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反思我们,有时候难道不是同样陶醉于这样的勤奋?
?如果真的想要进步,请别再用勤奋掩饰自己的懒惰。
又比如我之前看过一个典型的事例:有一名员工已经中了很深的“勤奋病”,他每天7点多一些就到公司了,大部分员工下午6点下班,但他每次都差不多八九点才会离开。但问题是,他所在岗位的工作量根本没这么大,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时间用在工作上呢?老板便开始观察他。
首先老板发现的一个状况是:因为每天起得太早(他家到公司差不多要1个小时的车程),所以他上午的工作效率是极低的。差不多到10点钟开始,就会频频打呵欠,直到午休后才会有所改观。
所以大部分的工作,他其实都是在下午的时间完成的。如此仓促,完成的质量自然一般。有时候实在弄不完,还会弄到更晚,这也是为什么他必须比别人迟下班的其中一个原因。
有的时候按时完成了工作,下班后他留在办公室,其实也并没有拿这段时间来学习提升,或者总结工作。他干得最多的,还是提前去做明天的工作。有几次他下班后甚至开始打扫办公室,干阿姨做的事情。
很多次老板与他交流的时候,都有意无意提醒他每天不用那么早来上班,每天能干好当天的活就可以了,与其加班去做更多的活,还不如多学点专业方面的知识,提高下自己的水平。
可惜的是提醒没啥效果,最后的结果是:他每天工作时间是最长的,但专业水准提升在同期员工中却是最慢的。后面加薪、职位提升如果不照顾他的话,肯定会心理失衡,影响公司整个氛围,没办法只好劝退。
这个员工最大的问题就是:沉迷于无效的勤奋,而忽略勤奋的目的本身。
又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很多人觉得看完一本书很容易,看懂一本书很难。
看懂一本书,还能把书里的知识、方法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更难!
看书不是目的,学以致用,重点是后面的致用。
所以每天都看书,一个月看多少本书,其实都不是勤奋。
勤奋之前,要想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看书本身,当然也是没问题的。
但你就别抱怨别人看书比你少,掌握的知识却比你多。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流于表面的勤奋,偏偏要求真正勤奋才能得到的东西。
坚持做事情很重要,但做事情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把事情做好更重要。
再次强调:勤奋的目的不是勤奋,是偷懒,是为了把原来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做完的事情半个小时做完,是为了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而不是把最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持续下去。
身边人的事例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奇怪的现象,最后还真找到了原因。这里并不想探讨“勤奋”与“结果”之间的哲学关系,值得思考的是,到底怎样的“勤奋”才算是真正的勤奋。
重复性地做一件事情,却缺乏思考。
长时间地做一件事情,却缺乏思考。
以上两种便是最为常见的勤奋误区,也是大部分勤奋却平庸者陷入发展困境的本质原因。
有益的思考+坚持做事情,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勤奋。
勤奋不是为了努力,是为了偷懒!
怎样的偷懒?就是更快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是让自己能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