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摆平了与赫大勇的纠纷,但他并没有丝毫的快感与惬意。在他的脑海里,并没有任何占山为王的念头,他想的是如何生存,如果走出大山。
条件好的知青陆续走了。走出大山就是走出苦海。但首先条件是先天一定要好,要足。这个先天就是出身,得贫农、下中农,最好是雇农。此时,小清多希望自己父母是三代甚至是万代受剥削、压榨的贫农!但小清父母不是。象小刚、瑾惠的出身,那就铁定更槽!出身不好多不幸啊!那都是非常悲哀的,那就是命。他们要排队得在每一千人中三个,这比中彩还难!也就是说,一千个知青,走了九百九十七以后,才轮到他们,而他们又要在成千成万的知青中去競爭!用表现用出工,而比出工和劳动表现更重要的,用钱、用权、用关系、用色!小清有吗?小清只能用劳动表现,出工!小清的条件,可能多少也要排在五百名以后。要想往前挪,要靠努力表现,还要看运。自己要拼命的把腐植酸挖起来,要腐植酸的量来转运。
现在对小淸而言,腐植酸可能是敲门砖,而数理化是潜在的競爭力,它只是内在的实力。所以,他把白天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无止境的挖土、挖腐植酸上。因为挖多了,他出工就多了,表现也就好了,推荐可能更有希望一些。但他不知道,一个致命的危险正在向他悄悄的逼近。
小清现在每天的工作是组织大家挖腐植酸,一干就是两年。
不幸的事件发生在一九七五年夏天的一天。这段时间,由于长期接触腐植酸和氨水,小清经常头晕。尤其是用土制的粉碎机粉完晒干的腐植酸后要用氨水人工搅拌均匀,十分呛鼻。七五年八月的一天,骄阳当空,与往常一样,小清和小强和另一个知青用橡胶气囊从县城运回一囊氨水,运到厂后,将氨水倒进粉碎后的腐植酸粉进行搅拌时,他感到心脏呼吸急促,头晕目眩,一阵恶心,他感到浑身发冷晕倒在现场,继而出现惊厥、抽搐、昏迷。小强、猴子等人慌了手脚,他们用板车立即将他送进公社医院,诊断是氨气中毒。由于公社医院医疗能力和条件有限,根据医生建议,次日,小清被转到县医院治疗。小清被小強他们送到到医院后,仍然觉得喉咙难受、说话声音嘶哑。经医生诊断是因氨气吸入过多引起急性气管炎、肺炎。支气管粘膜损伤,另有粘膜水肿分泌增多、肺泡面活性物质减少和缺氧症状。医生说,好在是室外作业,否则可能引起窒息而死亡。经过医生一系列吸氧、打针、挂瓶、服药等处理,小清转危为安,他安慰大伙说:他只是一时氨气冲鼻不够注意所至。他嘱咐小强,让大家一次搅拌不要超过二十分钟,要戴口罩。小强看到小清面如土色,而且不时咳嗽,他总觉得小清中毒不轻,便说:“你中毒不轻啊!要不要叫小刚送到省城去看?医生说肺部感染有积液症状,弄不好要出人命啊!”小清说:“不会,我自己知道。我绝对不能这个样子回省城,如果回省城,我没死我妈会先吓死。”他坚持拒绝回省城看病。
小清一直坚持在县医院治疗。他并不是不想转到高一级的省城医院,他最大的心里障碍是担心自己的父母看到他目前的处境。但是,小清要评估的是自己在县医院能否彻底治好自己的病。因此,他希望医生根据他的情况给他一个预期的治疗结果。六十年代,省城医院有少数医生支援山区建设来到县级医院,其中有一位是省城某医院副院长下放到县医院,这个医生姓高,在省城是原是心肺科主仼。作为一个省城医术精湛的医生,他其实不希望病人觉得他无能为力,同时他认为,如果小清转院也必须在病情稳定、医院认为院方医疗条件无法满足和治癒病人才考虑转院。另外,此时转院对小清的病情更为不利。他认为,小清的情况,就目前采取的情况看已经脱离了生命最危险的阶段,只要小清积极配合治疗,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只是治愈后的恢复效果的问题。他告诉小清,小清的病是长期接触氨气的结果,只是这次爆发而已。如果小清不愿转院,可以先在县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根据治疗效果再决定下一步医疗方案。于是小清要求在县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县医院高医生的儿子也是插队知青。他非常同情小清的处境。在小清住院期间,高医生对小清进行了很认真的治疗和许多关照。
在县医院高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小淸病情逐步好转。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小清各种症状逐步减轻。髙医生对小清作了全身检查,同时发现小清肝、脾有肿大症状,小清知道这是他刚到长见多次患疟疾的结果。高医生告诉小清,大多数患疟疾病人都会出现肝、脾肿大,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主要还是増加营养和休息。
恶劣的山区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营养的缺乏,尤其是在没有防护的化学环境下长期的劳作,加上经常性的疟疾袭扰,小清身体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招工,为了能回到世世代代繁生息的故土,成为一个原来就属于自已的生存所在地,为了能成为一个随便什么工厂,一个锅炉工、一个卫生工、一个店员,一个什么都可以的工人,只要是城里人,小清和无数插队知青一样,忍受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小淸比其他人多一些追求,多了一点向往,他想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想上大学,为什么如此之难?是命?还是运?是风水还是什么让自己如此之艰辛?来到山区头尾四个年头。那些豪言壮语最豪放的人,都已经溜的无影无踪。工农兵子弟,成份好的、幸运的走了,有后门的都走了,通过正规渠道上大学、进工厂、回城的寥若星辰。原想通过自学等待求学之路也随着张铁生白卷书生事件更加渺茫。
一九七三年下半年,知青中一位年轻人横空出世。这人叫张铁生。凭心说,这个人小清很佩服。他是LN省兴城县人。六八年初中毕业到兴城白塔公社插队枣山大队。他应该与小清经历类似。五O年生,年龄比小清长一岁,小清搞不清铁生是初二还是初三,或者初一。听说插队在白塔公社第四生产队,应该也是出工很多的人,还当生产队长。生产队长,也就是温前勇的身份。能被推荐作为工农兵学员,成份一定很好,表现也是一流。他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参加文化考试。数学考了61分,语文考37分,理化考6分。听说他考不来,很不服气,就在卷子背面给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发泄了自己的不满,说是自己不忍集体生产而躲在屋里复习所以考不来。小清非常理解,也有同感,这是实情。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说,社会已经出现畸形。因为,从教育学制与设制说,小学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髙中,髙中毕业上大学这是常态。在校初中生,停课几年,又在贫穷山区从事繁重、艰苦的劳动多年,再让他们跳级念书,年龄是到了或超过了上大学的年龄,可知识文化水平可能已退化到了小学。张铁生,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他道出当时知青的实际现状。小清又茫然了!现在他甚至搞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每天出工,跟着太阳去,伴着月亮归,终日劳作后腰酸背痛,下工回到住处,还要拖着疲惫的身躯,为了充饥解决温饱烧饭做莱。莱必须自已种,米必须自己用自己劳动換来的谷子用人工、用水舂、或挑到几里远地方加工。寒冬腊月,连热水都要自己艰难的去捡潮湿的柴火去烧水。没有时间复习功课是确定的。其实张铁生是比小清幸运的,因为他起码有保送的资格,只是他考不来。小清和无数知青,连考试的权力和资格都没有!如果有,小清会考吗?也许比张铁生多考几分!听说张铁生在中央领导的干预下上了大学。而凭着这种理化只有6分的大学生有用吗?最多这个分数也就是名为大学实为小学程度生。而自己连这种资格也没有。
小清为了能争取早日离开山区,努力的积极表现,也为了能自食其力
,付出了很多也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付出了身体健康的代价。好在小清路遇贵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或是是上天的眷顾,或是他顽强的意志,还是因为他年轻的生命力,他奇迹般重新站起来了。他又回到了知青点。
一个半月以后,小清又回到差点让他丢命的腐植酸厂。
因为这次氨气中毒事件。原来不知氨气利害的知青们,吸取了教训,无论自己感觉怎样,拌腐植酸氨水时,每人不得超过十五分钟,同时一定要带上口罩。每天每个人改为轮流操作,上下午各一次以减少氨气的吸入辟免中毒。
因为中毒初愈,他除了让大家接受他的教训,对拌氨程序作了改良每次拌氨时,先把腐植酸堆成一堆,在堆中挖一盆状,将氯水倒入堆中,人员全部先撤离,让氨水全部吸入腐植酸让气味散后,再带口罩用人工搅拌后装入肥料袋中。同时,交叉作业,让大家轮流工种,交替作业以辟免长时间与氨水直接接触导致中毒。
就在这次中毒小清返厂不久,一个令人吃惊的噩耗传来,吴厂长在家服毒自杀不救身亡。
吴厂长是六五年第一批知青,他为什么服毒自杀身亡是个迷。知青的处境都很艰难,但吴厂长的处境比起小清和其他知青算是不错了,他也是釆取当地自杀的贯用手法,吃农药自尽。凭心说,老吴为人老实忠厚,他来到黄坑与当地人结了婚,生有一女。他自杀之前没有什么前兆。只是大家觉得他平叶沉然寡语,有时偶有露出厌世的情绪,但为什么他会突然自杀,大家大惑不解。
小淸、小强等几位知青赶到他家。
老吴家非常简朴,六十年代非常简易的直透平房,谈不上室也谈不上厅。橱房、过道、起居室。十分简单的木架床。房问阴暗潮湿,除了一张办公桌椅、一个木櫉没有什么家当。老吴疆硬的躺在床上,妻子、一个年仅五岁的不懂亊的女儿在一旁哭泣。小淸和小强等一进门,吴妻便痛哭失声,一番安慰后,小清问吴妻:“大嫂,吴哥究竟怎么会这么想不开啊?”
吴妻含泪哭诉道:“老吴一直身体不好,因为水土不服,长期患风湿关节炎病,到腐植酸厂每次回来都咳嗽不止。叫他不要干,他说不干干什么?自从厂里出事,你住院后,他一耳口口声声说是他的责仼。每天半夜惊叫,上半夜都不入睡,成天哀声叹气。他性格孤僻。他口中一直说他工作没做好,是他害了大家。你出院后,我们都很高兴,他也说,上天保佑,也很髙兴,可是最近半个月来,他一直睡不着觉,一直说,做人没意思,昨天我和女儿去我妈家,回来觉得有股农药味,叫他也不应,发现他躺在床上,都没气了。”说着,她拿出一封老吴留下的一封简短的遗书给小清看。遗书这样写道: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当一个人觉得活着比死更为痛苦时他就不再留念生命。我之所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自己觉得活着非常痛苦。来到山区十余年,现实与理想和社会宣传形成巨大的差异,而自己的病痛与精神折磨使我对生命没有丝毫的眷恋。我走了,香妹可以去另找一个合适的人改嫁,希望能善待女儿并培养她高中毕业。对不起关心我的人,对不起腐植酸厂的知青。看着寥寥数语的遗书,小清不禁黯然神伤。
小清听了吴嫂一番叙述,?入沉思。吴厂长出身不好,是早期下乡的老知青。早年下乡的知靑,大多数都是髙成份的。老吴为人胆小,性格内向,年过三十找了个当地人成家,听说夫妻关系一直不是很不融洽。长期郁郁寡欢,八成是得了抑郁症。知青与当地人结婚,由于各方面的习俗差异,大多数婚后状况不佳。加上这次氨中毒事件的刺激,他寻短见,应该是抑郁加重所至。人一旦抑郁,內心就异常痛苦,就有强烈的求死以寻求解脱的欲望,老吴受长期的精神压抑的折磨,对他而言是一种解脱,这是小清身边知青发生的又一悲剧。兔死狐悲,小清不免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此时此刻,小清十分无奈,他不知对吴嫂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老吴走了,山区又多了一个异乡人的孤坟。吴嫂年方二十八,过两年,也许又改嫁他人。只是老吴永远躺在荒芜的山坡之中,覆盖在松杉下草丛中,成为知青中不幸的又一位亡魂。老吴为什么选择走上一条不归路呢?其实,老吴的处境应该相比小清和许多知青好了很多。是什么让他厌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