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的军队就驻扎在泗水边上,划定鲁国的疆界(杜预注曰:正邾鲁之界也。)。正义曰:邾在鲁南,田在漷水北,今更以漷水为界,取邾漷北之田,归于鲁也。十六年“命归侵田”,此年正邾鲁之界,则此田旧是鲁界,邾人取以为己有,今日使之归鲁,故曰“取邾田”也。)取得了邾国的土田,从漷水以西的地方都划归鲁国。晋平公先回国。鲁襄公在蒲圃设享招待晋国的六卿(杜预注曰:六卿过鲁。)赐给他们华丽的三命车服。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都接受一命车服(杜预注曰:如鞍战(前589年六月)还之赐,唯无先辂。)。送给荀偃(中行献子,中军将)五匹束锦,加上玉璧,四匹马,再送给他吴寿梦的铜鼎(杜预注曰:荀偃,中军元帅,故特贿之。五匹为束。四马为乘。寿梦,吴子乘也。献鼎於鲁,因以为名。古之献物,必有以先,今以璧马为鼎之先。)。
晋国的栾鲂领兵跟从卫国的孙文子(孙林父)进攻齐国(杜预注曰:为怀子之言故也。栾鲂,栾氏族。不书,兵并林父,不别告也。经书夏,从告。)。季武子去到晋国拜谢出兵,晋平公设享礼招待他。范宣子(士匄)主政(杜预注曰:代荀偃将中军。),赋《黍苗》这首诗(《诗经?小雅?都人士之什》,杜预注曰:美召伯劳来诸侯,如阴雨之长黍苗也。喻晋君忧劳鲁国,犹召伯。)。季武子站起来,再拜叩头,说:“小国的仰望大国,好像各种谷物仰望润泽的雨水。如果经常润泽,天下将会和睦,岂独是我国?”就赋了《六月》这首诗(《诗经?小雅?彤弓之什?六月》,杜预注曰:尹吉甫佐天子征伐之诗。以晋侯比吉甫,出征以匡王国。)。
季武子(季孙宿)把在齐国得到的兵器制作了林钟并用铭文记载鲁国的武功,臧武仲(臧孙纥)对季武子说:“这是不合于礼的。铭文,只是用来记载天子的德行(杜预注曰:天子铭德不铭功。),诸侯用来记载举动合于时令和建立的功绩(杜预注曰:举得时,动有功,则可铭也。),大夫用来记载征伐(杜预注曰:铭其功伐之劳。)。现在记载征伐,那是降了一等了,记载功劳,那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杜预注曰:借晋力也。);记载合于时令,那么对百姓的妨碍又很多,用什么来载人铭文?而且大国攻打小国,拿他们所得到的东西来制作宗庙器具(杜预注曰:彝,常也。谓锺鼎为宗庙之常器。),记载他们的功绩,以此让子孙看到,这是为了宣扬明德而惩罚无礼。现在是借助了别人的力量来拯救自己的死亡,怎么能记载这个呢?小国侥幸战胜大国(杜预注曰:以胜大国为幸。),反而显示所得的战利品以激怒敌人,这是亡国之道啊(杜预注曰:为城西郛武城传。)。”
晋国的士匄(范宣子,中军佐)入侵齐国,到达穀地,听到齐国的丧事就回去了,这是合于礼的(杜预注曰:礼之常,不必待君命)。
四月丁未(十三),郑国的公孙虿(子蟜)死,向晋国的大夫发出讣告。范宣子(士匄,中军将)告诉了晋平公,因为他在进攻秦国的战役中表现很不错(杜预注曰:十四年(前559年)晋伐秦,子蟜见诸侯师,而劝之济泾。)。六月,晋平公向周灵王请求,周灵王追赐给他大路的车,让他跟着葬车行走,这是合于礼的(杜预注曰:大路,天子所赐车之总名,以行葬礼。传言大夫有功,则赐服路。)。
齐国和晋国讲和,在大隧结盟。所以穆叔(叔孙豹,叔孙穆子)和范宣子(士匄)在柯地会见(杜预注曰:齐、晋平,鲁惧齐,故为柯会以自固。)。穆叔进见叔向(羊舌肸,太傅),赋《载驰》这首诗的第四章(《诗经?国风?鄘风》,杜预注曰:四章曰:“控于大邦,谁因谁极!”控,引也。取其欲引大国以自救助。)。叔向说:“肸岂敢不接受命令(杜预注曰:叔向度齐未肯以盟服,故许救鲁。)!”穆叔回国,说:“齐国还没有停止入侵,不能不害怕。”就在武城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