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刚刚出动不久,前线就传来了郑国大败宋国(大棘之战)的坏消息。
与此同时,秦国军队又突然攻打晋国,包围了焦地(报复晋军在公元前608年入侵崇地的那次战役)。
夏季,晋国赵盾(赵宣子,宣孟)没有回师,而是决定用“围郑救焦”的方式引诱楚军,以此救援焦地。
于是,晋军从阴地会同诸侯的军队(《春秋》记载有晋人、宋人、卫人、陈人)袭击郑国,以报复郑国攻打大棘的那次战役。
楚国鬬椒果然去救援郑国,说:“难道想得到诸侯的拥护,而又害怕困难吗?”
楚军到达后,就驻扎在郑国,等待晋军的进攻。
赵盾没有选择继续进攻,说:“他那个宗族(指鬬氏)在楚国争权夺利,差不多要完蛋了。暂且让他加重弊病。”
于是,晋军就离开郑国。
——分割线——
晋灵公做事不合为君之道:重重地收税用来彩画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而看他们躲避弹丸的形状。
有一次,厨子烧煮熊掌不熟,灵公杀死他,放在畚箕里,让女人用头顶着走过朝庭。
赵盾和士会(士会)看到死人的手,问起杀人的缘故,感到担心,准备进谏。
士会对赵盾说:“你劝谏如果听不进去,就没有人继续劝谏了。请让士会先去,不听,你再接着劝谏。”
士会前去三次,到达屋檐下,晋灵公才转眼看他,说:“我知道错了,打算改正。”
士会叩头回答说:“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说:‘事情不难有个好开始,很少能有个好结果(《诗经·大雅·荡之什·荡》)。’如果像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就很少了。君王能够有好结果,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只仅仅臣下们依靠它。《诗》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这说的是能够弥补错误。君王能够弥补错误,礼服就不会丢弃了。”
晋灵公尽管口头上说要改错,行动上还是不改正。
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很讨厌,派遣鉏麑(刺客)去刺杀他。
一天清早,赵盾的卧室门已经打开了,穿得整整齐齐,准备入朝。
时间还早,赵盾正坐着打瞌睡。
鉏麑(刺客)退出来,叹气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人(《左传》五处说到“民之主也”,都是指卿大夫,这里是第一处,指赵盾)。刺杀百姓的主人,就是不忠;放弃国君的使命,就是不信。两件事情有了一件,不如死了好。”
鉏麑(刺客)撞在槐树上死去了。
秋季,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埋伏了甲士,准备攻击杀死赵盾。
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察觉了,快步登上殿堂,说:“臣下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三杯,就不合礼了。”就扶了赵盾下殿堂。
晋灵公嗾使恶狗扑过去,提弥明上前搏斗,把狗杀了。
赵盾说:“不用人而利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
赵盾一边搏斗一边退了出去,提弥明被伏兵杀死。
【赵盾的往事:以前,赵盾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看见灵辄饿倒在地上,问他有什么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食物,他留下一半。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外学习做官已经三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快到家了,请让我把这个留给她。”赵盾让他吃完,并且又给他准备了一筐饭和一些肉,放在袋子里给了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卫兵】
在这次事件中,灵辄倒过戟来抵御晋灵公的其他卫兵,才使赵盾免于祸难。
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那个饿倒的人。”
赵盾问他的姓名住处,他不回答而退了出去,就自己逃亡了。
九月乙丑(二十六),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
赵盾没有走出晋国国境,就回来再度做卿。
【立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黑臀为君,这就是晋成公】
晋国的太史就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在朝廷上公布。
赵盾说:“不是这样。”
太史回答说:“(按照规矩)您是正卿,逃亡而没有走出国境,回来不惩罚凶手赵穿(越过国境,就意味着断绝君臣之义,可以不讨贼也)。弑君的责任不是您的,还会是谁的?”
赵盾说:“哎呀!《诗》说:‘因为我的怀恋,给自己带来了忧戚(《诗经·国风·邶风·雄雉》)。’恐怕就是说的我了。”
【孔子看到这一段事件,评价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据事直书而不加隐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法度而蒙受恶名。太可惜了,要是走出了国境,就可以避免背上弑君的罪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