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鲁国人(叔孙得臣)等诸侯之师攻打沈国,因为沈国向楚国顺服。
沈国百姓溃散。
(凡是百姓逃避他们上级叫做“溃”,上级逃走叫做“逃”)
——分割线——
卫成公到陈国去,这是为了拜谢陈国促成的卫、晋和议。
——分割线——
夏季,秦穆公攻打晋国,渡过黄河,烧掉渡船(以示必死的决心)。
秦军打败晋军,占取了王官和郊地。
晋军恐惧,不敢出战。
秦军就从茅津渡黄河,在殽地为死亡的将士筑一个大坟墓(1993年的3月,考古学家们在三灵高速公路附近发现了一处超大的秦人墓地,墓地南北宽3公里,东西长5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据说是目前国内所发现最大的一处秦人墓地)。
秦穆公给他们发丧,痛哭三天。
秦穆公向秦军发誓说:“喂,将士们!你们听着,不要吵嚷,我向你们发誓。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
秦穆公反复思考自己不采纳蹇叔、百里傒的计谋而造成的过失,因此发出这样的誓言,让后代记住自己的过失。
然后,秦军回国。
秦穆公就此称霸于西方少数民族诸国,这是由于任用了孟明。
(君子因此明白,秦穆公作为国君,提拔人才考虑全面,任用人才专一无二;孟明作为臣子,努力不懈,能够因为畏惧而思考;子桑忠诚,他了解别人,能够推举好人。《诗经》说:“在哪里去采蒿子?在池塘里、在小洲上。在哪里使用它?在公侯的祭祀典礼上。”秦穆公就是这样的。“早晚努力不懈,以事奉在最上层的一个人”,孟明就是这样的。“留谋略给子孙,安定庇护后来人”,子桑就是这样的。)
——分割线——
楚国的军队包围江国,晋国的先仆攻打楚国去救援江国。
冬季,晋国把江国的事情报告周襄王,王叔桓公、晋国的阳处父攻打楚国,以救援江国。
晋军攻打方城山关口,遇到楚国的息公子朱,得知楚军已撤离才回国。
——分割线——
晋国人为曾经对鲁文公的失礼而感到恐惧,请求改订盟约。
十二月己巳(二十二日),鲁文公到了晋国,和晋襄公结盟。
晋襄公设享礼招待文公,赋《菁菁者莪》这首诗(“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鲁国的庄叔(孙叔得臣)让鲁文公降阶下拜,说:“小国在大国接受命令,岂敢对礼仪有所不谨慎?君王赐我们以重大典礼,还有什么比这再高兴的呢?小国的高兴,是大国的恩赐。”
晋襄公走下台阶辞谢,再登上台阶,完成拜礼。
鲁文公赋《嘉乐》这首诗(“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