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晋国声称“要分割曹国的封地,分给各诸侯国”。
各国闻讯,纷纷派遣使者赶往晋国。
鲁国派臧文仲(臧辰,公子遂)前去,住在重地的宾馆里。
重地宾馆里的人告诉他说:“晋国新近得到许多诸侯国家为盟邦,必定亲近恭顺他的人,你不快点走,怕会赶不上。”
臧文仲听从了。
晋国就把从洮水以南,东边挨着济水的土田分割了鲁国(济水自荧阳东过鲁之西,至乐安入海)。
东门襄仲正好也在晋国,就去拜谢取得曹国的田地(鲁国取得济水以西的田土)。
——分割线——
晋国闹饥荒,文公问箕郑说:“用什么来救饥荒?”
箕郑回答说:“要守信用。”
文公问:“怎样才能守信用?”
箕郑回答说:“国君之心要讲信用,尊卑名分上要讲信用,实施政令要讲信用,安排民事要讲信用。”
文公说:“讲了信用又会怎样?”
回答说:“国君之心讲信用,那善恶就不会混淆。尊卑名分上讲信用,那上下就不会侵犯。实施政令讲信用,那就不会误时废功,安排民事讲信用,那百姓从业就各得其所。这样一来,百姓了解国君的心,即使贫困也不害怕,富裕的拿出收藏的财物用来赈济,如同往自己家里送一样,那又怎么会穷困匮乏呢?”
文公便任箕郑为箕地大夫。
——分割线——
秋季,晋国在清原检阅军队。
晋文公改革军制,从原来的“上中下三军”+“三行”转变为“上中下三军”+“新上军+新下军”。
如此,一共五个军(每个军正副两名统帅),用以抵抗狄人。
中军:先轸(曾跟随重耳流亡)为主、郤溱(郤縠的弟弟;郤縠曾跟随重耳流亡,郤縠在前632年去世)为佐。
上军:先且居(先轸的长子,接替去世的狐毛)为主,狐偃(重耳流亡时期的管家)为佐。
下军:栾枝(城濮之战中立功)为主,胥臣(早年是公子重耳的师傅,跟随重耳流亡)为佐。
新上军:赵衰(曾跟随重耳流亡)为主,箕郑(箕地大夫)为佐。
新下军:胥婴(胥臣之弟)为主,先都为佐。
【新上军+新下军,是由三个步兵师(三行军制)改编来的;原来“三行”的将领:荀林父率领中行,屠击率领右行,先蔑率领左行(前632年出现,今年消失)】
赵衰被任命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