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子亹(wěi)白捡了一个“郑国的国君”(他是郑昭公的弟弟,春秋时期存在“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这个制度应该是对“嫡长子、嫡长孙继承制”的补充,最显著的就是宋国)。
秋天,齐侯(齐襄公)驻军在首止,宴请诸侯。
郑国子亹就应邀,准备去会见齐侯。
这时候,祭仲站了出来,请求子亹不要去,劝他说:“国君难道忘了一件事情吗?在齐侯做公子时,您曾经与他相斗过,你们可是结仇了的!”
子亹摇摇头,说:“齐国强大,祸害(郑厉公)又住在栎邑,假使我不去,齐肯定会率领诸侯攻打我,并让那个祸害(郑厉公)回到国都。我不如前往,我去了,不一定会受到齐侯的侮辱。而且,就算受辱,我也不会落到像你所设想的那步田地吧!”
“齐侯心胸狭窄啊,您还是别去了吧?”
“不行!”
于是,子亹依旧前往会见齐侯,还带上高渠弥做为助手。
祭仲担心齐国会杀死子亹及随从,所以声称有病,没有去首止。
——分割线——
七月初三日,郑国的子亹到了首止,也未向齐侯道歉。
齐襄公十分生气,设下伏兵杀死公子亹,并车裂了高渠弥(事先准备好的)。
有人说:“祭仲是因为有先见之明,才躲过了这次危险。”
祭仲说:“确实是这样。”
——分割线——
子亹被杀的消息传到了郑国。
郑国不敢向齐国问罪。
祭仲就从陈国接回子亹的弟弟公子婴(字“子仪”),立他为国君,史称“郑子”。
【呵呵,我们来数一数,近年来,郑国国君的位置上已经换了几个屁股了:最开始是郑昭公→(雍氏胁迫祭仲立郑厉公)→郑厉公→(祭仲杀雍纠,复立郑昭公)→郑昭公→(高渠弥弑君)→子亹→(子亹被齐襄公杀死)→公子婴】
【郑庄公史上留名的几个儿子都到齐了,他们来自同一位父亲和各自不同的母亲,他们都是姬姓,郑氏,却没有从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身上继承到智慧和能力。】
【长子忽,嫡长子,字曼伯,谥号郑昭公,郑庄公元妃邓曼所生,去年被高渠弥弑杀】
【公子突,郑昭公的弟弟,字子元,谥号郑厉公,母亲是宋国望族雍氏家的雍姞,目前下野,住在郑国边境的栎邑。】
【公子语,郑厉公的弟弟,字子人,仅四年前露过一面,替郑厉公出了一趟公差,以后再没出现,看来比较低调。】
【公子亹,郑昭公的弟弟,无谥,据说母亲也来自邓国,今年被齐襄公杀死】
【公子婴,公子亹的弟弟,史称“郑子”,字子仪,据说母亲也是邓女,现任国君】
【据说,郑庄公共有十二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