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厉公那个郁闷啊……
唉,刚刚送走了那什么宋国联军,对宋庄公一通点头哈腰地认错。
祭仲又在郑国专权,搞得郑厉公茶饭不思的。
他只好死皮赖脸地向宋国的雍氏家族寻求帮助(他母亲的家族和宋庄公关系很好,而且现在郑厉公已经向宋国认错了)。
【郑厉公的生母是雍氏(雍姞),来自宋国雍氏家族,当年就是母亲的家族胁迫祭仲立了郑厉公,而赶跑了郑昭公(嫡长子,公子忽)】
于是,雍氏家族的人就叫来雍纠,让雍纠(祭仲的女婿)去谋杀祭仲。
【雍纠:应该是雍姞的弟弟,郑厉公的舅舅。他入赘到郑国祭仲的家里,娶了祭仲的女儿,算是祭仲的女婿,现在正担任着郑国的大夫。】
然后,雍纠打算在郊外宴请祭仲,乘“将享诸郊”之际乘机杀掉自己的老丈人。
不过,这件事被他的老婆雍姬(祭仲的女儿)听去了。
雍姬马上就去请示老妈(祭仲的老婆),问道:“父亲与丈夫,我该选择哪一个?”
她母亲就说:“凡是男人都可以做丈夫,而父亲却只有一个,这怎么能够相比呢?”(这不废话?你妈能不护你爸?)
【这就是“人尽可夫”的出处,原意是“任何男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女人的丈夫”,现在多为贬义,形容放荡的女人把所有的男人都当自己的丈夫看待。】
【“父亲比老公重要”是春秋时代的观念,在当时,父亲死后,部分财产会留给女儿,但她的老公会把全部财产留给儿子,她一分也拿不到,由此看出:人们脑子有什么观念,是客观现实决定的。】
于是,雍姬找到她的父亲祭仲,暗示他说:“我丈夫(雍纠)为什么不在家里请你喝酒,反而要请你到荒郊野岭去?我对此感到疑惑,所以把这事告诉您。”
祭仲一听就懂了,原来这狗B女婿想害自己!真TM该死!
结果,祭仲毫不犹豫的杀了雍纠,还把他的尸体扔进了周氏的池塘里。(《左传》:暴尸在周氏之汪。而《史记》说:“戮之于市”,也就是暴尸于闹市上;)
【题外话:“周氏”不知道是个什么地方,反正一有血腥斗争,就少不了它】
郑厉公自知“清君侧”行动失败,就和母亲一起载着他舅舅(雍纠)的尸体逃离郑国。
然后,郑厉公又忙里偷闲的责备已经死掉的舅舅说:“傻X,大事被妇人知道,死得活该。”(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夏季,厉公被赶到边界的栎邑居住。(《左传》,郑厉公逃奔到了蔡国。“蔡国”在今天的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距离郑国国都新郑大概150公里。司马迁大概也觉得这事有点不靠谱,所以就删掉了“厉公奔蔡”的情节,改成了直接逃到了郑国边境的“栎邑”)
郑昭公(世子忽,郑寤生的嫡长子)回国复位。
【据说,这是祭仲的谋划~~】
六月二十二日,郑昭公(公子忽,郑寤生的长子)进入郑国。
“郑厉公的郑国”就变成了“郑昭公的郑国”了。
——分割线——
秋天,九月,宋国给郑厉公提供了军队,郑厉公(公子突)通过栎人杀害了戍守大夫檀伯(单伯,驻守在栎邑的郑国大夫),因而就居住在郑国边境的栎邑,自守一方。
而郑昭公也不来讨伐栎邑了。
因为这时候的郑国正面临内外交困,郑昭公(公子忽)有点管不过来了……
——分割线——
冬天,十一月,鲁桓公作为带头大哥,与宋、卫、陈三国国君在襄地会见,是为了谋划讨伐郑国,打算将厉公送回国都复位。
结果,战争没有成功,鲁、宋、卫、陈只好退兵。(弗克而还)
【鲁国:一直是郑厉公的盟友;与郑昭公有仇】
【齐国:齐国虽然不喜欢郑厉公,但更讨厌曾经两次拒婚的郑昭公。】
【宋国:虽然扶助郑厉公上台之后,没满足索贿的要求,还死活不听劝,一心与郑厉公过不去。但相比之下,宋国更不愿看到郑昭公“返政”——毕竟郑厉公的母亲是宋国人。于是宋庄公积极参与联军,和郑昭公干了起来】
【陈国:打酱油的,有事就和稀泥,没有立场】
【卫国:咦?等等,联军里面好像混进了奇怪的东西。俺记得,公元前701年郑国内乱,郑厉公篡位,郑昭公(公子忽)逃到了卫国,郑昭公流亡期间(4年左右)一直居住在卫国,而且,就在今年,卫国还护送郑昭公回到了郑国呀。按理说,卫国应该是支持郑昭公的呀。现在,怎么还来打郑昭公呢?难道是郑昭公没给卫国报酬,卫惠公怒了才来攻打郑国的?或者说,卫惠公本身就是一个笑话,积极参与国际上的各种斗殴,刷一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