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正月,邾隐公(邾子益)前来鲁国朝见。
子贡(端木赐)观礼。
邾子把玉高高地举起,他的脸仰着。鲁定公谦卑地接受了玉,他的脸向下。
子贡(端木赐)说:“用礼来看待这件事,两位国君都快要死亡了。礼,是死生存亡的主体,一举一动或左或右,以及揖让、进退、俯仰,就从这里来选取它。朝会、祭礼、丧事、征战,也从这里来观察它。现在在正月互相朝见,而都不合法度,两位国君的心里已经不存在礼了。朝会不符合礼仪,哪里能够长久?高和仰,这是骄傲。低和俯,这是衰颓。骄傲接近祸乱,衰颓接近疾病。君王是国家的主人,恐怕会先死去吧(前488年以邾子益归传)!”
——分割线——
鼷鼠啃噬了准备用于郊祭的牛,牛死了,改用它牛卜其凶吉(不言所食处,举死,重也。改下,礼也)。
【此类事件在公元前584年发生过一次,那一次啃噬的是牛角】
夏五月辛亥(初一),鲁国举行郊祭(因为占卜三次,祭祀天地的时间就推到了夏季五月)。
——分割线——
夏季,五月壬申(二十二),鲁定公去世。
仲尼(孔子)说:“不幸被子贡(端木赐)说中了,这件事使他成为多嘴的人了(以微知著,知之难者。子贡言语之士,今言而中,仲尼惧其易言,故抑之)。”
秋季,七月壬申(二十三),鲁定公夫人姒氏死了。
【《春秋》不称她为夫人,这是因为没有发讣告,而且也没有陪祀祖姑之庙(祔是祭名,就把死者的神主附于祖庙先祖旁祭祀,从既往夫人去世后的礼仪可知是附于姑即婆婆旁。赴同、祔姑,夫人之礼。二者皆阙,故不曰夫人)。】
邾子(邾隐公)从外地赶来为鲁定公服丧。
八月庚辰朔(初一),日食。
九月,滕顷公来鲁国参加鲁定公的葬礼。
九月丁巳(初九),安葬鲁定公,下雨不能葬。
九月戊午(初十),到太阳下山才完成葬礼。
十月辛巳(初三),安葬定姒。
【《春秋》不称她为小君,这是因为没有按夫人的葬礼来安葬(杜预注曰:公未葬而夫人薨,烦於丧礼,不赴不礼,故不称小君,臣子怠慢也。反哭於寝,故书葬)。】
冬季,在漆地筑城
【《春秋》所以记载这件事,是由于没按时祭告祖庙(实以秋城,冬乃告庙。鲁知其不时,故缓告,从而书之以示讥)】
——分割线——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孔子打算前往陈国,经过匡邑。
颜刻当驾车的(“刻”或作“亥”、“尅”,本书《仲尼弟子列传》作“高”,《史记索隐》引《孔子家语》作“产”;字子骄,《通典》云字子精,孔子弟子),用他手中的鞭子指给孔子看,说:“昔日我进入此地,是从那个缺口。”
匡人听说来了人,以为是鲁国的阳虎。
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下孔子。
孔子样子长得像阳虎,在匡拘留了五天。
颜渊落在后面,(见到后)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您健在,我怎么敢死!”
匡人拘留孔子,情况愈来愈紧急,弟子们感到恐惧。
孔子说:“周文王死后,周朝的文化不就在我这里吗?上天打算毁灭这周朝文化,我这个后来人便不应该掌握周朝的文化。上天不想毁灭周朝的文化啊,匡人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派随从子弟到卫国国都做甯武子的家臣,然后得以离开。
孔子离开匡邑随即经过蒲邑。
一个多月后,返回卫都,寄居在蘧伯玉家(“蘧”或作“璩”,名瑗,字伯玉,谥成,蘧庄子无咎之子,卫国大夫)。
卫灵公有个叫南子的夫人(亦称“釐夫人”,宋女),灵公派人对孔子说:“四方来的君子不以为辱想与寡人结为兄弟的,必定会见我的夫人。我的夫人希望见到你。”
孔子推辞谢绝,最后不得已而拜见南子。
夫人在细葛帷帐之中。
孔子进门,面朝北行稽首之礼。
夫人从帷帐中行拜礼两次,身上的佩玉叮叮作响。
孔子说:“我原来不想见她,既然见了便以礼相答。”
子路不高兴。
孔子起誓说:“我如果不是所说的那样,就让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
在卫都居住一个多月,(有一天)卫灵公和夫人同乘一辆车,宦官雍渠为车右担任护卫,出宫游览,让孔子乘第二辆车,招摇过市。
孔子说:“我没看见他爱好德行如同爱好女色啊。”
于是厌恶卫灵公,离开卫国,经过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