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月,天上在下雨,地上的树木却结着冰。
——分割线——
晋厉公打算讨伐郑国。
晋国范文子(士燮)说:“如果按照我的愿望,诸侯都背叛,晋国的危机可以得到缓和。如果只是一个郑国背叛,晋国的忧患,可能马上就会来了(晋厉公无道,三郤骄。故欲使诸侯叛,冀其惧而思德)。”
晋国栾武子(栾书)说:“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执政的时候失去诸侯,一定要进攻郑国。”
于是就筹备发兵。
栾书率领中军(替代荀庚),士燮作为辅佐;
郤锜率领上军,荀偃(中行献子,中行偃,荀庚之子)作为辅佐;
韩厥率领下军,郤至(郄至)作为新军辅佐。
荀罃(智罃,知武子)留守(於是郤焠代赵旃将新军,新上下军罢矣)。
四月戊寅(十二),晋军出兵。(晋师出动得太早了,栾黡、郤犫乞师都在六月,诸侯皆不及会战)
——分割线——
六月丙寅朔(初一),日食,当为公元前575年5月9日的日全食。
——分割线——
六月,郤犫去到卫国,乘机到齐国,请求两国出兵。
晋厉公派栾黡前(栾书之子)来鲁国请求出兵(乞师)。
孟献子说:“晋国能取胜。(卑让有礼,故知其将胜楚)。”
所以,鲁国也出兵。
宣伯(叔孙侨如,叔氏宗主)和穆姜(鲁成公生母)私通,想要去掉季(季文子,即季孙行父,季氏宗主)、孟(孟献子,即仲孙蔑,孟氏宗主)两人而占取他们的家财(“三桓”首次出现分裂)。
鲁成公将要出行,穆姜送他,让他驱逐这两个人(季孙行父、仲孙蔑)。
鲁成公把晋国的危难告诉她(会晋伐郑),说:“母亲,请等我回来,再听取您的命令。”
【鲁成公不想管国内的斗争,因此时国际战事吃紧,晋军与楚军在鄢陵对垒,鲁成公要服从霸主命令配合晋军攻打楚军】
穆姜生气。
这个时候,公子偃、公子鉏(鲁成公的两个庶弟)刚好快步经过。
穆姜指着他们说:“你要不同意,他们都可以是国君(言欲废公,更立君)!”
【鲁成公的母亲(穆姜)为了情夫(叔孙侨如,叔氏宗主)真是蛮拼的】
鲁成公听了很害怕,就在坏隤等待,防护宫室、加强戒备、设置守卫,然后才出行,所以去晚了(后晋、楚战期)。
鲁成公又让孟献子(仲孙蔑,孟氏宗主)在公宫留守,让季文子随从,率兵会合晋国而讨伐郑国(可见鲁成公无意去掉二人)。
——分割线——
六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
……(详见郑国篇)
楚子、郑师败绩。
——分割线——
鄢陵之战后的第二天,齐国国佐(国武子)、高无咎(高固子)才到达军中。
卫献公才从卫国出来。
鲁成公才从坏隤出来(齐、卫都迟到了,非独鲁。明晋以侨如故不见公)。
——分割线——
秋季,鲁成公和晋厉公、齐灵公、卫献公、宋国华元、邾国人在沙随会见,商量进攻郑国(郑伯未服)。
宣伯(叔孙侨如)派人告诉郤犫说:“鲁侯在坏隤等着,以等待胜利者(观晋、楚之胜负。)。”
郤犫率领新军,同时做公族大夫,主持东方诸侯的事务(主齐、鲁之属)。
郤犫从宣伯(叔孙侨如)那里拿了财物,就在晋厉公那里毁谤鲁成公。
【宣伯(叔孙侨如)报复鲁成公,因为鲁成公不按自己的要求除掉季氏和孟氏】
晋厉公就不和鲁成公见面(不及鄢陵战故。不讳者,耻轻於执止)。
鲁成公吃了闭门羹,就回国了。
——分割线——
七月,鲁成公、尹子(尹武公,周卿)和晋厉公、齐国佐(国武子)、邾人诸侯要进攻郑国。
鲁成公将要出行,穆姜又像以前一样命令鲁成公(除掉季氏和孟氏)。
鲁成公又在宫中设了防备以后才出行。
【宣伯看到穆姜的办法不能奏效,就实施了B方案——贿赂晋国的卿大夫】
诸侯的军队驻扎在郑国西部,鲁国的军队驻扎在督扬,不敢经过郑国。
这时候,鲁国的公孙婴齐(叔肸的儿子,子叔声伯,子叔氏)正好派叔孙豹(叔孙穆子,叔孙侨如之弟)作为使者,请求晋军前来迎接鲁军,又在郑国郊外为晋军准备饭食。
【公孙婴齐是中间派,并没有直接参与这起内斗】
晋军为迎接鲁军而赶来(声伯戒叔孙以必须所逆晋师至,乃食)。
公孙婴齐(叔肸的儿子,子叔声伯,子叔氏)在约定的地点(郑国郊外),四天没有吃饭,却还是等着他们,直到让晋国的使者到达并吃了饭以后,自己才吃(使者,豹之介。正义曰:不言食豹,而言食使者,明豹因请逆,遂即不还,还者豹之介耳。於时鲁师在郑,从郑向齐,涂出於鲁,豹必过鲁乃去,故得宿於庚宗)。
叔孙侨如就趁机让叔孙豹(叔孙穆子,叔孙侨如之弟)告诉郤犫说:“鲁国有季氏、孟氏,就好像晋国有栾氏、范氏,政令就是在那里制订的。现在他们商量说:‘晋国的政令出于不同的家族,不能统一,这是不能服从的(政不由君)。宁可事奉齐国和楚国,哪怕亡国,也不要跟从晋国了。’晋国如果要在鲁国行使自己的意志,请留下行父(季文子)而杀了他,我把蔑(孟献子)杀死,事奉晋国,就没有二心了。鲁国没有二心,其他小国一定服从晋国。不这样,行父回国就必然背叛晋国。”
【大意:想要鲁国坚定不移地跟从晋国,就必须铲除季氏和孟氏,因为他俩侍奉晋国有二心,趁季文子现在晋国,你们扣留并杀掉他,我回去杀掉孟献子,不然季文子回去就一定会背叛晋国。】
诸侯迁移到制田(郑国制地)。
知武子(知罃)作为下军副帅,率领诸侯的军队入侵陈国。
接着晋军到达鸣鹿,再入侵蔡国(有些诸侯没有参与,留在原地等待晋军)。
还没有等晋军回来,其他诸侯又迁移到颍上。
——分割线——
七月二十四,郑国的子罕(公子喜,罕氏)发动夜袭,宋国、齐国、卫国都溃不成军(将主与军相失。宋、卫不书,后也)。
——分割线——
九月,晋国人在苕丘逮捕了季孙行父。【晋国的郤犫听从了宣伯(叔孙侨如)的请求】
鲁成公回来,在郓地等待,派公孙婴齐(叔肸的儿子,子叔声伯,子叔氏)向晋国请求放回季孙(季文子)。
郤犫说:“如果去掉仲孙蔑(孟献子)而留下季孙行父,我给您鲁国的政权,对待您比对公室还亲(亲鲁甚於晋公室)。”
公孙婴齐(叔肸的儿子,子叔声伯,子叔氏)回答说:“侨如的情况,您一定听到了(闻其淫慝情)。如果去掉蔑和行父,这是大大地丢弃鲁国而加罪寡君。如果还不丢弃鲁国,而承您向周公求福,让寡君能够事奉晋国国君,那么这两个人,是鲁国的社稷之臣。如果早晨去掉他们,鲁国必然晚上灭亡。鲁国靠近晋国的仇敌(仇雠谓齐、楚),灭亡了以后就会变成仇敌,还来得及补救吗(言鲁属齐、楚,则还为晋雠)?”
郤犫说:“我为您请求封邑。”
公孙婴齐(叔肸的儿子,子叔声伯,子叔氏)回答说:“我是鲁国的小臣,岂敢仗恃大国以求取丰厚的官禄?我奉了寡君的命令前来请求,如果得到所请求的,您的恩赐就很多了,还有什么请求?”
范文子(士燮)对栾武子(栾书)说:“季孙在鲁国,辅助过两个国君(二君,宣、成)。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难道他不是忠诚吗?相信奸邪而丢弃忠良,怎么对付诸侯?子叔婴齐接受国君的命令没有私心(不受郤犨请邑),为国家谋划也没有二心(谓四日不食,以坚事晋),为自己打算而不忘国君(辞邑、不食,皆先君而后身)。如果拒绝他的请求,这是丢弃善人啊!您还是考虑一下吧!”
【晋国内部也是政出多门,做事情的意见经常不统一】
于是,晋国允许鲁国讲和,赦免了季孙行父。
——分割线——
冬季,十二月乙丑(初三),季孙(季孙行父)和郤犫在扈地结盟(杜预注曰:晋许鲁平,故盟。)。
十月乙亥(十二),鲁成公放逐叔孙侨如(宣伯)并且和大夫们结盟。
侨如逃亡到齐国(诸大夫共盟,以侨如为戒)。
【古代有对所谓恶臣(逃亡在外之臣)陈其罪恶以盟于大夫(后世也是,但是是开大会)。《左传》在襄二十三年(前550年)载其盟辞:“毋或如叔孙侨如,欲废国常,荡覆公室。”】
齐国的声孟子(齐灵公母,宋女)和侨如私通,让他位于高氏、国氏之间(位比二卿)。
侨如说:“不能再犯罪了。”
侨如便逃亡到卫国,也位于各卿之间(传亦终言侨如之佞)。
——分割线——
十二月(乙丑初三),季孙(季孙行父)回国,暗杀了公子偃(鲁成公的庶弟,偃与鉏俱为姜所指,而独杀偃,偃与谋。鲁杀大夫皆言剌,义取於《周礼》三剌之法)。
季孙(季孙行父)把叔孙豹从齐国召回而立了他(近此七月,声伯使豹请逆於晋,闻鲁人将讨侨如,豹乃辟其难,先奔齐,生二子,而鲁乃召之,故襄二年豹始见经,传於此因言其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