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陈宣公去卫国娶妻。
按规矩(诸侯到一个国家去娶亲,其他两个国家就会送女子陪嫁),鲁国就要把本国女子送到卫国去,作为卫国女子的陪嫁女。
【“陪嫁女”的身份则会被定义成:“侄”(出嫁女子的哥哥的女儿)或“娣”(出嫁女子的妹妹)】
秋天,鲁桓公就派公子结(鲁国大夫)护送鲁国一位“庶出的公女”(媵)去卫国,作为陪嫁女。
当公子结到达卫国以东的鄄地时,他听说齐桓公、宋桓公正在那里开会;
于是,他临时决定让别人继续护送“陪嫁女”(媵)去卫国,自己则代表鲁国,去参加齐桓公、宋桓公的盟会了~
【公子结可能想借齐国的手攻打鲁国】
——分割线——
秋天,鲁桓公夫人姜氏(文姜)离开齐国,去了莒国。
【文姜今年应该50岁左右(假设:前709年,文姜是15岁,嫁给鲁桓公的)】
【这次娘家也住不了了,文姜只能一个人去莒国住了】
——分割线——
这一年,周王室内乱了。
秋,周朝的五位大夫(蒍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在苏子(也叫温子;公元前712年,被周桓王夺取十二块地作“周郑易田”的那个地主,详见《郑国篇》)的赞助下,发动叛乱。
结果,这五位大夫失败了,他们逃到了温地(苏子最初的封邑)。
周惠王带兵攻打温地。
而苏子带着王子颓逃亡到了卫国。
——分割线——
冬,卫国、南燕国带兵勤王(支持王子颓)。
周惠王的弟弟王子颓被立为周天子。
周惠王被赶到了郑国了。
【后续内容详见郑国篇】
——分割线——
冬,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派军队攻打鲁国“西鄙”(西部边境区域)。
【借口是:今年秋天,护送媵的鲁国使者参加了在卫国鄄地的会盟,这对齐国和宋国不敬】
——分割线——
【国野制】
春秋时期,一个像样的诸侯国至少有一座城池(城邑)
城池的内部区域是“国(乡)”,它的四周一般有城墙,住在城里的人按照户口分,可分为两类,有户口的叫“国人”(士、大夫、卿;能够当兵打仗的,就是有资格参加太庙前阅兵和授兵器仪式的一定是国人,能上战车的一定是大夫。),没户口但有暂住权的是“国人”的下属(他们的女人和佣人、保镖、厨师、按摩师、美容师、教师等,大部分是移民)
城池之外(100里内)的区域是“野(遂)”,住在这里的自由民叫“野人”,全是黑户。
野的尽头(边境区域)就是“鄙”,一般有军事要塞,住在这里的自由民叫“鄙人”,也是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