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壬寅(初二),鲁桓公在曲池会见杞侯、莒子。
鲁桓公让杞国和莒国讲和(前719年,莒国人讨伐杞国。直到此年,两国依然不和)
——分割线——
八月壬辰,陈侯(公子跃,陈厉公)去世。
陈厉公的弟弟(公子林)继位,史称“陈庄公”。
——分割线——
【前言:去年,郑庄公去世,郑国公子突(郑厉公)踢掉嫡长子,成为郑伯。因为郑厉公的上位是宋国的功劳,所以宋国不停地向郑厉公索取财物。郑厉公很快就不堪重负了,不得不向鲁国求助,让鲁国来帮帮郑国解决这个矛盾。鲁桓公爽快地答应了郑国的请求,去找宋国商量这件事(鲁国现在被中原诸侯孤立了。现在老天送来这样一个机会,又可以参与国际事务了,心里一百个愿意)】
秋天,鲁桓公在谷丘(宋国境内)会见宋庄公、燕人。
会议上,鲁桓公连续提出几条建议,宋庄公只是嗯嗯嗯地点头,反正心不在焉的。
鲁国方面就不知道宋国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宋国对议和有无诚意)。
于是,两国又在虚地(宋国境内)会见,双方继续商讨和解问题。
冬天,十一月,鲁桓公又在龟地(宋国境内)会见宋庄公。
然而,宋庄公拒绝鲁国的调解,另外还让鲁国哪凉快哪呆去(宋国不愿意放弃对郑国的索取)。
鲁桓公反复劝说,TM的宋庄公就是不给面子啊!
(君子说:“如果一再不讲信用,结盟也没有好处。《诗经》说:‘君子多次结盟,反而滋长祸乱。’就是因为没有信用。”)
所以,鲁桓公火了(你宋国看不起我鲁国是吧?)。
鲁桓公就和郑厉公在武父结盟。
结盟后,鲁国和郑国就率领军队进攻宋国。
《左传》说:发生这场战争,是因为宋国不讲信用。
而战争的结果是:宋国打败了郑国和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