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曹桓公逝世。
嫡长子曹庄公(射姑)立。
夏五月,葬曹桓公。
——分割线——
虢仲(虢公林父,南虢国国君)在周桓王那里进谗言诬陷大夫詹父。
詹父有理,带领周天子的军队进攻虢国。
夏季,虢公林父逃亡到虞国。
(史籍对于“虢公林父”的记载也到此为止。)
【“虢国的历史”详见《郑国篇-第48章》】
——分割线——
【小故事】
当初,虞公的兄弟虞叔藏有宝玉。
虞公向虞叔索求宝玉。
虞叔没有进献。
不久,虞叔又后悔这件事,说:“周朝的谚语说:‘百姓没有罪,怀藏玉璧就有了罪。’我哪用得着美玉,难道要用它买来祸害?”
于是,虞叔就把玉璧献给了虞公。
虞公又向虞叔索求宝剑。
虞叔说:“这是没有满足了。满足不了,祸害会连累到我身上。”
于是,虞叔就攻打虞公,所以虞公逃亡到共池。
——分割线——
虢国、周国打了起來,秦国便看到了机会。
秋季,秦国人把“芮伯万”强行送回芮国(用词是“納”,其中的軍事動作之激烈,可以想象。至此,芮伯万重新登上君位,而芮姜和她所支持的芮君也许已经身亡。)
从“芮伯万”开始,芮国成为秦国的附属国
——分割线——
秋天,鲁桓公到卫国的桃丘去与卫宣公相见(已经预先约定会见日期和地点)。
但是,鲁桓公没有见到卫侯(被放鸽子~因为卫国要打鲁国了)。
——分割线——
冬季,卫国、齐国、郑国联军前来和鲁军在郎地作战。
鲁国自认为是有理的。
结果,鲁国被打败。
【当初,北戎多次骚扰齐国,使它困疲,诸侯救援齐国,郑国的公子忽有功劳。齐国人给诸侯的军队馈送食物,让鲁国确定馈送的次序。鲁国按周室封爵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国人发怒,请求齐国出兵。齐国人率领卫国军队帮助郑国,所以《春秋》不称这次战争为“侵伐”。先记载齐国和卫国,是按照周室封爵的次序。】
这场战争,在《列女传·卷之五·节义传》中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民间传说):
鲁义姑姊,是鲁国一个乡野妇女。
这时候,卫国、齐国、郑国联军攻打鲁国。
齐军打到了奋国的城郊,远远看见一个妇女一手抱着一个小孩,一手领着一个小孩往前跑。
齐军将要赶上她时,她丢下了抱着的小孩,抱起她牵着的小孩往山上跑去。
那个被丢下的孩子哭着跟着跑,但那妇女只管往前跑而没有回头。
齐国将领问小孩子道:“那个跑的人是你的母亲吗?“
小孩子说:“是的。”
“你母亲抱着的是谁的孩子?”
小孩子说道:“不知道。”
于是,齐国将领追上去,军士拉开弓,准备放箭射那个妇女,大叫道:‘站住!要是再跑,我们就要放箭射你了!”
妇人这才转过身来。
齐国将领问她抱的孩子是谁,扔下的孩子又是谁。
妇女回答道:“抱着的是我哥哥的儿子,丢下的是我自己的孩子。我看见追兵来了,又抱不动两个孩子,所以就丢下我自己的孩子。”
齐国将领问道:“孩子对母亲来说,是最亲爱的人,若孩子有什么意外,母亲内心会非常悲痛,现在你为什么丢下自己的孩子,反而抱着哥哥的孩子呢?”
妇人回答说:“对我自己的儿子,是私爱,而爱护哥哥的孩子是公义,违背公义而偏向私爱,牺牲哥哥的孩子保全我的孩子,即使幸存,警国君主也不会收留我,大夫们也不会养护我,百姓国民也不会理我。这样的话,我在鲁国就是耸着肩膀也没有容身之地,叠着双脚也没有立足之地。我的儿子虽然痛苦,难道这对义有什么影响吗?所以我忍痛抛弃了自己的孩子去遵从道义,我不能无义生活在鲁国.”
于是,齐国将领按兵不动,派人对齐国君主说道:“我们不可以讨伐鲁国,大军才刚到边境地带,山野的女人都知道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更何况是鲁国的朝臣大夫呢?还是撤兵回来吧。”
齐国君主答应了他。
鲁国君主(鲁桓公)听说这件事后,赏赐给这个妇人百匹锦帛,称她为“义姑姊”。
鲁义姑姊公正诚信,敢于行义。义的作用真的很大啊!
一个村妇行义,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存亡,更何况是以礼仪和道义治理国家呢?
《诗经》中说:“德行正直高大,四方之人都顺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颂说:齐君攻伐鲁国,义姑有节操。看见军队跑上山,丢弃了自己的儿子抱着侄子。齐国将领问缘故,欣赏她的坚守义理。一个妇女行义,齐兵于是停止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