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7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周厉王继位,大兴土木,造“夷宫”;听信荣夷公实行“专利”政策(控制土地和山林川泽,横征暴敛)。
公元前875年,南淮夷大举入侵,直抵洛水沿岸,周厉王命令虢公长父(周朝的高级官员——卿士,虢国第一代封君,活了80多岁)征讨南淮夷,虽然一直追着他们打,但是这场战争打了很长时间(10年以上,铭文为证)。接着,鄂侯方又率领东、南地区的邦国发生大规模叛乱,周厉王调动周王室的主力军“西六师、殷八师”前往镇压,最后才击败鄂侯和南淮夷的联军,并用“勿遗寿幼”(老人小孩全都不留)的手段进行报复。终于取得了对南淮夷的战略性胜利。
【这种旷日持久的部族战争,极大地消耗了周王室的人力和物力,荣夷公的“专利”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为支持这场战争的。正是为了这种战争需要,“国人”们被压榨得喘不过气来。这就大大激化了国内固有的各种矛盾,加深了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危机。】
公元前870年,周厉王实施“监谤”政策。(用卫巫监视国人的行动,禁止国人谈论国家政事,违者砍头)
公元前844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堵住人们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厉害。水蓄积多了……”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
公元前842年,有些诸侯起来反叛。西戎也反叛王室,灭了住在犬丘的大骆之族(“大骆”,秦之远祖。)。国人起义(国人:居住在城里和城郊的人,贵族、平民、小手工业者、商人),包围了王室,周厉王被赶到了彘地(彘地:那个以养猪出名的地方)。周厉王的太子静(周宣王)躲在召公的家里,国都中的人听说了,便把召公的家包围起来。召公用自己的儿子代替王太子去死,太子静(周宣王)才得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