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篇】
这一年,公子息姑的父亲,鲁惠公去世了。
鲁惠公的大老婆叫孟子(子姓,宋国女子,鲁惠公的元妃),她死得早,没生儿子。
【恩~孟子刚出场就领盒饭了】
鲁惠公的第二个老婆叫声子(鲁惠公续娶的姬妾),生了公子息姑,不是嫡子。
鲁惠公的第三个老婆叫仲子(宋武公的女儿),是宋国公女,生了公子允,允也不是嫡子,但身份比息姑高;另外,左传上记载:她生下来的时候,手掌上有字,字是“鲁夫人”,预示着她将做鲁国的正室夫人。
因为公子允年纪太小,没法管理国政。
息姑虽然地位比公子允低,但是鲁国的百姓不知道啊,嘿嘿,没有舆论压力,那就好办了。
所以鲁国的大夫们商量后,就推举年长而又能力的公子息姑摄政,对外宣称:公子息以祯祥之故,追成父志,当嗣世。
(息姑如果拒绝摄政,也会有别人来摄政。别人当国君,那以后可能不会把君位还给公子允。)
【息姑说:当这个国君,其实我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让我当,我就马上当;首先我要承诺一下,这个位子是我弟弟公子允的,我现在只是暂时帮他保管一下,将来是要还给我弟弟的,不然我这样当然国君,别人一定会骂我,说我很假!”】
——分割线——
三月,息姑和(邾国国君)邾子克在宿地会见,举行了盟会。
(邾国是鲁国的附庸国,息姑代行国政而想要和邾国友好。息姑主张“和睦邻邦”的政策,不喜欢打仗)
(邾国在北边与鲁国接壤,“击柝之声相闻”)
——分割线——
夏季四月,鲁国大夫费伯(息姑的叔叔辈)没有息姑的许可,就擅自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郎地筑城(费伯公然藐视君主的权威,看样子是对息姑摄政不买账)。
——分割线——
秋季,七月,周平王派遣宰咺来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鲁惠公葬在春秋前,故曰“缓”也。子氏,仲子也,前721年去世)。
此时,惠公已经下葬,这是迟了,而仲子还没有死。
【天子死了七个月后才下葬,诸侯都来参加葬礼;诸侯五个月后下葬,同盟的诸侯参加葬礼(同在方岳之盟);大夫三个月后下葬,官位相同的来参加葬礼(古者,行役不逾时);士一个月以后下葬,亲戚参加葬礼(逾月,度月也。姻犹亲也。此言赴吊各以远近为差,因为葬节)。向死者赠送东西没有赶上下葬,向生者吊丧没有赶上举哀的时间(诸侯巳上,既葬则縗麻除,无哭位,谅闇终丧)预先赠送有关丧事的东西,这都不合于礼(仲子在而来赠,故曰:“豫凶事”。)。
【息姑:我爹已经下葬了,你们周室怎么才来啊?还有,公子允的母亲仲子还活着呢,你们想给她提前送葬?】
——分割线——
八月,纪国人讨伐夷国。夷国没有前来报告鲁国,所以《春秋》不加记载。
【息姑:关我什么事~你们打你们的。】
——分割线——
有人发现田间有很多蜚盘虫(俗称放屁虫)。因为它没有造成灾害,《春秋》不加记载。
——分割线——
九月,鲁国和宋国在宿地结盟,两国友好起来(鲁惠公的晚年,在黄地打败了宋国。鲁隐公即位,要求和宋人讲和。经无义例,故传直言其归宿而已。他皆仿此)。
【息姑说:我爹死之前,跟宋国在黄地打了一架……现在轮到我给他擦屁股~】
——分割线——
冬季,十月十四日,改葬鲁惠公(惠公死的时候,正好遇上和宋国打仗,鲁桓公又年幼,葬礼不完备,所以改葬)。
【息姑说:我爹死的时候,鲁国正在和宋国打仗,葬礼办得不够壕,所以现在要壕一把。】
改葬那天,鲁隐公(息姑)不敢以丧主的身份到场哭泣,因为葬礼必须由嫡子公子允主持,息姑是庶子。
【息姑说:一切我都准备好了,反而没我什么事……无语。】
卫桓公来鲁国参加葬礼,但没有见到鲁隐公。
——分割线——
冬,郑国的太叔段叛乱,他的儿子公孙滑跑到卫国搬救兵,卫国帮他打下郑国的廪延。
郑国率领周天子的军队、虢国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同时又请求邾国出兵。
邾国的邾子克就私底下和鲁国的公子豫商量,公子豫应该是息姑的叔叔辈,甚至是叔爷辈,公族势力在鲁国一直是很强势。
公子豫他请求息姑出兵援救郑国,息姑不允许,公子豫没吊息姑,就自己走了。
【公子豫说:侄儿,我要去装B!别拦着我。】
【息姑说:你妹,不带上我,不准去!】
【公子豫说:再见!】
公子豫和邾国、郑国在翼地会盟(春秋时期凡是大的军事行动,总要拉帮结派,举行会盟)。
——分割线——
鲁国新建南门,但没有得到息姑的许可(T.T,息姑好像变成了傀儡,都不听他的话)。
【息姑说:气死我了,这个工程还没批过,谁让你们造的!?】
——分割线——
十二月,祭伯来朝拜鲁国(祭伯没有周王的命令,这种做法是不正当的外交行动)。
【息姑说:嘿嘿嘿,送钱的。】
——分割线——
鲁国大夫,众父(字众父,名益师;鲁孝公的儿子)去世。
隐公没有参加众父的小敛(小敛:给死者穿衣盖被;大敛就是入棺;为什么息姑不参加呢?鬼知道。)。
【息姑说:呀,今天睡过头了……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