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子蟜(公孙虿,游氏)随从郑简公到楚国朝见。
——分割线——
郑国人担忧晋国和楚国,大夫们在议论着——
“如果郑国再不顺从晋国,国家就将要灭亡了啊。”
“就是啊,晋国比楚国强,楚国是靠不住的!”
“我想,一旦晋国出死力攻占我郑国,楚国肯定会避其锋芒,不敢来抵抗晋军,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派出使者前去求和,坚定靠在晋国的大旗下了。”
“但问题是,晋国现在完全不着急攻打我郑国,反而幸灾乐祸的看着我们与楚国人消耗着呢。”
“哎,这可怎么办呀?”
子展(公孙舍之,罕氏)说:“我有一个办法,我们找借口去攻打宋国,把诸侯们引来,接着我们就像以前那样,暂时和他们结盟和好。等楚军来了,我们再服从楚国。如此,晋国就会大怒了,再次前来攻打我郑国,那么我们再求和。如此反复拉扯,晋国可以坚持,而楚国却不能,最后,我国便可以坚定地亲附晋国了。”
大夫们对这个计划很满意。
于是,郑国派边境的官吏向宋国挑衅。
宋国的向戌攻打郑国,俘获很多。
子展(公孙舍之,罕氏)说:“可以出兵攻打宋国了。如果我们攻打宋国,诸侯攻打我们必定很奋力,我们就听从诸侯的命令,同时派人报告楚国。等楚军到达,我们又和楚国结盟;晋国来问罪,我们就重重地贿赂晋军,这样就可以免于战祸了。”
夏季,郑国的子展(公孙舍之,罕氏)率领军队侵袭宋国。
——分割线——
鲁襄公(14岁)、晋侯(晋悼公)、宋公(宋-平公)、卫侯(卫献公)、曹伯(曹成公)、齐国太子光、莒子(莒犁比公)、邾子(邾宣公)、滕子(滕成公)、薛伯、杞伯(杞孝公)、小邾子(小邾穆公)等诸侯国攻打郑国。
四月十九,齐国太子光、宋国向戌先到达郑国,驻扎在新郑的东门外。
那天晚上,晋国荀罃到达郑国西郊,往东进攻许国的旧地(此地被郑国占领)。
卫国的孙林父进攻郑国的北部边境。
六月,诸侯在北林会见,军队驻扎在向地。又转向西北环绕,驻扎在琐地。诸侯的军队包围郑国,在郑国南门外炫耀军力。
又有军队从西边渡过济隧。
郑国人畏惧,就向诸侯求和。
秋季,七月,各诸侯和郑国在毫地订立盟约。
范宣子(士匄,中军佐)说:“如果盟辞不谨慎,必然失去诸侯的信任。诸侯来往疲乏而没有得到成功,能没有二心吗(之前数次伐郑,每次半途而废)?”
于是,开始盟誓。
盟书说:“凡是我们同盟国家,不要囤积粮食(蕰积年穀,而不分灾),不要垄断利益(山川之利),不要庇护罪人,不要收留坏人。救济灾荒,安定祸患,统一好恶,辅助王室。有人触犯这些命令,司慎、司盟的神,名山、名川的神,各种天神,先王、先公,7个姓,13个诸侯国的祖宗(晋、鲁、卫、郑、曹、滕,6个姬姓;邾、小邾,2个曹姓;宋,1个子姓;齐,1个姜姓;莒,1个己姓;杞,1个姒姓;薛,1个任姓),明察的神灵诛戮他,使他失去百姓,丧君灭族,灭国亡家。”
随后,诸侯各自回国。
——分割线——
楚国的子囊(公子贞)向秦国请求出兵,秦国的右大夫詹率领军队跟随楚共王,由楚王率领进攻郑国。
郑简公(9岁)亲自前去迎接他们(直接放弃抵抗),表示顺服。
【跟拜年似的~~欢送晋国,喜迎楚国~~】
七月二十七,楚国、郑国一起去攻打宋国。
九月,楚子、郑伯再次进攻宋国。
——分割线——
九月,鲁襄公、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国太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带来了全部兵力,再次进攻郑国,在萧鱼会战。
【欢迎~欢迎~】
(此战后郑国一直服从晋国)
——分割线——
郑国人派良霄(伯有,公孙辄之子)、太宰辍(读chuò)到楚国,告知准备顺服晋国,还把郑简公的话转告给楚共王说:“孤因为社稷危难的缘故,不能侍奉大王了。大王如果能用玉帛安抚晋国……”
楚共王瞪了他们一眼。
郑国的使者改口道:“不这样,那就用武力威慑晋国,这也是孤的愿望。”
然后,楚共王就囚禁了他们。
诸侯联军在郑国的东门外示威,郑国人就派王子伯骈去求和。
【额……楚国生气了】
【良霄(伯有,公孙辄之子)、太宰辍(读chuò)当了炮灰~~~】
——分割线——
九月二十六,晋国的赵武(赵文子,赵孟)进入郑国,和郑简公再次结盟。
冬季,十月初九,郑国的子展(公孙舍之)出城和晋悼公再次结盟(盟书需要双方各自确认)。
十二月初一,郑国与诸侯们在萧鱼会见。
十二月初三,赦免郑国的俘虏,都给以礼遇放回去。
联军撤回巡逻兵,禁止抢掠。
晋侯派叔肸(羊舌肸,字叔向)通告诸侯,让诸侯们也都赦免郑国的俘虏。
鲁襄公派臧孙纥回答晋国说:“凡是我们同盟国家,小国有罪,大国就去讨伐,如果小国有借助之功,很少对小国不赦免的。寡君接受这个命令。”
郑国人赠给晋悼公师悝、师触、师蠲;配对的广车、軘车各十五辆(广车、軘车,皆兵车名),盔甲武器齐备,和其他战车,共计100乘;歌钟两肆(16枚县钟为1肆;2肆为32枚)以及和它相配的鎛、磬;女乐两佾16人。
晋悼公把乐队的一半赐给魏绛(魏昭子,魏庄子),说:“您教寡人同各部落戎狄讲和以整顿中原诸国,八年中间九次会合诸侯,好像音乐的和谐,没有地方不协调,请和您一起享用快乐。”
魏绛辞谢说:“同戎狄讲和,这是国家的福气。八年中间(公元前569年—前562年)九次会合诸侯(九合诸侯:鲁襄公五年会戚,又会城捸救陈,七年会鄬,八年会邢丘,九年盟于戏,十年会柤,又伐郑戍虎牢,十一年同盟亳城北,又会萧鱼),诸侯顺从,这是由于君王的威灵,也是由于其他人员的功劳,下臣有什么力量?然而下臣希望君王既安于这种快乐,而又想到它的终了。《诗》说:‘快乐啊君子,镇抚天子的家邦。快乐啊君子,他的福禄和别人同享。治理好附近的小国,使他们相率服从(《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采菽》,诸侯有乐美之德,可以镇抚天子之邦)。’音乐用来巩固德行(和其心也),用道义对待它(处位以义),用礼仪推行它(行教令),用信用保守它(守所行),用仁爱勉励它(厉风俗),然后能用来安定邦国、同亨福禄、召来远方的人,这就是所说的快乐。《书》说:‘处于安定要想到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没有祸患。谨以此向君王规劝(《逸书》,规正公。)。”
晋悼公说:“您的教导,岂敢不承受命令!而且要是没有您,寡人无法对待戎人(待遇接纳),又不能渡过黄河(渡河南服郑。)。赏赐,是国家的典章,藏在盟府(司盟之府,有赏功之制),不能废除的。您还是接受吧!”
魏绛从这时开始才有了金石的音乐,这是合于礼的(礼,大夫有功则赐乐)
——分割线——
秦国的庶长鲍、庶长武带兵攻打晋国,借口是救援郑国(可是现在郑国已经归附晋国了,没什么好救援的了)。
庶长鲍先侵入晋国领土,士鲂(彘恭子,下军佐)抵御他,认为秦军人少而没有增加防备。
十二月初五,庶长武从辅氏渡河,与鲍一起夹攻晋军。
十二月十二,秦晋两军在栎地交战,晋军大败,这是因为轻视秦军的缘故。(史书上不写“败绩”,因为晋耻于被秦国打败,所以没有把这件事通告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