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周历正月,葬天子周简王。
郑国军队侵袭宋国,这是楚国的命令。
六月,郑成公生了病,子驷(公子騑)请求和晋国和好,以解除来自楚国的压力。
郑成公叫来郑国的一干大夫,(托付遗言)说:“楚国国君因为郑国的缘故,当年亲自率军在鄢陵与晋军作战(公元前575年),以致眼睛受了箭伤,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我。如果我背叛他,这是背弃了别人的功劳和自己的诺言,那将还谁来亲近我们郑国呢?使我免于过错,只有靠你们几位了。”(而且郑成公被晋国囚禁过,心底不喜欢晋国)
——分割线——
秋天六月初九,郑成公(睔)去世。
郑僖公(髡顽)继位。
由子罕(公子喜,罕氏)主持国政(摄君事,决策);
由子驷(公子騑,驷氏)处理政务(为政卿,处理日常政务);
子国(公子发,国氏)出任司马(处理军事)。
【郑国彻底进入“卿大夫执政”时代】
——分割线——
当时,郑成公还没有下葬,晋师、宋师、卫甯殖(甯惠子)入侵郑国。
郑国的大夫们都主张顺从晋国。
子驷(公子騑,驷氏)说:“国君的命令还不能改变(成公未葬,世子还没有免丧继位,所以国君遗命还不能改变)。
鲁国仲孙蔑(孟献子,庆父曾孙)和晋国荀罃、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孙文子)以及曹国人、邾国人在戚地会见,这是为了商讨征服郑国的办法(郑久叛,晋谋讨之。)。
——分割线——
而在另一边……
鲁国孟献子(仲孙蔑)说:“请在虎牢(北制)筑城以逼迫郑国。”
晋国知武子(智罃)说:“好!鄫地的会盟,您听到了齐国崔子(崔杼)的话,现在他们果然不来了(前572年,孟献子与齐崔杼次于鄫。崔杼有不服晋国的言论,孟献子把这话告诉了知武子)。滕国、薛国、小邾国不来参加会见,都是齐国的缘故(这三个小国是齐的属国)。我们国君的忧虑不仅仅是郑国。我将向国君报告,向齐国请求。如果请求得到齐国同意,通知诸侯在虎牢筑城,这是您的功劳。如果请求得不到同意,战事将在齐国发生,这一请求,是诸侯的福气,难道只是我国国君仰仗我这些计谋吗?”
冬天,诸侯们再次在戚地会见,齐国的崔杼和滕、薛、小邾等国的大夫都参加了会见。
这是知武子(智罃,邲之战中被楚国俘虏)一番话的结果。
诸侯便在虎牢(郑国的地盘上)筑城。
——分割线——
筑城的消息一传入郑国后,所有人都斯巴达了(快要崩溃了)。
什么先君遗言,哪里比得上郑国的社稷啊!
郑国立刻派出使者,去晋国方面求和。
晋国答应了。
【孟献子提出的意见,极有战略眼光,很快被荀罃采纳。为了团结齐国,晋国并不急忙筑城,直至等到齐国代表崔杼,争得他的同意。晋国与鲁国孟献子较交好,来威胁齐国,如此软硬兼施,晋悼公真是没有看走眼,荀罃果然是治国之能臣】
【虎牢筑城后,晋军伐郑,朝发而夕至,大大减少了每次出兵的成本,具有着巨大的意义,虎牢也就成为之后所提出的三分晋军,争郑疲楚的战略跳板。】
——分割线——
【插曲】
子丰(公子平,丰氏)便要到晋国去朝见了。
除了与晋国议和,子丰(公子平,丰氏)还准备向晋国控告郑僖公(髡顽)的失礼,以便废掉他(去年,郑僖公还是世子,和子丰吵了一架)。
不过,子罕(公子喜,罕氏)制止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