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02神秘人
死亡谷,位于美国加州的沙漠谷地,加州与内华达州州界,东临内华达山,长225公里,宽6至26公里不等,面积约1408平方公里,是北美洲最低、最干旱的地区。
死亡谷起源于三百万年前的一次地质运动,因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缘故,在谷地中的湖水被逐渐蒸发以后,这里就因为干旱的原因,而成为一片死地。
但曾经的死亡谷却是冰河世纪中的一片乐土,并且约九千至一万年前,这里也曾有印第安人生活的痕迹。虽有“死亡”之名,但即便是现在,这里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存在,以各种方式,努力适应着这里的极端气候,为自己保留下生存的机会。
但同样,这片名字就不怎么友好的土地,也确实对外来者不怎么友好。曾有许多外来者,试图穿过这里的时候,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侥幸生还者,也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慢慢死去——这是废话,人固有一死,早死晚死还不都得死。
但人们很喜欢拿那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给它编造些离奇的事迹,笼罩上神秘的光环,然后拿去吓吓别人,以讹传讹之下,死亡谷被传出了偌大的名声,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想想现在已经被开辟成国家公园的死亡谷,就该知道,其实这里并不算什么绝对险恶的地方。恐惧来源于未知,未知是因为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呃,没钱?
只要有巨大的利益,或者巨大的金钱和人力支持,再荒僻的地方,也能开辟成繁华的都市。离死亡谷大约三个小时车程,建立在沙漠之上的拉斯维加斯,不就是这样的例子吗?
只要死亡谷被传出有世界最大露天金矿的消息,美国政府或者这片土地的所有者又不拦着,信不信只要一两个礼拜,就能有人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铺满?
当然,既然现在这里还没有传出这样的消息,死亡谷还能保留下一些秘密,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二十年前,在座的几位教授,因为各自的原因,来到了这片神秘的土地。故事,也就由此发生。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罗曼诺夫教授夫妇,试图找个僻静的地方,做些喜闻乐见但少儿不宜的事情,毕竟是蜜月中,蜜里调油也是正常的。
途中,他们遇到了准备自杀的竹内虚彩教授,这位娇小的日本美人,考察了白雪皑皑的望远镜峰,但对于选择那里作为自己的葬身之地,并不是很满意。罗曼诺夫夫妇本着八卦精神,上前询问这个凄凄切切的异国女子,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帮助固然是真的,可探听八卦也不假。
时年三十好几的竹内虚彩教授,一辈子都生活在象牙塔里。从进了学校开始,她就从未离开过学校。在世界各地的学校里辗转着,身份从学生变成了助教和教授,仍不知人世艰险。加上一张永远长不大的娃娃脸,如此粉雕玉琢的一个女子,梨花带雨泪眼朦胧凄凄惨惨悲悲切切,着实惹人怜。
迫切需要发泄情绪的竹内虚彩教授,在陌生的异地遇到两个陌生人以后,竟然没考虑过其中有什么问题,老老实实把一切都告诉了这两位“看起来是好人呀”的陌生人。
简单来说,那个年头不萌身高差,一米五刚出头的竹内虚彩教授,找了个身高两米有余的大学校队篮球教练斯派克当男友。其中各种我们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尴尬事情,让这对芝加哥大学颇为传奇的异国情侣,最终选择了分开。
罗曼诺夫夫妇的劝慰方式比较奇特,他们在竹内虚彩面前,以各种角度各种姿势秀恩爱。然而罗曼诺夫教授这么多年来的战绩,并非徒有虚名,他的这种“治疗方案”,偏偏对竹内虚彩教授很有效果。放下心结的竹内虚彩教授,最终决定和这对“原来真的是好人呀”的夫妇,一起在死亡谷国家公园好好玩一场,彻底告别过去,迎接新的生活——嗯,最终事实证明,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为了寻求新鲜刺激,他们决定徒步前进,找些偏僻点的地方,看看从没人看见过的景色。
另一边,迷路的波特曼教授,遇上了想潜水而不可得的达尔文教授,达尔文教授坐上了波特曼教授的吉普车,负责指路达尔文教授是个话唠,而波特曼教授恰好相反。基本上一言不发,多数时候靠手势交流的波特曼,不知道触动了达尔文的哪根神经,他竟然决定要在这一路上让波特曼说出超过一百个单词。一个天然路痴,一个漫不经心,最终走岔了路,其实也不奇怪。
最后,他们几个——罗曼诺夫夫妇、竹内虚彩、波特曼、达尔文,以及最早抵达的罗森伯格,在同一条山壁裂缝前遇见了。
随后,跟着自己男友在公园里巡逻的格兰特,被那里嘈杂的人声吸引,最后抵达。
但这仍然不是最后的阵容,当时亲历那件事情的,还有另一些人:终于和波特曼教授联系上的六个克利夫斯职员,还有这件事情除了罗森伯格以外的另一个关键人物——自称“当地人”的混血印第安人,自我介绍名为“罗素”,是克利夫斯工作人员聘请的另一位顾问。
“我在之后不止一次地想,这一切简直是历史的重演。我不知道那个罗素,和我祖父的祖父,当年的那个混血印第安人向导有什么关系。然而这一切实在太相似了不是吗?”
一行十五人在一条山壁裂缝前相遇,他们各自都有进去一探究竟的理由。寻求刺激的、因为工作的、探索谜团的……不管这理由多么扯淡,总之在那一年的那一天,他们都选择了进去。
“那条山壁上的裂缝其实并不大,而且贴着地面,进口处是一个向下的陡坡,所以露出地面的部分,大概只有半人高。不过除了入口的部分,里面一下子就宽阔起来了,而且有空气流通,我们感受到了风的存在,所以并不担心缺氧的问题。”
虽然洞穴探险的决定有些冒失有些荒唐,但这些人之中,要不是相关从业人员,要不就是早有准备的。即便是抱着游玩的念头来的几个人,他们也不乏这方面的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有设备——克利夫斯的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设备。
“我们一个接一个侧身滑了下去,进了洞口以后就可以站起来了,再走十几米,就是第一个大厅。那里的岩石穹顶足足有十五米高,面积足足有两千平方英尺。我们在那里稍微休整了一下,并把可能用到的设备,一部分搬进了这间大厅。”
贸贸然进入一个未经开发,并且对此一无所知的洞穴,风险不小。但对于这种风险,他们还是有所预计的,不仅准备好了应急方案,甚至还准备好了退路。一个克利夫斯的工作人员留在了那里,他是一名退伍的军医,当时的设备,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外伤处理。
余下的十四个人,在稍作休整之后出发。这座岩石大厅只有一个入口也只有一个出口,所以无需做出选择,也没有任何分歧。
“我们很顺利地前进了大约几十米,虽然地面高低不平,但还不算过于坎坷崎岖。然后,我们在山体内的这条通道的两边,发现了一些结晶。波特曼说,那只是云母矿石、一些石英。不过因为结晶时混入了一些杂质,所以看上去很漂亮。”
“之后是第二座大厅,比第一座小些,有三个出入口。除了我们来时的路,还有两条路。不过,我们决定走其中的一条,看上去比较宽阔的一条。”
“我们发现了一些人工开凿的痕迹,岩壁上有一些石台,大约能够放些照明物,间隔距离不等,而且工艺很糟糕。那上面也看不出什么燃烧残留物,所以无从分析开凿这些石台的是什么人。”
“但当时,罗素,就是那个混血印第安人,克利夫斯公司的另一个顾问,和我们说,那是数千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部落留下的痕迹。”
“我们当时就心存怀疑,不过并没有明确反对。但现在,我们可以确认,那确实是印第安人留下的痕迹,但不是九千至一万年前的那个印第安部落。比那晚得多,可能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且废弃时间,可能不满百年。”
“波特曼和一个克利夫斯的工作人员走在最前面,然后挨着的是达尔文和罗森伯格。罗素走在他们之后,队伍靠近前面的位置。但显然,我们都能感觉到,他才是最熟悉的那个人。尽管我们有照明工具,但我们还是在路上跌倒过不止一次。唯独罗素,他看上去如履平地。”
“然后,我们进入了第三座大厅。”
原本是接力讲述的形式,毕竟过去了二十年了,尽管印象深刻,但要回忆起一些细节,还是有些难度的。唯独到了这里,每个人都记得,但都希望,是由别人讲出那个故事。
最终,还是罗森伯格教授,开口把故事说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