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09超凡者
现代战争中,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一方,在打一场拥有绝对优势的战争的时候,往往可以做到侵略如火势如破竹。在电子战摧毁了对方的预警系统和防空系统之后,他们的士兵只需要坐在轰炸机的机舱里,就能倾泻下成吨的炸弹,用接连不断的爆炸,摧毁对方的军事设施、战争潜力、经济实力、乃至人口。这样的非接触战争,可以让战争的一方,在整场战争之中,保证自己的零伤亡。
但战争以后,才是流血的开始,肃清废墟之中的残敌,完成占领任务,必须要用到最基础的步兵。而这些血肉之躯的士兵,即便拥有全副武装,在面对只有一把AK-47、一颗手雷、哪怕只是一块石头的敌人和抵抗者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死亡。
两次世界大战,战火均未涉及美国领土基本盘,直到确立了足够的优势之后,美国的军队才会直接介入战争。然而即便如此,美国依然在这两场世界大战中,分别损失了约11。6万人和40。5万人。即便是最近,拥有对对手碾压级别的军事实力,阿战和伊战依旧让美军损失了近七千名士兵,以及五倍于此的损伤数字。
由此导致的国内反战情绪,给政客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何况战损士兵的抚恤和安养,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美国刻薄对待退伍老兵的传统并非毫无来由,这个从“富豪财团武装联合体”演变而来的国家,依旧维持着资本家的传统思路——在他们眼里,士兵服役等同于雇佣,战争结束之后士兵退伍,等同于雇佣关系的结束。要他们为不再是自家员工的陌生人掏钱买单,他们显然会对此产生意见。
他们需要一批“更好用的员工”,他们可以是终生制的、优秀的战士,在战争中将伤亡数字减少到最低线。他们能够在单兵作战中,碾压数倍十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敌人步兵单位——就像美国空军如同猎鹰狩猎飞鸟般轻松惬意。
超级战士计划最初来源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人种优化计划,和我们初步了解的种族灭绝、集中营及雅利安人抚育计划不同,这个人种优化计划,还致力于还原他们想象之中的优秀雅利安人——英俊的面容、健美的身躯、敏锐的思维……这原本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如同选育良种家禽家畜一般,需要经过数代乃至数十代的定向培养,才能得到最终的理想结果。
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崩溃,比他们想象中更快,在战争进入中期的胶着状态,德国后劲不足后继乏力,颓势已经显现的时候,来自上层的命令,让他们不得不把长期的完美人种计划,改变成短期见效的超级战士计划。
这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人种优化计划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项目,百夫长(Centurion)计划。这个计划致力于创造一群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军队中的中坚层百夫长一样的职业军人,这些军人拥有过人的体魄和娴熟的战斗技巧,当然,鉴于当时德国捉襟见肘的人力资源问题,最好,这些军人还能够超期服役——他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身体状态维持在巅峰状态。
在当时,受限于显微技术的发展水平,虽然基因的概念在二十世纪的头十年已经提出,但对于遗传学的研究,仍然限制在孟德斯鸠的“遗传因子论”和摩根的“染色体论”的层面上。在理论基础不足、实验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天才的德国科学家,依然依靠实验胚胎学的技术,通过细胞层面上的一系列微操,完成了百夫长计划的一个雏形。
按照已经部分披露的“百夫长计划”的文件显示,理想中的“百夫长”计划成品,亦即初代超级战士,应当拥有五十五年的预期寿命,但只需要十年的成长期,然后他们将在身体的巅峰状态维持长达三十至四十年,并在生命的最后三至五年内,迅速衰老并死亡。
他们是胚胎实验中的完成品,在胚胎分裂到四到八个细胞的时候,进行人工分离并发育成数个胚胎个体。(论论上,直至桑椹胚阶段,所有的胚胎细胞都有发育成独立个体的能力。)
他们将被植入代孕母亲的子宫,如同流水线生产一般诞生。
他们将由帝国军方的专门机构抚育,从小过着集体生活以培养纪律精神、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且被灌输对帝国和元首的忠诚。
他们将用十年的时间,完成发育成长的过程,并在这十年之中,学会他们所需要学会的一切东西。
他们需要为帝国服役近乎其一生的漫长时间,直至其阵亡或超出使用期。
他们会在退役后的短短三至五年内迅速衰老死亡,以免对国家财政造成太大负担。
简而言之,他们就是被定向培养的战争机器。
以德国人的严谨精密,这个计划一旦成功,或许会在各行各业推广,到时候不仅会有培养人士兵,还会有培养人医生、培养人教师、培养人工人;各种定向培养的人形机器充斥于各个职业,直至整个社会变成一部由无数精密齿轮组成的庞大机器。
不过可惜的是,在当时的德国,已经没有时间,让他们的“百夫长们”成长起来了。
在德意志第三帝国失败以后,美国和苏联各自获得了许多德国的科研资料,其中也包括这个“百夫长”计划,而且不仅有资料,还有幼童状态的数十名作为“预备超级战士”的人造孤儿。他们连同他们的研究资料和项目负责人、研究员,分别被带到了美国和苏联,当然,后来还有法国和英国。
然而百夫长计划其实并未成功,这些成长迅速并且聪慧敏锐的儿童,却并没有和他们将来的战士身份相符合的强壮体魄,多数的幼童在之后数年内死去,少数几个长到成年的,也在最长不过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衰老直至死亡。或许有一两个成功的个例,但不具备推广扩大的价值。
但类似的人体研究,日本人同样有相同的立项和不同的进程。得到了日本关东军这一份资料的苏联,领先一步,发展出了自己的超级战士——和从胚胎培养的超级战士不同,日本和苏联的研究思路,是给成年的个体,用细菌作为载体,人工植入强化基因片段。至七十年代,这种建立在大量人体实验上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批忠诚的强化战士加入了克格勃在欧洲的行动组,制造了许多不为人知但影响深远的事件。
不过,通过人造细菌植入强化基因的改造过程,成功率实在太低,即便苏联并不缺乏为国献身的青年,但也得考虑大量青年人的牺牲,以换取极小一部分超级战士的诞生,是不是值得。
另一方面,得到了大本营备份资料的美国,与苏联一般,在“百夫长”计划此路不通之后,结合德日两大轴心国研究基础,提出了自己的“角斗士计划”(GladiatorPlan),这个计划的基本思路和苏联的那一份并没有太大不同,只不过实验的志愿者换成了监狱里的死囚而已,他们和这些死囚签订协议,签约者将享受良好待遇,但需要接受一项“国家试验”,完成试验后即可“重获自由”——但显然,未完成实验的结果基本上就是死亡,完成了实验的会成为进一步实验的样本,又何谈“自由”。
因为死囚在配合程度上的欠缺,所以美国角斗士计划的进度严重落后于铁幕后的那个国家。为了扩大“志愿者”数目,他们甚至以绿卡诱惑非法移民,其中有多少人惨死,而今仍不得而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克隆技术一度热门,以及号称生物学上的“曼哈顿工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以及相关PC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基因学理论基础的完备,超级战士计划的思路出现了转变,“角斗士计划”正式宣告破产。取而代之的,就是现在的“美国队长计划”(CaptainAmericaPlan)。
和得名由来的漫威超级英雄美国队长不同,美国队长计划致力于通过人工基因拼接,创造出一个完美的超级战样本士“美国队长”,而其余的超级战士,都将是这个“美国队长”的克隆体。当然,事实上并不会有常规意义上的“美国队长”出现,他或者说它,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个体,而是一个可以不断分裂的胚胎细胞。这个由一团细胞组成的卵球,将提供源源不断的“超级战士”胚胎。而这些超级战士,将是忠于合众国,或者说忠于财团利益的优秀战士,为了财团的利益赴汤蹈火不惧死亡不惜一死。
可惜的是,人工编译一套DNA,对于当时的技术而言,工作量确实有些过于庞大了。即便调集了数倍的人手,这项工作的进度推进,仍然可以笑掉一群蜗牛的大牙。
为了在当时的总统任期内完成这一项工作,或者至少看到一些完成的希望,他们需要一个现成的超级战士模板,先将就着用一下。直到那个纯碎人工制造的“美国队长”诞生。
而就在那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人选——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