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53700000007

第7章 大陆介绍

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但这九州所反映的,可能是春秋和战国时期人们的地域观念,而把“州”当作实际的行政区划,则是在东汉后期才实行的。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尚书·禹贡》中记载的九州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尚书·禹贡九州图《尔雅·释地》中的记载,没有青、梁,而有幽、营。

《周礼·变官·职方氏》中的记载,没有梁、徐,而有幽、并。

估计并州是从冀州里分出的;幽、营是从青州里分出的,指渤海的西北岸及辽东一带;后来的益州是梁州的发展,指今中国西南地区;凉州是从雍州里分出的。

比较全面的说法,见于《汉书·天文志》之“星宿分野说”: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婺女,扬州。虚、危,青州。营室、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昴、毕,冀州。觜觿、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

本质地说,“九州”之“九”是一个概数,不是一个确数。汉代的十三州刺史部为:交趾、青、兖、徐、豫、冀、并、凉、幽、朔方、益、荆、扬等,包括司隶(三辅、弘农、三河)在内共十四个超大型地域单位,总论之仍以“九州”之名。

《准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按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分天下为九州,“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墬形训》所说似本邹衍。

九州现在地理位置分划

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

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

另一说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中的第220首》)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逸周书·职方解》与《周礼》全同,考虑到《周礼》较有系统,很可能是《逸周书》抄袭的《周礼》。)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尚书·禹贡》:“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尔雅·释地》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杨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

《淮南子·地形训》曰:“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兖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申土。”

《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河图》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总叙·州郡·第一引《河图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宫州,又曰齐州,东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阳州。”

上述材料虽然联系密切,但区别也很明显,尤其是前四条与后三条之间差异更大。如各条中均有弇州(或作兖州,弇、兖字通。《初学记》形讹作拾州),但前四条定位在济、河间,后三条则定位在“正西”;冀州、阳州(形讹作扬州、杨州,阳古作阳)也是如此。所以上述材料应当基本分为两派:前四条为一派,可暂称为《周礼》派;后三条为一派,可暂称为《河图》派。

《周礼》派各家虽然也略有差异,但“九州”所包括的地域基本符合周朝的统治范围,并且各州分布亦与汉晋分布大致相同,易于理解,并无多少疑点,疑点最多的是《河图》派。《河图》派既曰“正西弇州”,而弇州就在山东西部(或曰济、河之间),古来如此,至今仍然,那“九州”范围岂不只限山东地区了吗?并且《河图》派有八个州均按以东南西北确定的八个方位分布着,正中则是冀州。

也有人撰文,论证了自黄帝始的先夏氏族和夏氏族可能都起于山东,夏代中晚期乃渐西迁至于河南的观点。如果这个观点能够成立,则《河图》派的诸种疑点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禹治水等活动的范围就在除胶东以外的山东地区,那根据茫茫禹迹所画的九州(虚指)自然就只能限于山东。后来(战国初期)九州具体化,如果明白真相的话(已有很多人不明真相了,如《左传·昭公元年》),学者仍会将它限于山东,在山东境内寻找要确定为州名的地名。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山海经并且,《河图》派九州现在多能在山东境内找到地名来源。具体如下:

弇州,即今兖州。今市西30里有山名嵫山,大概因有奄国在附近,所以嵫山又名崦嵫山、奄山,为神话中日之所入。其上有神称弇兹,《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海渚中有神,……名曰弇兹。”西海即古之大野泽,在嵫山之西。弇州之名盖源于此;台州(或讹作括州、柱州),《列子·黄帝》曰:“华胥氏之国在兖州之西,台州之北。”地难考实。或谓源于古台县,《山东通志》卷三十三·疆域志·古迹一·济南府·历城县条云:“台县古城,在县东八十里,春秋齐邑,汉置县,属济南郡。高帝六年,封东郡尉戴野为台侯。”在今济南市东北30里,但台、台二字古异,疑非;玄州,《庄子·在宥》曰:“尧……流共工于幽都。”《尚书·尧典》曰:“流共工于幽州。”玄、幽意同,或即幽州,地难考实。或作济州,泰沂山系之北古有济水流过(今为黄河河道),依此而名济州,亦通。薄州(一作咸州),山东东北部古有薄姑氏,《史记·周本纪》曰:“迁其(奄)君于薄姑”,在博兴县东北15里,薄州之名盖源于此。

阳州,为神话中日之所出,山东东部古有阳国,《读史方舆纪要》卷一·历代州城形势一云:“沂水县南有阳都城,古阳国。或曰,阳国本在今益都县东南,齐逼迁之于此。”齐迁之事见《春秋·闵公二年》。益都今有河名阳水,莱州古有阳邱山(《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八·莱州府云:“阳邱山在掖县东南三十里,亦名马鞍山。”(今名大泽山),都可能与阳国有关。阳州之名盖源于此;神州,《河图括地象》曰:“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神州,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地难考实,惟《姓苑》云:“琅邪有神氏”,不知是否有关;昂州(或作次州),地难考实;戎州,山东西南部古有徐戎,《左传·隐公二年》云:“公会戎于潜。”即是。戎州之名盖源于此。

冀州,位居正中。文献中言之较多,如《楚辞·离骚》曰:“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曰:“冀,九州中,谓今四海之内。”但均未指出具体所在。

现在所知最早与冀州结下关系的恐怕就是黄帝和蚩尤了。《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使应龙攻之冀州之野,……遂杀蚩尤。”《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赤)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其它有关黄帝战蚩尤的材料还有,《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盐铁论·结和》:“黄帝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

赤帝即炎帝,又号大庭氏,在今曲阜市附近。空桑即穷桑,《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杜预注:“穷桑,少皞之号也。……穷桑地在鲁北。”穷桑很可能就是宁阳县与曲阜、泗水两县交界处的小山脉。黄帝所居,即轩辕之丘,《山海经·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在(此)[其北],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一曰]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一曰]在轩辕国北。”既曰“不敢西射”,则轩辕丘当在穷山西,“一曰”者并不可靠。穷山即穷桑,地在“鲁北”,可见轩辕之丘当在曲阜西北。《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曰:“封黄帝之后于铸。”铸后为蛇丘县治,在今泰安市西南夏张镇南故县村,正在曲阜西北。既封其后于此,可能此即古轩辕之丘所在,至少不会太远。涿鹿即蜀禄、烛龙、九淖,为古蜀族。《左传·宣公十八年》曰:“楚于是乎有蜀之役。”杜预注:“蜀,鲁地,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在今泰安市西。可见这里远古确有蜀族。又《山海经·大荒北经》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是谓烛龙。”章尾山即钟山,又名舂山、东山。笔者曾据《穆天子传》推证该山很可能即今蒙山山脉的主峰龟蒙顶。若果如此,则古蜀族当原在平邑县东北一带。

冀,金文作“B”正象双角鬼脸人形。中国古有崇鬼风俗,冀州当即鬼州之意。梁《述异记》卷上曰:“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首?],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正是鬼的形象。蚩尤被杀于冀州,看来应是被杀于他的老巢。赤帝、黄帝、穷桑、涿鹿既然都在汶泗上源,由此分析,蚩尤、冀州也应在汶泗上源范围之内。《述异记》又曰:“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山东地区蚩尤遗迹很多,并且也有蚩尤戏,据马德怀先生说:“早年山东泗水县民间保存了此项传统。”也可为证。

再具体说来,笔者曾据《穆天子传》推证洋水很可能就是流穿今新泰市境内的今柴汶河,为汶河的支流之一。关于柴汶河,学界有一定争议。依《水经·汶水注》,古柴汶河原名淄水,因流经柴县故城(今新泰市柴城村)北而“世谓之柴汶河”,但其源头并非今东周河,而是今羊流河。《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曰:“成人伐齐师之饮马于淄者,”成在今宁阳县东北90里,足证古柴汶河确名淄水,郦说当有所据。至于今东周河,《水经·洙水注》则以之为古洙水之源,西南流入泗水。但是今东周河与泗水之间隔有关山,不可能相通,也就是说今东周河不可能是古洙水的上源,而只能向西流注淄水(古柴汶河)。郦道元必是失察。至于《山东通志》言洙水之源在关山,且言小汶河(即今东周河)约在元明时汇夺淄水,那汇夺之前小汶河又流向哪里呢?总不至于自淤成渊吧?所以小汶河当自古就是淄水的一条支流,其名可能曾是洋水。《归藏·启筮》曰:“蚩尤……出自羊水,”如果羊水就是洋水,蚩尤又在汶泗上源范围之内,则羊水只能是以今东周河为源的今柴汶河,蚩尤只能在今新泰市境内。这是很有可能的。若果如此,冀州之地也就在今新泰市境内。

换个角度说,《汉书·地理志上》河东郡平阳县条应劭注曰:“尧都也,在平河之阳。”《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甫谧曰:“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广弘明集·对傅奕废佛僧事》引古本《纪年》曰:“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由此可知,尧都平阳应无问题。那平阳又在哪里呢?查阅文献,古名平阳者共有四处:一在山西,《左传·昭公廿八年》:“赵朝为平阳大夫,”《水经·汾水注》引古本《纪年》曰:“晋烈公元年,韩武子都平阳。”今临汾市治;一在河南,《左传·哀公十六年》曰:“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今滑县东南;两在山东,《春秋·宣公八年》曰:“城平阳。”今新泰市治;《左传·哀公廿七年》:“越子使后庸来聘,……盟于平阳。”杜注:“西平阳。”《水经·泗水注》引古本《纪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齐田肸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今邹城市治。

尧在河南并无证据,所以滑县之平阳为尧都的可能性很小,基本可以排除。尧在山东的证据则较多,因而新泰、邹城两处之平阳有一处为尧都是有可能的。进一步说,顾祖禹评论泰安州的形势曰:“州北阻泰山,南临汶水,介齐鲁之间,为中枢之地。山东形胜,莫若泰山;泰山之形胜,萃于泰安。由此纵横四出,扫定三齐,岂非建瓴之势哉!”而这种“介齐鲁之间,为中枢之地”的形势在泰安州中尤其体现在新泰县(现设市)。据考古学研究,山东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海岱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乃是鲁中南山地及其周围一带,新泰正处于该范围的中心位置。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尧虽然可能起于今菏泽地区,但设都于新泰一带,居中以驭四方却是极有可能的。就此而言,僻处西南的邹城是无法相比的,也就是说,如果尧在山东的话,其都平阳最大的可能是在新泰。尧在山西证据也较多,临汾之平阳为尧都虽不能完全肯定,但也无法完全否定。但既然尧在山东比在山西的可能性更大,证据也更多,那尧都平阳之在新泰也就比在临汾更具可能。综而言之,新泰的平阳最有可能是尧都。《左传·哀公六年》孔子引《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陶唐即尧的氏族,其在冀州既明,而都邑平阳最可能在新泰,也就是说古冀州最有可能是在今新泰市境内。

明白了这一点,《河图》派九州的分布十分均匀、冀州被称为“正中”的原因就好理解了。《河图》派九州说也就并非无稽之谈了。后来,据《孟子·万章上》说:“舜……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曰:“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可知,舜、禹皆可能都于尧都平阳,皆可能都于今新泰市境内。今市西有禹村镇,历史悠久,为这种可能又提供了一条佐证。为什么要这样呢?当然是与新泰的地理形势(正中)有关了。近来学界已达成共识,周代所封夏后之杞曾长期居于今新泰境内。为什么会如此呢?恐怕是与禹可能都此有关!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疆域的扩大、对古史的遗忘,人们已经很难读懂实际保存了历史真相的《河图》派九州说了。于是便依据当时中国的版图来误读和改写它们,从而产生了《周礼》派九州说。甚至我们还可根据《周礼》派各家所保存的原貌的多少(如正东、正北、正西、正南、东南、东北等以方向定位置的词语)来大体判断其产生时间的早晚,即可能《周礼》最早、《吕氏春秋》其次、《禹贡》再次、《尔雅》最后。后来,邹衍又提出大小九州说,“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这恐怕就是邹衍既见两种“九州”说而又不能解其乖异,遂折中而言的结果

古代人族建立、由部族联盟所转化的那个古老晁帝国,古帝国按天空星辰映射划分九州,将天空划分为九个星域:殇阙(主极寒)、瀚阙(主博大)、宁阙(主高远)、中阙(主繁衍)、澜阙(主山海)、宛阙(主财富)、越阙(主生长)、云阙(主热旱)、雷阙(主水力),九个星域分别对应殇、瀚、宁、中、澜、宛、越、云、雷九个州,虽然这一大国早已消亡,但九州的区域却一直留了下来。

因对苍茫大地认识的有限,他们按环内海文明的中心点把这区域分为北陆,东陆和西陆。环绕大陆的是被统称为浩瀚洋的广大水域。同时,浩瀚洋在邻近大陆的各处浅海也有不同的名称。陆地之间是三个较浅的内海,分别称为涣海,潍海和滁潦海。

在对陆地和海洋测量中,长度单位为里和步,高度单位为尺,面积单位为拓(百平方里)。

东陆约为五十四万拓,北陆约为三十六万拓,西陆大约二十五万拓。

(目前设定一九州里与一华里同,一拓为100平方里等于现实中25平方公里,九州总面积不含地中三海约为一百一十五万拓约为三千万平方公里,包括地中三海约为四千万平方公里)

东陆最高的山脉为雷眼山脉,位于东陆中南部,东西向。雷眼山脉以北的大陆被称为中州,因为那里是文明世界的地理大圆中心。南面称为越州。中州东面的那一部分大陆称为澜州,因为那里是所有大陆的最东端。雷眼山脉西尽,西南和西北两个海湾在东陆的西部划出了宛州,由大江与西陆分开。

北陆最东面称为宁州,名字来源于当地部族的各种祭祀。宁州北面是乌扬大江和江北几乎无法飞越的高耸雪山,仅在西北面由狭长的地峡和瀚州相连,瀚州有广阔平原。瀚西面是殇州,两者间是北陆最高的蛮古山脉。

西陆中部是被称为沉沙海的海湾,其北是云州,因此沉沙海南方的雷州是一片长年绿色的温暖土地。两州面积近似。

北陆

殇州

殇州位于北陆西部,二面临海,向北是茫茫雪山冰原的寒冷大陆。东部与翰州以火雷原为界。面积约十万拓。殇州主要分为三大地形带:北部为殇州高原,东起蛮古山脉,西至天池山脉,其中蛮古山脉为东陆最高部分,平均海拔超过1万尺。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势趋于平缓,长期的剥蚀作用形成了数片广阔而起伏平缓的平原,其间分布有一些小山和丘陵。西南部地区是一条火山带,统称为冰炎地海,分布有数十座较大的火山和更多小型或休眠的火山。更西面在浩瀚洋中分布有火山岛群。

这是一片冰与火的大陆,相应的气候分布也多变。殇州高原气候寒冷,夏季普遍气温低,降水丰沛,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是既能下雨,也能下雪。该地区不适于乔木生长,灌木丛和苔原是殇州高原的常见植被。西南部地热资源丰富,可见到木本植物组成的小林,在背风的地方或热泉附近分布着杂草草甸。中东部的平原区气候状况比瀚州平原略复杂,以森林植被为主,针叶林的分布最为广泛,阔叶树的种类较少,森林草原和草原分布在与瀚州的交界处。

瀚州

瀚州位于北陆中部,东连宁州,西接殇州,总面积约十五万拓。西南是涣海,下端指向滁潦海。西部受到殇州高原地形带的影响,平均海拔较高。中部地区地势平坦,一马平川。东部由极宽的天拓大江与中州隔开。西端由霍零江与云州隔开。

瀚州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森林不能自然生长,以草原为主,自然植被主要是丛生禾草,并混生有多种双子叶杂草。东部彤云山地区则由森林草原逐渐向混交林区过渡。溟朦海位于翰州中部草原,是北陆最大的湖泊,周围形成形成大片的绿州沃野。

宁州

宁州位于北陆最东部,三面临海,面积约十一万拓,其东南部为丘陵带,分布森林和森林草原,乌鬼山横越其北,三昧河自此向南入海口时,变成了三条纵横交错的宽阔河道,因为土质和藻类的不同,分别呈青绿,淡紫和绛红三种颜色。宁州西部多为荒漠戈壁,众多破碎的丘陵一路连向虎皮山脉。极西端与瀚州间隔勾弋山,勾弋山高万仞,因为山峰终年积雪,云开雾散之际银光闪闪,又被称为”月亮山脉”,其主峰为北陆最高山。宁州北部多为厚厚的冰川层覆盖,这块巨大冰原的面积几乎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宁州,主要植被是在短暂的夏季中长满苔藓和草本植物。

东陆

澜州

澜州位于东陆东块,东部临海,西接中州,南部与越州为邻。面积约十五万拓。整个澜州形势如弓,销金河如弦横跨南北,东陆最高峰的擎梁山就架在弓脊上。澜州平均海拔超过3000尺,是东陆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地堑性的中央低地把澜州分割为东北和西南两部。东北的夜北高原是一个地垒性地块,西南与越州交界处由于降水较多,是大片的沼泽地和森林。

整个夜北高原土地凉薄,兼之气候不利,一年中冬季长达5个月,除了寒地的针叶林生长颇速,农作物生长却非常不利,重要的粮食产区仅在西南小部分地域。沼泽地和森林带人迹稀少,树木林冠稠密,层次很多,且多藤本和附生植物。

中州

中州位于东陆的北块,南接宛州,东靠澜州。面积约十五万拓,是东陆第一大州。中州地形以山脉和平原为主,从澜州夜北高原延伸下东西走向的两条隆起带和二条沉降带,隆起带主要为山地地形,沉降带则形成为盆地和平原。

中州的风向、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更替,自然植被以森林为主,既有冷湿性森林、森林草原景观,又有半湿润半干旱夏绿林、森林草原景观,混有落叶阔叶林。

宛州

宛州位于东陆西块,北与中州交界,东与越州相邻。面积约十二万拓。宛州地形受到建水与西江以及诸多小河流的切割,大部分呈丘陵状,只有与中州交接的平原才是宛州的平坦部分。宛州东部受到雷眼山脉和北邙山脉影响,地势较复杂,雁返湖是宛州大部分河流的发源地。

宛州气候温和的,冬不太冷,夏不太热,降水适中,大多数地区没有干旱的感觉。这种气候条件适宜于木本植物的生长,阔叶林是本区的地带性植被。

越州

越州位于东陆南块,面积约十二万拓,在东·四州中列于第三。越州中部和西部地区以丘陵和低山为主,雷眼、北邙山脉诸多延伸山脉呈绵延不断的岭脊,主要是块状山,峰峦耸立,山坡陡峭,岩石裸露,地形十分崎岖,山岭间错纵地分布着面积不大的山谷和盆地,盆地中水源丰富,东部和北部沿岸为海岸平原,沿海沙洲、潟湖较多,东南部还有珊瑚礁海岸。

越州的基本植被是硬叶常绿群落,不限于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区,并沿河谷深入到山地内部,由于越州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区,全境森林覆盖率达到60%至70%。

西陆

云州

面积均约十二万拓,与雷州以中部被称为沉沙海的海湾为界。由于云州西部为高耸的赤华山脉,东部有丘陵群,地势较高,天高云远,所以中部有连片沙漠,与山谷交错着。

雷州

面积约十三万拓。与云州截然不同,气候调和,植物茂盛多样,两边临海,气候多雨潮湿,森林茂密。

同类推荐
  • 祖源道

    祖源道

    祖源道,世人皆知宇宙无边,却不知宇宙万界并存,无数空间界中,无数征程,我以傲立苍穹之姿,书写巅峰传奇,我以不灭强者之心,铸就辉煌之路。当然这一路不会少了兄弟的相伴,更不会少了红颜知己的陪伴!我们在万界中踏上征程,回归宇宙源始之道!
  • 双生牧师

    双生牧师

    五千年前,异界大陆,虚空界至高之权冲出结界,发动侵略。届时,山河崩乱,生灵涂炭。艾卡迪大陆第一代元素之子——亦冥带领大陆灵修奋起作战,最终以生命为代价,暂时封印了虚空界。此后每隔五百年,虚空界解封一次,元素之子出现一次。转眼间4000多年过去了。第九代元素之子马上降生……最后决战,即将到来!
  • 天衍心诀

    天衍心诀

    千年前,修玄之道悄然兴盛,以囚仙术大破修真之道,最终半分仙界江山。千年后,他以盗入道,意外兼容仙玄两派之学,领悟天地之能。闯魔界、入佛境、颠覆轮回之所、破囚仙魔之秘、解万年神之遗卷、复兴仙道,创造一个个不可能的神话。仙玄争锋,妖魔斗法,日月元玄的炼器之道,凶悍彪猛的灵宠之争,八界风起云涌……仙子玄女,妖姬魔姝,百花斗艳竞妖娆,历尽波折磨难,真爱何属?
  • 驻马异世界

    驻马异世界

    一个人,一匹马,两条狗的穿越故事。这人的名字叫陈庆之这马是阿拉伯大宛马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看我在异界书写陈庆之的传说!!
  • 择道,而后鹤归

    择道,而后鹤归

    几世几年,鹤本逍遥,独为一截旧折柳接尘世嚣光阴变迁,跨越无数轮回不渝追随炎凉世态,磨去一羽潇然,回敬满心沧桑且看此世,拓跋少年可否使残鹤复破重霄!
热门推荐
  • 铜鼓书堂词话

    铜鼓书堂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魂灵大世界

    魂灵大世界

    魂灵大世界,人族已主导世界数千载,隐藏在角落里的各异族已悄然壮大,当人类还在沾沾自喜时,无形的大手已经扼住了人类的咽喉,本想独善其身的主角无奈覆巢之下无完卵,只能拉起拉链继续征战。这是一个闷骚的主角,闷时,万般毒计于心生,浪时,无风扬帆亦可航。穿越之后,没有猪脚光环,没有智障反派,没有纳头就拜的小弟,更没有万千美女,只有一步步的成长和感悟。
  • 这个三国挺靠谱

    这个三国挺靠谱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巧合,历史的车轮也在不停的旋转着。在公元220年发生的三国混战早已别人写进了历史教科书。如果5000年是一个轮回,在公元5220年的今天,刘备、关羽、曹操……他们又回来了!只不过不是东汉末年,而是科技超级发达的5220年!
  • 古玩大家

    古玩大家

    古董、文玩、阴间宝,行当里面道道多!苏仁,俗人一枚,倾家荡产做古玩,本想赚点小钱,买房,买车,娶媳妇。哪知被一块青砖砸开了窍,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一眼看鬼,一眼敛财。
  • 我们说好的幸福

    我们说好的幸福

    我们都希望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一个人,可事实往往是,我们遇见了一个人,才迎来了最好的年华。从小是孤儿的林思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袁妈妈收养并带往意大利,长大后,她为了报恩回国帮妈妈寻找多年前遗失在国内的儿子袁靖宸。当她一步一步按计划接近靖宸时,才发现耀眼如王子的靖宸却从小被心脏病折磨,让她痛心不已。随后两人在日渐的相处中产生了深刻的爱意。正当思楠鼓起勇气想要冲破尴尬身份的障碍来争取这份爱情时,却意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而此时,靖宸也同样被困在病房危在旦夕。上天真的这样绝情吗?连一点幸福的权利都不舍得施舍?那些爱过的感觉都太深刻,我都还记得。你等不了,我们说好的幸福呢?
  • 金牌嫡女腹黑夫君

    金牌嫡女腹黑夫君

    郑如意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设计害死,她心有不甘,死不瞑目。穿越到汉朝郑国公世子的嫡长女郑如意身上,遇到一个长相性情跟前一世的妹妹一模一样的郑如玉,冥冥中似乎上天早已有了安排,上一世报不了的仇,解不了的恨,要在这一世一并解决……斗姨娘,惩庶妹。耍心机,有预谋。珍爱生命,远离渣男。日子不要太好呀,谁知遇到他他他……他说:“我就是要你。”他说:“你想娶你。”他说:“我会护你一辈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HP绮思幻想

    HP绮思幻想

    HP—绮思幻想。这是一个哈利波特脑残爱好者的梦。很简单,也会很短。只有背景与魔法世界相关而已。其余原创。
  • 天罪神孽

    天罪神孽

    奇观将起,邪天再现,是宝藏的诱惑,还是人心的崩坏?局中局,谜中谜,沉寂已久的江湖将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乱石崩云,乾坤动荡,试问天下谁主沉浮?
  • 君月凉心

    君月凉心

    “君皇羽!我恨你!”火光冲天,她坐在火海之中,凄惨的看着那个渐行渐远的冷漠背影,从此,他的一切都不属于她了。她恨他,为了报仇,靠近他的身边,却错失了机会。她逃避了,离开了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逃到了千里之外,却因为他再次回到那里,只是他,却不见了。『小剧场』亭子下,他轻轻的抱住她,在她耳畔温声细语地说:“我知道你不会忘了我......”【作者新手,不喜勿喷。求评论,求指点,请把作者的问题告诉作者君,作者君会努力的】
  • 云之传说

    云之传说

    一个仙胎、一个魔胎、一个祸胎。三胎同时降临,却面临着迥然不同的命运。当所有人都认为仙胎成仙,魔胎成魔,祸胎为祸之时,却变故丛生,究竟谁人成仙,谁人成魔,谁人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