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意义不在于它的华丽,看似表面的活力,也不在于正值青春年华,人生最美丽的花季。这些都不是青春给我的印象,它在于迷茫,它的价值更是无知。是迷茫、无知让我懂得要去追求一些事情。正因为有迷茫才会有目标,和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些相似。
和聪明的人说话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大概可以从回答的“哦!原来”、“嗯嗯!”可以体现。政治本身我不太喜欢,但政治思想我还是有兴趣的,可能是这学期选修政治学原理的原因,那位老师讲政治听于我耳后更多是政治逻辑思维方式;如国家的发展在政治高度上讲,事物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的,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捷径;青春固然迷茫,死亡固然可怕,但都是必经的过程,何来捷径可走。
讲真我很佩服喜欢过的一个女孩,所有正面的性格都能在她身上体现一二,我也算好来好去吧,还和她聊天时我说:依赖于人,受制于人。回答说:心有所向才能不受制于人。记得她还提了一句: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心中有志向就不会受制于人、受制于人之感;只有有志向,不管条件有多简陋也要去走一遭。适时才发觉聪明之人如是。似突然明白如我这般只是想表达得深奥一点,其实一无所知的无名之辈。
在查的时候看到了七堇年这位作家,顺手看起来她的著作,看到一句“甚至博取了和我同样年少的阅读者的喝彩和共鸣。”我确实是如她那般描述的阅读者,喜欢,是因为感同身受,不理解,是由于从未经历过,没有找到一句话与自己吻合,便一个字也听不懂。这很重要。
每一栋港岛闹市的摩天大楼里,在每一座卑微逼仄的深水埗公屋里,人事酸甜每每都是世俗传奇。但在成为传奇之前,香港在一种极其注重实干与现实的社会普世价值观驱动力下,“每个人都在默不作声的抢路”——秩序、礼貌、冷酷而又安静——“只剩下心里的一片嘈杂”。这是七堇年在《尘曲》中的描述,在她这里香港是琉璃之城。
在我看了这段话后再去细细的思考《华丽上班族》这部香港电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它的时候,是看的它里面的爱情,现在想来,也有在表现香港的整个社会状态,给一个我们这些外人想象中的香港,人们都遵循着各自的轨迹,不会走向他人的轨道,拿着公文包、行色匆匆、目不斜视的年轻一代人,专注着本职工作。
明亮,规整,整个看起来都很敬畏。大概是其所说的琉璃之城。
如是香港给人的刻板印象,还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展现,对于我一个外人不敢妄自猜测。我们很远,可能我一生都不会去驻足,也就没有自由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