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青年,也有了经验之说。说下我的经验之谈。在爱情上我是失败者,失败的经验倒有不少,这不足道也。现阶段最能谈之经验的就是读大学
不能说上大学,因为我是被大学上。这是名言,认识的大学同学都引用过,而且都有一致的表达:我原以为是来上大学的,谁知是大学上了我。这是对莘(shen)莘学子,正在为高考奋战的高中生、初中生,及想读大学的朋友,给你们的经验之谈
我是一个差生,所以能揭露大学丑恶的一面。对于优秀学生的溢美之词大可不必憧憬,因为那不属于我们大多数人。纵有时你在某些书上看到某某北大学子的求学之路,虽是种种不幸到北大后,最后一切从优。那北大清华之人与之全国的同届高考生之比例,你是否考虑过。名校自有名校的优秀,除了在中国排前的名校外其余都一般黑,学生一般黑。如我这类垫底的二本,全班四十来人就只有一位可以称之为优秀,那种老师眼中优秀的标准生
不继续写你们这些想象中的正与反的争论了。来认识下现实中的大学。我写过一首诗,在《农人后裔诗集》中收录的《只是一段没有什么的过程》,算是描摹我的大学梦。憧憬的历程不谈,那只是如何努力的高考。如果你真对大学抱有有希望,那么大一,来到了录取你的大学,收起你的大学梦,继续做个高三学子。大一第一学期基本不会挂科,也有我这类英语是不可能过的,那补考过了也没事。一切都要考虑学分、学分、还是学分。第二学期就要选修了,拿到学分为主,选修可选两门。一如既往的不能挂科。还有一个事儿是真的,当班干部是有优势的,不管是什么班干。现在的我意识到太晚了。大二进来就是课很多,第二学期也是课很多。如果你的大学梦还没熄灭,那应该在如此紧张的课程之中把四级过了、计算机一级过了。加之第一学期的两门选修,第二学期的一门选修,就修满共五门选修,选修结束。大三便是专业课了,公共课都差不多上完了。大学英语没了,全国大学生都修的思想品德、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毛概都修玩了。那么,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生或自认为优秀的或还有大学梦的学生,考研是你的选择,保研只有名校才有那么三四个名额,所以考研是你的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六级就需要过了,到考上研究生后就不必为六级而发愁了。大三很少出现挂科的,对于优、良学生来说,大四第一学期研究生考试,如果你考上了,那么毕业就轻松许多;没考上,老老实实的写论文毕业。还要接着考?那考吧
对于一个大学前的大学梦坚定者大概是如上这样过的。如果你只是来体验大学或是我的同类,那也挺轻松的。下课就走,逃逃课,上课看着所有同学玩手机后自觉的玩手机,偶尔去图书馆看有没有美女,每门功课最差都能在补考过。除了这些,就是看云起云落,事态安然
我这等差生,但在大学前我并不承认。听听我的头衔,2013年本村的第一位大学生,分析下:2013年都什么年代了,LOL都S3大热时期了,智能机都被多数人普及。如小米手机等国产机都生产到二代机;而本村,自古以来第一位、第一位、第一位(三遍)大学生、大学生、大学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013年九月,人生的太多第一次都贡献给了通知书上这个BJ(实则是HB省,还没被划给BJ管辖范围内,想不到这么牛气得我也跟着虚荣了一把),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到BJ,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知道雾霾为何物。第一次仿若实质的触到了大学,实则无任何的概念。对大学的必修、选修、学分、辅导员等等的听都没听说过。原以为还像高中一般,班主任时时刻刻出现在窗外盯着我们,以为还有语文数学之类的
我的大一。军训把我整得老惨了(请自觉用东北口音),而且还记学分,之前根本不懂。茫茫然的过了第一个学期,不出意外的挂了英语,所幸补考过了。认识的同学一整学期都没离开的话题:高考。比如你考了多少?我一听他的五百多,我没信,估计是文科,但他说是理科我震惊了;他接着说我们分数线是512,我都没敢报我的头衔。还有诸如:我是那种考时综合症,语文没发挥好才一百零几;我想报的那个学校没录取才来了这破学校;我们班和我差不多的某某也没考好,哈哈哈;我们省今年的数学太难了,都没考好之类林林总总。以至于我总结出只要谈论高考话题不放的必定是大一的新生。第二学期也没什么选修的概念,我现在都忘了怎么就浑浑噩噩到大二的了。大二课程多啊!本来必修就多,还要选修就更多了,所以我嫌弃的不选修,到第二学期各种压力都来了。我决心退学,这大学有什么意义,不过是来这儿浪费时间而已。拿个文凭又有何用。一气之下不读了,仿若想通了一样,大彻大悟,读大学=没意义。所以给辅导员打电话说我要退学,这可不得了。辅导员不知是不是正处在大姨妈时段,一顿说道。我被唬住了,就说我等到大三开学九月份给你答复吧!这是什么回答?又摆脱不了,又是一顿教育。我就不得不说:我会读完的。才放了我,接着说会帮助我之类的话,以宽我心。我也是在暑假是被打工所震撼到了,就来接着读。自此不想退学了,还挺上进。大三第一学期就没挂科了,第二个学期想到我总结了大一的学生的特征,接着总结大二的特征就是谈学分、挂不挂科、课是真多之类;大三学生就是突破到看淡大学的境界了,大学真没意义,谈论将来要找何兼职、工作之类;大四都在谈:你考研吗?你工作在哪儿啊!工作太累了,论文真难写,还是买一份吧!又太贵了,忍着写了一份。毕业。这些特征我都服我自己看得透
大四基本正常了,奈何四级还是没过啊,太惆怅了,走着看着走吧
在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大三之时我开始跑步锻炼了。刚开始来上学的时候我是118斤,因为在家过年的日子吃得不要太好,所以才能胖到这样。忘了说我大一的时候98斤来着。在跑步一个月之后,加上节食的我终于减到了109斤,为之欣喜若狂。大方分享经验
开始跑步时只能跑两圈就浑身酸软,而且口渴,主要是喉咙干燥。我就带来些水喝,再一跑就开始肚子疼,因而回寝室休息了。在毫无章法的跑了一个星期后,各种症状减弱,不觉得全身有感觉,还是喉咙干燥;之后加到五圈,发现一口气要五圈拿下,分开跑的话也会肾脏位置疼。到达一个月了五圈下来没什么感觉了。整个学校几千人,二去跑步锻炼的可能都凑不到一个大的选修班那么多人。大学里锻炼的人挺少的
锻炼和看书有些相似(我没有说读书,看书是看自己喜欢的,更有兴趣;读书可以死板的理解为读教科书),看得多了自然会懂得一些;跑步时间长了耐力也会跟着上来,量多质变的道理我方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