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德大伯和我老爸已是刚好五代边,那个时候的他特别调皮,不想读书,所以一心想跟着自己的父亲到外面做生意,他从小就有志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正是因为如此,他对读书没有多少兴趣,所以,成绩越来越差,尽管他父亲打过骂过他,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他内心的渴望与不想读书的劣习,再加上他父亲长年在外跑江湖,卖瓦货,母亲又管不住他,使他成了周围出了名的“野孩子”。他比我父亲大十多岁,所以,同我父亲交往较少,再加上后来他去了H市办在农村一家有机玻璃厂上班,我们彼此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差不多就清明节我们能在一起呆过四五天。这还是因为,他在老家就剩下我们这最近的亲行了,所以,清明节回来就常住在我家。这次,老爸去他那里搞钱建学校,那是党委书记知道我爸爸跟他的关系,所以,特意指派的。
作为生意人的父亲炳熙爷爷,他知道这世界上有两难:一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难;一个是要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袋子难。儿子既然在读书这条路已经进了死胡同,那就只好带他做生意。
那个时候,他父亲带着他到YN去卖瓦货,父亲挑着大担子,儿子挑着小担子,还没走出五里地,儿子的胳膊已经被磨脱了一层皮,他们边卖边走。还没到中午,儿子友德大伯就已经饿得不行了,他说:“爷老子,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吧。”还是走走吧,这走走停停,东西没卖出去,过几天就连饭都没得吃了。“
好不容易卖出了几只瓦货,友德大伯想:时间都快下午两点了,也该吃饭了吧。于是就问:”爷老子,我们今天中午吃什么?“”莫着急是,我们肉碗装饭鱼汤淘!“。一听说,有肉碗和鱼汤,孩子的喉咙就咕咕直响,心想:还是做生意好,有钱了,就可以吃顿好的。
终于走到了一池塘边,这水十分清澈,只见炳熙爷爷拿出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干粮,然后,把它捧在手里,就从塘里捧水上来喝,炳熙爷爷告诉友德大伯:”孩子,你的双手就是肉碗,这塘水就是鱼汤!“。
友德大伯第一次真正的懂得了父亲挣钱的不容易,他知道,父亲以前都是这样,他不能花费一份钱,因为这钱必须带回去,这可是妈妈在家等待着这钱来过日子呢!
整整五十天,父子俩才走到YN,然后,再在当地买点东西挑着卖回来。来回快半年,友德大伯的胳膊上的嫩皮早已全部褪去,脚下的血泡也不知道烂了多少回又好了多少回,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回到家里,他一头扑倒在自己温暖舒适的床上,假装大睡,实则是在被窝里好好的哭了一顿。他好怀念以前读书那段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就连晚上睡觉了,有时,他还梦见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呢,然而,这一切已经对于他来说,已是昔日黄花,是再也不可能的了。
后来,H市办在家乡下的那家有机玻璃厂来我们这里招临时工,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他,前去招工,没想到真的成了一名临时工人。他欢天喜地的进了厂,可是,由于斗大的字也认不了一篓筐,所以,虽然他在单位特别卖力,甚至,苦学技工,甚至有一次他还代表厂里参加了全省的劳动竞赛,他还获得了第二名,可是,临时转正式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遥远的话题。那些正式的工人,任务少,工资高,临时工,任务重,工资少,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再后来,他终于懂了,自己再有本事也没有用,因为一个人什么才叫”有用!“,那是要有人能够用你,你才有用。你本事再大,如果没人用你,你还是无用。其实,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可是,人才如何能脱颖而出,这就要靠你人生中是否能遇到真正的伯乐。
友德大伯成为董事长后还常说:”我以前看过一则这样的故事,说几个人一起赛跑,RB人说:‘我一定要拿第一名!’,美国人说:‘这第一名,千万不能让RB人拿去了!“,第三个英国人说:”谁拿了第一名,我就送给他一束鲜花!“第四个人是中国人,他说:”我先把他们打倒,然后,我再慢慢走过去,那还是第一名。”。这四个人的话代表了四个国家的民众意识,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窝里斗,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和尚没婆娘,大家都没婆娘才好。我办企业的一个宗旨,就是要让他么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最后形成一股活力,才能把厂子办好。“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心态,再加上以前的卖瓦货的经历,使得他敢冲敢闯,终于成了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