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天明每天清晨六点开始工作,太阳刚刚升起,却已释放出温暖的光辉。他非常高兴自己回到这里,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农村人很早起来赶集趁墟。不到七点,镇墟已是人头涌动,热闹非凡。每逢墟日(日期带有1和5的日子),附近的村民都喜欢出来,采购生活物品,亲朋好友相约见面。流动小贩都知道附近各个市集的墟日,据此制定摆摊的行程表。墟日那天,大街小巷摆满地摊,时令蔬果、衣服鞋袜,百货小商品和狗皮膏药,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就连占卜看相的江湖术士都在这天赶来凑热闹。腾空了猪舍的村民早早来到镇墟,因为只有在墟日才能买到猪苗。
今天就是墟日,不到六点的时候,门外传来猪崽凄厉的叫声,宛若出世不久的婴儿离开母亲怀抱时所发出的哭喊。杜天明打开铁门,早晨的阳光掠过对面的屋顶照射进来,空气中飘浮的尘埃在耀眼的阳光里清晰可见。粥面散发着令人垂唌的味道,随着翻滚的蒸汽从旁边的早餐店飘来,唤醒昏睡了一夜的肠胃。趁着小惠出来收拾餐台时,杜天明向她挥了挥手。五分钟过后,她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鱼片瘦肉粥。每天如此。小惠是店主明叔的女儿,二十五岁不到的年纪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苗条玲珑的身段看起来还像少女般清纯可爱。
清晨时分,没什么人过来购买东西。马上就要到收割的季节,只有镰刀此类的农具较为畅销。一直站在猪摊前的中年男人终于和猪贩谈妥价格,旁边十岁多些的男孩兴高采烈的用尽全力提起猪笼放上推车,趁着等待父亲付款的片刻,伸手到笼中抚摸猪崽的背部。杜天明记得自己与男孩差不多年纪的时候,杜海鹏带他到这里挑选猪苗,他也会像男孩那样安抚惊恐万分的小猪崽。
不到一年的功夫,可爱的小猪崽长成憨态可掬的大肥猪。一天中午,正在屋里做作业的他,听到院子传来大肥猪绝望的哀叫,声嘶力竭。当他快步冲到院子时,只见几个壮汉合力将肥猪赶进铁笼。望着自己一手照料长大的肥猪装车运走,杜天明难过得直掉眼泪。可是到了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望着新鲜肥美的油光闪闪的猪什,心里仅存那点难过已经荡然无存。每年趁着秋高气爽的时节,母亲和嫂子还会留下一些肥瘦均匀的前糟肉,用来腌制腊肠。这是一道可以慰解乡愁的美食。现在家里没有养猪了,腌制腊肠的传统还是延续下来。
九点多些,人群渐渐散去。女人忙着回家生火煮饭,男人躲进茶馆喝茶抽烟。从清晨忙到现在的明叔做完最后一条肠粉,终于可以歇息一会。他疲惫地坐在门外的四脚塑料椅上,架起水烟筒贪婪地吞云吐雾。他的惬意通常不会持续太久,每次当他想再来一泡烟时,里面总是准时传来一声高八度的吆喝。听到喝斥后,意犹未尽的明叔只得放下烟筒,返回店里清洗案台和厨具,为随即到来的饭市做好准备。发施号令的人是他的妻子桂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