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工厂的农田已经完成秋种,极目四望,禾苗青青,平展展的四下延伸开去。村庄、稻田和山麓沐浴在秋天的阳光之下,闪闪耀眼。到了晚上,这里别有一番景象,月缺之夜,四周漆黑。村庄那边亮起的微弱光点,若明若暗摇曳不定。偶尔会有汽车在黑暗中穿行,明晃晃的车灯在夜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光影,将这片寂寥之地与外界连接起来。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银色的月光把眼前的一切照亮,如同白昼。稻田传来阵阵蛙声,蟋蟀也不甘寂寞,唧唧叽叽叫个不停。自然之音,宛若天籁,每天晚上如期奏响。
杜天明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年少时光的画面时常偷偷溜进梦里,恍如回到熟悉的家乡。梦里有挺拔的樟树、蜿蜒的山路,还有羞涩的林荷。可是,梦里的她已经不是当年青涩的模样。想到伍建江挽着她的手,步入会堂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他便会郁闷不已。这种郁闷没有因为还了钱而得到改善,反而愈加强烈。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虽然他和若琳已经离婚,但是每当想起林荷,心里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的愧疚。想起若琳,自然又会想到那个贾国辉,还有他那个拨弄头发的动作。寂静的夜晚,意识涣散,思绪混乱。
第二天早晨,杜天明醒来,四周寂安静。今天是国庆节,此刻林荷应该忙着准备她的婚礼。杜天明说过不要去想,但是早上第一缕晨光透过窗口照进房间时,林荷穿着婚纱的样子在脑里出现已经超过十次。或许过了今天,情况就会变好,只是真的会好吗?他却没有把握。
在这个国庆长假,李向阳带着妻儿外出旅游。这个这家伙在这个时候卖弄幸福,完全没有顾及他这个失婚者的感受。不过话虽如此,李向阳也不容易,三田注塑离职后筹办冠美包装,一年来没有半刻空闲。搬迁新厂后,虽说订单不多,但是总算稳定下来。李向阳忙里偷闲陪伴家人,无可厚非。工作只是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以前,杜天明对这句话嗤之以鼻,现在,他却有了不同的理解。
整个上午,杜天明强迫自己看书阅读,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他记不起已是第几回看了,当他心情烦躁时他喜欢阅读,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不知为何,最近总是反复翻看这本小说。他觉得林荷宛若川端康成笔下的女子,当然他指的是气质。林荷的清澈脱俗,使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每次阅读川端康成的作品,心里总会有种冲动,想要搜寻一些词语来概括林荷给自己的感觉。然而,每每搜肠刮肚,最终一无所获。有时他在想,或许任何试图剖析林荷的想法,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任意妄为的亵渎。
午饭时分,他到食堂随便吃了一些鸡蛋炒饭,然后返回宿舍。秋日的午后,闷热中带些凉快,透过宿舍的窗口,可以望见远处的村庄和山峦的棱线,棱线之上阳光照耀,宛若镀上一层光边。杜天明选了一张CD,随着光盘滑进唱机,悠扬而激昂的音乐徐徐响起。安德烈?波切利柔和的音色和稳定的声音,不重也不冲,听起来令人自然舒服,穿透人心。如同涓涓细流抚慰受伤的心灵,抽丝剥蚕的带走心底蛰伏已久的困惑和伤痛,瞬间给人带来温暖。杜天明听音乐,习惯锁定播放喜欢的歌曲,现在更需如此。如果旋律优美的《告别时刻》起到疗伤的效果,他毫不介意接受这种过度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