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南星坠野
崇祯十三年,龙年,大凶大吉。北京城一片肃穆,深夜中的古城如同她现在的主人一样心情压抑。已是子时,二十九岁的崇祯还坐在勤政殿里,烛光下是一摞一摞永远批不完的奏折。一声叹息,崇祯停下朱笔,不到三十的皇帝两鬓已经斑白,眉头自从登基以来就没有舒展过。
“又要五百万两白银,辽东百万将士难道都只会吃白饭,除了要钱要粮,这么多年,打了几个胜仗!河北、山西大灾,处处张口要钱赈灾,就是不知这赈灾的银子最终落进谁的口袋!剿匪剿匪,剿匪十几年,那李自成和张献忠为何越剿越肥?”
看着这些奏折的内容,不是要钱就是要粮,崇祯将笔一扔之后,又无可奈何的将笔拾起来继续批阅。料峭春寒,龙袍之下的棉衣居然还打了几个补丁。都说皇帝富有天下,但对崇祯来说,最缺的是钱。关外,满清铁骑虎视眈眈,每年辽饷两千万白银少不得。没钱,将士怎会卖命,怎么守得住。关内大灾,民匪蚁聚,没钱谁去剿匪……
想起刚登基时候的踌躇满志,崇祯又恢复豪情。想当年,权势熏天的魏忠贤还不是被朕给除了。一想起魏忠贤,崇祯背后就觉得阴风嗖嗖。朕乃真命天子,岂会怕一个阉人?强打起精神,崇祯又打开了另一本奏折……
偌大的勤政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秉笔太监王承恩来到皇帝身旁。脚步声是王公公故意发出来的,凭着几十年的修炼,王公公即使在水上走也不会发出一丝声响,何况是在这大殿之中。脚步声只是提醒皇帝:有急事发生!“陛下,钦天监王大人有急事觐见。已在殿外侯了半个时辰了……”
钦天监可是清水衙门。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看看天,一年到头露不了几次面,除了皇帝拜天祭祀选个日子外。内忧外患,日理万机。崇祯不想浪费一丝时间,问:“他有何事?”
“王大人说要当面见陛下,说此事关系大明江山。还有,王大人一直在殿外磕头,说没见到陛下,他就不回去……”崇祯很无奈,他手下的臣子之中可不缺这种一根筋,说不回去,也许真的会磕头磕死在殿外。
“要他进来!”崇祯有点火,这钦天监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明早就要他告老还乡!
片刻,额头鲜血模糊的王大人跪在崇祯面前,却是一言不发。崇祯摆摆手,王公公立即退下消失。
“王爱卿,有何要事。为何急迫如此?起来慢慢说。”钦天监抬起头来,崇祯起身上前扶了一把,并将桌上一杯香茗递给了王大人。
“皇上,臣近日夜观天象,发现有天大的异象!”年近花甲的钦天监居然顾不上君臣大礼,驴饮一口茶,继续讲:“三日前,星空出现‘七星聚会’!这几日,臣日夜推算,发现这七星均为帝星!”
啪!崇祯手拍桌案。“妖言惑众!王牧野你就不怕满门抄斩!”天上一星,地上一人。皇帝只有一个,所以帝星当然只能有一个。钦天监说的七星聚会,而且全是帝星,这不就是说一下来了七个皇帝嘛。
钦天监似乎早已料到皇帝的反应,“皇上,三日之前异象就出现。陛下若不信,可以现在就夜观天像。”崇祯阴沉着脸,疾步走了出去。月黑星明,天空正北,北斗七星之下,正有群星璀璨。
“陛下,那群星缠绕,正是七星聚会之相。更让臣惊奇的是,就在一个时辰前,七星之中有一颗南星坠落!”
崇祯望着星空看了片刻,之觉得那群星之中似乎有股漩涡吸引着他。“这七星命格都是帝王?王大人可要算清楚。”崇祯的语气带着一丝阴冷,钦天监似乎明白了什么。“陛下,臣反复推算,确实帝星无疑!”
“皆为帝星,好!很好!南星坠落,又为何事?”崇祯发问。
钦天监突然跪下来,说:“老臣自知活不过今日!陛下,那南星臣反复推算,但命格悠长,并且,并且……”王牧野似乎推算到特别可怕的事情,一时间居然犹豫了。
“王爱卿只管直言。”崇祯的脸色更冷了。“那南星的命数,似乎与大明息息相关。”钦天监终于还是说了。
空气似乎凝固,崇祯眉头皱得更紧,他想到了葵花公公给他的小册子。半响之后,崇祯摆摆手,“王大人累了,回去好好歇息吧。”示意钦天监退下。
“陛下,朕自知非死不可,但请陛下为大明江山社稷考虑,速派锦衣卫下江南!那南星陨落之处,大抵在襄阳一带……”崇祯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钦天监站起来,说了最后一句话:“今日能喝到皇上钦赐香茗,虽死无憾。陛下放心,臣自行了断,后事在来之前就已经料理好了……”
崇祯十三年的春天,钦天监王牧野王大人病故了。在京城来说,这事太小了。如同哪个公子王侯又娶了一房小妾,哪个青楼里又来了位姑娘一般平常,第二天就会被忘得干干净净,如春雨润物一般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