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独孤百年
“仙子离去,朕心有不甘,在皇宫内掘地三尺想找到一丝仙迹。”建文和尚继续往下讲。“仙子踪迹人间难寻,不过也有意外之喜,朕居然在皇宫中找到一件绝世之宝——传国玉玺和氏璧!”乡巴佬呼秋被震惊得外焦内嫩。和氏璧呼秋当然是知道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璧”正是和氏璧。战国时期,秦昭王就愿意拿出十五座城池想从赵国手里换来这块玉璧。秦始皇统一之后,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做的。之后每朝每代,都是用这个和氏璧的传国玉玺。大概是在隋唐时期,这和氏璧就失踪了。也不知道多少皇帝费尽多大气力去寻,但再无踪迹。
“遇仙获宝,朕更是坚定了做千古一帝之决心。之后两年,朕消藩平乱,一帆风顺,直到碰到了第一个对手——燕王。”建文和尚长叹一声,似乎又回到了那金戈铁马不堪回首的岁月。“燕王是朕叔叔,朕怎能逼迫甚急。就是这点仁慈之心,让朕中了奸人之计。那奸人向朕献计文武二策,文以怀柔,武以诱敌。一招错,满盘输。朕却不知那奸人正是燕王心腹。燕王将计就计,行风雷之势力,居然几个月兵临南京城!朕再发号反击,却无人响应,诱敌倒成了引狼入室……”
“你叔叔燕王就是永乐皇帝吧?你功夫那么高,怎么还打不过他?”呼秋问。“千军万马之中,功夫再高又有何用?再说燕王手下也有一高手,我也打不过。”老和尚显得有写落寞。“还有比你更厉害的高手?谁啊?”呼秋又问。“现在朕自是不怕,只是当时朕武功未达圆满,三次前去刺杀燕王,都被那高手挡住了。那高手也是武痴,那时也不知朕是皇帝,并未为难,而是网开一面。”呼秋更为好奇,又问:“那高手倒也磊落,不知是谁?”“燕王当了皇帝,给他赐了姓,叫郑和……”
“太监郑和?!”呼秋惊叫。“他倒不是太监,只是为了练一种武功,自残而为。”建文继续往下讲:“兵临城下,文武百官跑了大半。大势已去,朕只好图谋后事。朕命御前侍卫带着皇后和皇宫宝藏先逃出去,约定暗号,如朕未来,千万莫出世。随后,朕放了一把火,带着和氏璧和十多个亲信狂奔而去。这时,朕才想起仙子之前的‘北面有难,生机在南’的仙示,一路向南……”
“那你怎么又当和尚了?”呼秋问。“朕那燕王叔叔可是死心之人,定要将朕斩草除根。他知道一般人拦不住朕,就派郑和一路追来。也不知逃亡了多少年,在那彩云之南,郑和终于追上了。那郑和倒也是个人物,对朕说他绝不会弑君。约定比武一场,若朕赢了,自当让朕离去;若输了,就让朕出家为僧。那比武,朕终究还是输了……”
“大师当了和尚,怎么又到现在这个地方来了?”呼秋继续问。“郑和回去复命,我那皇叔倒也没为难他。只是过了不久,不知谁将和氏璧在朕身上的秘密给说了去,皇叔这次下了死命,要郑和将和氏璧和朕的人头一并送来,并派大军前来。幸亏朕在朝廷也有耳目,所以早作准备,造船下海……”
“郑和七下南洋,就是为了找你啊!”呼秋终于明白了,将历史书上讲的郑和下南洋和这个和尚联系起来。“朕一直想着仙子说的‘生机在南’,在海上一路南下。那郑和更是紧紧咬住,朕身边的侍卫不是死于海难,就是遭了毒手。在海上,朕跟朕和交手七次,次次惨败而归。那郑和也信守诺言,并不弑君,而是一次一次在海上追杀,十几年的岁月,朕就在海上飘零,真如丧家之犬。那一年中秋,朕一人一舟海上飘荡,心灰意冷,想着这样活下去又有何意义?”
“你要自杀?”听故事的呼秋有些担心。“国破家灭,朕孤家寡人苟延残喘又能如何?那一晚,海上生明月,月亮比南京城夫子庙上的还要圆。就在朕要投身水中明月之时,海上突然又了龙吸水!”“龙吸水?这是什么?是龙卷风卷起海水了吗?”呼秋疑惑。“海空之中,突显幽浮!那幽浮如明月之环,龙吸水正在幽浮之下!”建文说道。“幽浮,UFO?这老和尚不是碰到这等怪事了吧。”呼秋异想天开。
“朕猜想那幽浮之中,定有仙子其中,于是奋不顾身,朝那龙吸水冲去!千难万难,那龙吸水终于将朕卷了进去……”“你之前说的波浪滔天,百折遇仙,讲的就是这个么?”呼秋不敢想象,血肉之躯既然敢冲向海上龙卷风,个中艰险,想着都怕。
“幽浮之中,朕终于又见到了那位仙子。那仙子见我,只说了一句:‘我是小蛮,你可记得?’说完,仙子又离去。仙子施法,朕就在这幽浮之中睡了一百年,醒了一百年,直到今日遇到小施主……”“什么?!你说那仙子叫小蛮?!你说我们现在就在UFO之中???”听故事的呼秋震惊得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