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0200000036

第36章 37.漏泽园

漏泽园,在古代与居养院(明初改为养济院)、安济坊(也叫普济堂)一起,是我国的官方福利慈善救助机构。形成于宋代,其核心内容一直持续到清代。

先说居养院。唐代以前还没有较好的救助机制,主要以赐给衣食等实物为主,治标不治本。唐代除了仍发放实物外,还探索设立收容贫老、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但设置范围很小,除了都城和其他重要城市,各州府县还没有推广。

到了宋代,每逢发生饥馑时都会出现大批流民,为避免引起祸乱,朝廷设官房,居养鳏寡孤独者、贫困不能自存者、病无依靠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居养人的口粮、日用钱、冬季柴炭钱,有中央政府拨付经费,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北宋初年,在京城开封设置,主要赈济那些流落街头的年老之人,以及身有重疾、孤苦伶仃或贫穷潦倒的乞丐,不过规模也很小。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朝廷颁发了“惠养乞丐法”;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朝廷又颁行“居养法”,诏令各州设立居养院。宋徽宗建章立制、完善制度,赐名“居养院”,在全国各州府县广泛推行。

明代继承了宋代的养济院制度,改居养院为养济院,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下诏,要每县设养济院一所,支米煮饭,日给两餐,器皿、柴薪、蔬菜等均由政府设法措办。有病的拨医调治,死者给予棺木安葬。一般是由政府出资修建,但也有以私人名义捐修的,地方官绅捐俸创立的,容留疾病无依之人。清代养济院制度延续。

项城县养济院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建,位置在县署东大街路南,项城知县王钦浩(江西泰和县人,举人,万历二十二年来任知县。为官雷厉风行,民隐无不烛,吏奸无所容)主持建造,项城训导郄尚贤(河南信阳人,贡士)曾为之作记。

再说安济坊。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文学家苏轼在杭州领导控制流行病时始建“病坊”,又名“安乐”。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政府将“安乐”接管并易名为“安济坊”,其后,各地均有安济坊之设。安济坊有时也被称为“病院”或者“病患院”。

项城县普济堂于雍正十二年建,位置在城隍庙西,知县刘俶(字书田,镶红旗举人)奉文主持建造,河南巡抚王士俊为之作记,记中云:“项城县..地瘠民贫,又形势卑洼,恒多水患,凋敝穷邑..属令刘俶如檄襄事,率众捐输,置买物料。卜城中隙地为堂一区,周围构屋二十间,中列墙垣,隔别男妇。每人日给钱五文、米一升以为食,冬给棉衣以为衣。病者调之医药,亡者施之以棺。”(宣统三年《项城县志·建置志》)

王士俊(1683-1750),字灼三,号犀川,贵州平越(今福泉)牛场渚浒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历任河南许州知州兼祁县知县、河南首县祥符知县、琼州(今海南)知府、分巡岭西道、迁湖北巡抚,雍正十年调迁河东总督,专管鲁、豫两省内黄河事务,十一年至十三年兼任河南巡抚。为政官声卓著,“直声久著”,不畏任何强权酷吏,与李卫、田文镜并称。

最后说漏泽园。乍一听漏泽园这个名称,觉得很文雅,其实它可不是个什么文雅之地。那么漏泽园是什么福利慈善救助机构,何时兴起?项城县漏泽园是谁修建的?

古时很多穷的叮当响,死了连棺材墓地都买不起的人怎么办?总不能随意丢弃,任野狗饱餐吧?这样既污染环境,也不符合古人入土为安的传统理念。

北宋时期,宋与元、金战乱频仍,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战乱中多有客死他乡无人认领的尸体,也有因家贫而无力丧葬者。于是,朝廷想了个办法,在各州府县城外较远的地方选择一处不大长庄稼,没有人愿去,地价便宜的地方,在那里设立一处公共墓园,由官府收集饿死的、病死的、打仗死了找不到主家的,或者是那些穷人、恶人、苦命人死了以后,无人认领的尸体或者因家贫无力埋葬者,由国家出钱安葬。于是,便给这公共墓地取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名字,叫“漏泽园”。

说通俗一点,漏泽园就是由国家出资安葬贫苦者骸骨的公共墓地。其作用和“义地”相近,都是掩埋穷人的公共墓地,但又有所不同。

义地,有的属于行会,有的属于寺庙或慈善组织,有的属于私人捐地,是一种公共坟场,埋葬无家可归,倒毙街头的穷人。这种公共坟地一般无人管理,不但穷苦的成年人可以入葬,甚至连那些夭折的孩子用草一捆也可以扔在那里,白骨露野是常事,其实就是阴森恐怖的乱死岗子。据说项城县城西南角缺角的那块地方就是义地,是知县胡琏于正统三年(1438)修建项城新县治时特意留下的。

而漏泽园则是古代政府出钱设置的埋葬贫民的公共墓地,是一个较高制度化的福利机构,涉及州县军监等行政区域,直接隶属中央及地方政府,有人管理,并载列簿记。

漏,有个“遮,藏”的义项;泽,有“仁慈的行动”的意思,合起来“漏泽”就是丛葬地,并且是官府出资设立带有福利性质的。怎么样,漏泽园这个名字够文雅的吧?

这种安葬方法自宋神宗以至后来的几位皇帝都曾颁诏多次措置。宋徽宗曾效先皇神宗元丰年间诏令,于崇宁三年(1104)再置。南宋照样施行。《宋史》有如下记载:“高宗南渡,民之从者如归市。既为之衣食以振其饥寒,又为之医药以救其疾病;其有陨于戈甲、毙于道路者,则给度牒瘗埋之。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岁以为常。”

南宋初吏部尚书徐度的《却扫编》有一段文字记述:“漏泽园之法起于元丰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开封府界使者,尝行部宿陈留佛祠。夜且半,闻垣外汹汹若有人声,起烛之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于此,意恻然哀之,即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葬之,即日报可。神宗仍命外祖总其事,凡得遗骸八万余,每三十为坎皆沟洫,什伍为曹序,有表总、有图规,其地之一隅以为佛寺,岁轮僧寺之徒一人使掌其籍焉。”

漏泽园也是验尸之所,多选在高亢荒芜地,避免占用农田膏腴之地而影响农业生产。

《宋会要辑稿·食货》有漏泽园建设的记载:园四面立墙,将墓地与外界相隔,以免日久造成遗骸暴露、“道攒路瘗”。墙内分为若***人给地八尺或九尺,掘深五尺,挨着挨埋葬。墓内放置方砖二块,以千字文为号,记死者姓名、乡贯、葬埋年月日,及有关家属姓名等内容,相当于墓志。葬后置物以为祭奠之所,下葬随品及供养祭品亦是政府置办。为保护坟冢,园内建造排水沟,以免常年积水侵蚀墓地。最早置籍的记载是崇宁三年之后。

建造及使用漏泽园需要依靠一定的财力,其米粮经费的支出来自常平仓,由提举常平司进行监管。常平仓,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法,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其作用除了平抑物价,还出借给农民作为种籽口粮,解决一部分青黄不接时农村发生的困难,达到仓谷出陈易新之目的。在大灾之时,也用常平仓谷赈济灾民。以后历代均有设置,但至清朝建立以后,已经名存实亡。

漏泽园的管理经营通常是官府与佛教寺院相合作,离不开寺院僧众的支持,其墓园瘗埋活动、维护管理往往需要僧众们的参与。通常由官府出钱、制定制度,而僧人们秉着救人苦难的想法参与到这种超人入土,度人升天的慈善活动中。僧众在漏泽园建造及管理中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为社会慈善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至清代时这种制度依然可见。

漏泽园制度的实施,有效的减少了无主尸体暴晒路边,污染环境,引人非议等问题。客观上改善了环境卫生,对防止疫病流行具有积极意义。

蔡京作为一代奸相,历史早有定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很热心慈善事业,社会救助制度的推行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等都是在他的推动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宋史》记载:“崇宁初,蔡京当国,置居养院、安济坊……三年,又置漏泽院。”社会救助制度无疑是北宋救济制度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甚至也在元明清三代之上。是蔡京将社会救济活动规模化、制度化了。

安济坊颁行于崇宁四年(1105)十月,规定户数上千的城镇都要设安济坊,凡所属境内卧病无依者,都可送至安济坊医治。居养院颁行于崇宁五年(1106)十月,全国各地不仅州县设有居养院,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寨镇市也设立居养院。

居养院和安济坊解决的是生前的衣食住行和疾病治疗问题,而漏泽园则是解决死后安葬的问题。崇宁三年(1104)二月,蔡京上书建言:“州县有贫无以葬或客死暴露者,甚可伤侧。昨元丰中,神宗皇帝尝诏府界以官地收葬枯骨。今欲推广先志,择高旷不毛之地置漏泽园。”宋徽宗同意了这一建议,并于当月颁布诏令设立漏泽园。

更有趣的是,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临行前他的金银珠宝装了满满一大船。沿途老百姓憎恨这个巨贪大恶,不卖给他饮食,不让他住宿。至潭州(长沙)无处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病困交加,饥寒交迫,饿极而死。死后没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尸,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中。其推行的慈善事业最终用到了他自己身上。

项城漏泽园有三处,一在南关外,一在北关外,均为明项城知县魏勋捐置。一处在南顿之南大路旁,为万历二十三年项城知县王钦浩捐俸置地五亩,立石以防侵占,训导郄尚贤为之记。顺治十六年知县黄陛(字子纳,号摅白,江南亳州人,顺治八年拔贡,顺治十六年来任)捐俸置地三亩三分,在北关外,亦有碑记。

魏勋(约1522—?),号后山,山东临朐城北教场村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河南项城知县,官至通议司参议(正五品),病逝于任。政刑严明善饬,干无卧牍宿理,闾户悍彪者亟击,而一意佑良焉。上官以为能,屡委节行宅。

另:常平仓,一在县署东西街南,顺治十五年知县郑羽侯建,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顾芳宗捐俸重修廒房六间。一在县署东工廨内,康熙三十年知县顾芳宗增建廒房六间。雍正七年知县王奎将廒房二十五间全部易瓦。乾隆二年知县钱国宝添建廒房六间。一在东街路北。

同类推荐
  • 炙星莫良

    炙星莫良

    那颗流星,是否还在;那段历史,解开吧!一代王子,为何一定要争权谋势,仅仅是属于诗歌罢了!
  • 南越悲歌

    南越悲歌

    南越古国,一个由秦军将领赵佗建立的王国。本书带你一起回到那个被遗忘的帝国,开启一段被尘封的往事……
  • 天宝物华

    天宝物华

    《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是一个关于“阿胶”的传奇故事,讲述阿胶这一国药瑰宝在发展和传承中的遭遇,它和它的养育者、经营者所经历的深重苦难,所遭遇的生存危机。它原本出自朴拙的民间,是什么机缘使它脱离了在时代夹缝中的尴尬处境,长出一只能推动社会演进的神奇之手,摇摇荡荡地浮出历史水面,并最终走到了殿堂之上,用自己满身的血和泪参与了国家民族起伏盛衰的沧桑变迁,成为见证民族商业乃至整个民族发展的文化载体?答案就在《天宝物华:国药阿胶200年传奇》中家族村社几代人生死离别的惊心活剧中。
  • 明史通俗演义

    明史通俗演义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也曾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两部。”足见本系列书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 盛宠妖娆嫡小姐

    盛宠妖娆嫡小姐

    失恋后,失足落入水中,穿越到一个不知名时代的丞相府嫡小姐。对于在现代生活的不如意、同时又是古代痴迷狂的她,是十分欣喜的。但勾心斗角令她心伤,当娘亲逝去,她终于沉沦……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甜品弟弟和士多啤梨

    甜品弟弟和士多啤梨

    它们说你的眼里有星星,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眼里有了我。我不敢奢求更多,只求现在就好。
  • 焚虚战神

    焚虚战神

    在坠落悬崖后一代战神在此悄然诞生!且看主角一步一步踏上巅峰之路。
  • 弹出一个世界

    弹出一个世界

    悬剑,一个集邪恶与正义于一身的神秘组织,他们冷血、残酷,以最暴力的手段惩治那些逃脱法律制裁的凶手;两重天,一个逐步发展起来的世界级大集团,他们带动华夏的经济发展、提高华夏的体育水平、推动华夏的科技进步,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当两者之间有了联系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星路记

    星路记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明星!而突然有一天,有人对你说你可以,真的可以。。。
  • 断刃残响

    断刃残响

    魔龙伊斯卡的封印已经越来越弱,七境帝国正在面临一场空前未有的浩劫,然而人们却仍然做着太平盛世的迷梦。但在这期间,还是有着不少人在与黑暗力量斗争。国破人亡,寒冬将至,随着一系列的灾难降临,重回平静的生活已经遥不可及。这场斗争会胜利吗?我们还有希望吗?
  • 日出月没

    日出月没

    本书主要描写从戊戌变法至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历史,甲午惨败吹响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号角,众多仁人志士冲出战壕,开始了救国之战。主要有三种救国之道,三者有分、有合交相辉映,最后武昌起义成功,大清王朝在恐慌、犹豫、无奈中退出权力舞台,袁世凯投机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锦绣江山之农家女

    锦绣江山之农家女

    莫小雅:24世纪闻名世界的医者,性格单纯不善与人接触。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晚上煤气中毒死了。。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陆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片段一:“爱卿你看朕的皇子这么多美的各有千秋,你就真的一个也没看上?!不能吧!”莫小雅面无表情看一眼想当月老的老皇帝“皇上皇子们都嫁不出去吗?这样吧臣的部下多事没有娶妻之人,皇上要臣帮忙介绍一下吗?”老皇帝一口老血喷出……
  • 用英语介绍中国:这里是上海

    用英语介绍中国:这里是上海

    阅读可以提升人格情操,增长知识,提高语言文化的综合素质,其更本质、更核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兴趣,而兴趣才是一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成功源泉。本书为读者奉上原汁原味的人文阅读精华,详细介绍了人们最感兴趣的上海历史文化、城市风景、上海生活、名人逸事等,带您全方位地了解上海。读者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又能品味这座东方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 追你99次

    追你99次

    “宝宝别哭~”曾经,他们有最好的时光。以后,希望时光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