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0200000036

第36章 37.漏泽园

漏泽园,在古代与居养院(明初改为养济院)、安济坊(也叫普济堂)一起,是我国的官方福利慈善救助机构。形成于宋代,其核心内容一直持续到清代。

先说居养院。唐代以前还没有较好的救助机制,主要以赐给衣食等实物为主,治标不治本。唐代除了仍发放实物外,还探索设立收容贫老、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但设置范围很小,除了都城和其他重要城市,各州府县还没有推广。

到了宋代,每逢发生饥馑时都会出现大批流民,为避免引起祸乱,朝廷设官房,居养鳏寡孤独者、贫困不能自存者、病无依靠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居养人的口粮、日用钱、冬季柴炭钱,有中央政府拨付经费,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北宋初年,在京城开封设置,主要赈济那些流落街头的年老之人,以及身有重疾、孤苦伶仃或贫穷潦倒的乞丐,不过规模也很小。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朝廷颁发了“惠养乞丐法”;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朝廷又颁行“居养法”,诏令各州设立居养院。宋徽宗建章立制、完善制度,赐名“居养院”,在全国各州府县广泛推行。

明代继承了宋代的养济院制度,改居养院为养济院,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下诏,要每县设养济院一所,支米煮饭,日给两餐,器皿、柴薪、蔬菜等均由政府设法措办。有病的拨医调治,死者给予棺木安葬。一般是由政府出资修建,但也有以私人名义捐修的,地方官绅捐俸创立的,容留疾病无依之人。清代养济院制度延续。

项城县养济院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建,位置在县署东大街路南,项城知县王钦浩(江西泰和县人,举人,万历二十二年来任知县。为官雷厉风行,民隐无不烛,吏奸无所容)主持建造,项城训导郄尚贤(河南信阳人,贡士)曾为之作记。

再说安济坊。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文学家苏轼在杭州领导控制流行病时始建“病坊”,又名“安乐”。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政府将“安乐”接管并易名为“安济坊”,其后,各地均有安济坊之设。安济坊有时也被称为“病院”或者“病患院”。

项城县普济堂于雍正十二年建,位置在城隍庙西,知县刘俶(字书田,镶红旗举人)奉文主持建造,河南巡抚王士俊为之作记,记中云:“项城县..地瘠民贫,又形势卑洼,恒多水患,凋敝穷邑..属令刘俶如檄襄事,率众捐输,置买物料。卜城中隙地为堂一区,周围构屋二十间,中列墙垣,隔别男妇。每人日给钱五文、米一升以为食,冬给棉衣以为衣。病者调之医药,亡者施之以棺。”(宣统三年《项城县志·建置志》)

王士俊(1683-1750),字灼三,号犀川,贵州平越(今福泉)牛场渚浒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历任河南许州知州兼祁县知县、河南首县祥符知县、琼州(今海南)知府、分巡岭西道、迁湖北巡抚,雍正十年调迁河东总督,专管鲁、豫两省内黄河事务,十一年至十三年兼任河南巡抚。为政官声卓著,“直声久著”,不畏任何强权酷吏,与李卫、田文镜并称。

最后说漏泽园。乍一听漏泽园这个名称,觉得很文雅,其实它可不是个什么文雅之地。那么漏泽园是什么福利慈善救助机构,何时兴起?项城县漏泽园是谁修建的?

古时很多穷的叮当响,死了连棺材墓地都买不起的人怎么办?总不能随意丢弃,任野狗饱餐吧?这样既污染环境,也不符合古人入土为安的传统理念。

北宋时期,宋与元、金战乱频仍,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战乱中多有客死他乡无人认领的尸体,也有因家贫而无力丧葬者。于是,朝廷想了个办法,在各州府县城外较远的地方选择一处不大长庄稼,没有人愿去,地价便宜的地方,在那里设立一处公共墓园,由官府收集饿死的、病死的、打仗死了找不到主家的,或者是那些穷人、恶人、苦命人死了以后,无人认领的尸体或者因家贫无力埋葬者,由国家出钱安葬。于是,便给这公共墓地取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名字,叫“漏泽园”。

说通俗一点,漏泽园就是由国家出资安葬贫苦者骸骨的公共墓地。其作用和“义地”相近,都是掩埋穷人的公共墓地,但又有所不同。

义地,有的属于行会,有的属于寺庙或慈善组织,有的属于私人捐地,是一种公共坟场,埋葬无家可归,倒毙街头的穷人。这种公共坟地一般无人管理,不但穷苦的成年人可以入葬,甚至连那些夭折的孩子用草一捆也可以扔在那里,白骨露野是常事,其实就是阴森恐怖的乱死岗子。据说项城县城西南角缺角的那块地方就是义地,是知县胡琏于正统三年(1438)修建项城新县治时特意留下的。

而漏泽园则是古代政府出钱设置的埋葬贫民的公共墓地,是一个较高制度化的福利机构,涉及州县军监等行政区域,直接隶属中央及地方政府,有人管理,并载列簿记。

漏,有个“遮,藏”的义项;泽,有“仁慈的行动”的意思,合起来“漏泽”就是丛葬地,并且是官府出资设立带有福利性质的。怎么样,漏泽园这个名字够文雅的吧?

这种安葬方法自宋神宗以至后来的几位皇帝都曾颁诏多次措置。宋徽宗曾效先皇神宗元丰年间诏令,于崇宁三年(1104)再置。南宋照样施行。《宋史》有如下记载:“高宗南渡,民之从者如归市。既为之衣食以振其饥寒,又为之医药以救其疾病;其有陨于戈甲、毙于道路者,则给度牒瘗埋之。若丐者,育之于居养院;其病也,疗之于安济坊;其死也,葬之于漏泽园,岁以为常。”

南宋初吏部尚书徐度的《却扫编》有一段文字记述:“漏泽园之法起于元丰间,初予外祖以朝官为开封府界使者,尝行部宿陈留佛祠。夜且半,闻垣外汹汹若有人声,起烛之四望,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于此,意恻然哀之,即具以所见闻请斥官地数顷以葬之,即日报可。神宗仍命外祖总其事,凡得遗骸八万余,每三十为坎皆沟洫,什伍为曹序,有表总、有图规,其地之一隅以为佛寺,岁轮僧寺之徒一人使掌其籍焉。”

漏泽园也是验尸之所,多选在高亢荒芜地,避免占用农田膏腴之地而影响农业生产。

《宋会要辑稿·食货》有漏泽园建设的记载:园四面立墙,将墓地与外界相隔,以免日久造成遗骸暴露、“道攒路瘗”。墙内分为若***人给地八尺或九尺,掘深五尺,挨着挨埋葬。墓内放置方砖二块,以千字文为号,记死者姓名、乡贯、葬埋年月日,及有关家属姓名等内容,相当于墓志。葬后置物以为祭奠之所,下葬随品及供养祭品亦是政府置办。为保护坟冢,园内建造排水沟,以免常年积水侵蚀墓地。最早置籍的记载是崇宁三年之后。

建造及使用漏泽园需要依靠一定的财力,其米粮经费的支出来自常平仓,由提举常平司进行监管。常平仓,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法,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其作用除了平抑物价,还出借给农民作为种籽口粮,解决一部分青黄不接时农村发生的困难,达到仓谷出陈易新之目的。在大灾之时,也用常平仓谷赈济灾民。以后历代均有设置,但至清朝建立以后,已经名存实亡。

漏泽园的管理经营通常是官府与佛教寺院相合作,离不开寺院僧众的支持,其墓园瘗埋活动、维护管理往往需要僧众们的参与。通常由官府出钱、制定制度,而僧人们秉着救人苦难的想法参与到这种超人入土,度人升天的慈善活动中。僧众在漏泽园建造及管理中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为社会慈善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至清代时这种制度依然可见。

漏泽园制度的实施,有效的减少了无主尸体暴晒路边,污染环境,引人非议等问题。客观上改善了环境卫生,对防止疫病流行具有积极意义。

蔡京作为一代奸相,历史早有定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很热心慈善事业,社会救助制度的推行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等都是在他的推动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宋史》记载:“崇宁初,蔡京当国,置居养院、安济坊……三年,又置漏泽院。”社会救助制度无疑是北宋救济制度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甚至也在元明清三代之上。是蔡京将社会救济活动规模化、制度化了。

安济坊颁行于崇宁四年(1105)十月,规定户数上千的城镇都要设安济坊,凡所属境内卧病无依者,都可送至安济坊医治。居养院颁行于崇宁五年(1106)十月,全国各地不仅州县设有居养院,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寨镇市也设立居养院。

居养院和安济坊解决的是生前的衣食住行和疾病治疗问题,而漏泽园则是解决死后安葬的问题。崇宁三年(1104)二月,蔡京上书建言:“州县有贫无以葬或客死暴露者,甚可伤侧。昨元丰中,神宗皇帝尝诏府界以官地收葬枯骨。今欲推广先志,择高旷不毛之地置漏泽园。”宋徽宗同意了这一建议,并于当月颁布诏令设立漏泽园。

更有趣的是,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临行前他的金银珠宝装了满满一大船。沿途老百姓憎恨这个巨贪大恶,不卖给他饮食,不让他住宿。至潭州(长沙)无处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病困交加,饥寒交迫,饿极而死。死后没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尸,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者的漏泽园中。其推行的慈善事业最终用到了他自己身上。

项城漏泽园有三处,一在南关外,一在北关外,均为明项城知县魏勋捐置。一处在南顿之南大路旁,为万历二十三年项城知县王钦浩捐俸置地五亩,立石以防侵占,训导郄尚贤为之记。顺治十六年知县黄陛(字子纳,号摅白,江南亳州人,顺治八年拔贡,顺治十六年来任)捐俸置地三亩三分,在北关外,亦有碑记。

魏勋(约1522—?),号后山,山东临朐城北教场村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河南项城知县,官至通议司参议(正五品),病逝于任。政刑严明善饬,干无卧牍宿理,闾户悍彪者亟击,而一意佑良焉。上官以为能,屡委节行宅。

另:常平仓,一在县署东西街南,顺治十五年知县郑羽侯建,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顾芳宗捐俸重修廒房六间。一在县署东工廨内,康熙三十年知县顾芳宗增建廒房六间。雍正七年知县王奎将廒房二十五间全部易瓦。乾隆二年知县钱国宝添建廒房六间。一在东街路北。

同类推荐
  • 大唐的那些年

    大唐的那些年

    一朝梦回大唐,三生顾盼回首。李亮作为历史车轮下的一颗小石子,却使大唐偏离一个既定的轨道。与时代格格不入,却吸引众蛾扑火。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唐,一个繁荣昌盛,万世来贺的鼎盛王朝。
  • 杨家八虎

    杨家八虎

    每一个男人都有一个帝王梦,每一个男人都有个将军情结。男儿的价值也许就体现在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上。每次看到宋朝的史实,尤其是看到靖康耻、檀渊之盟等事件时我们无不怒火冲天、义愤填膺。假如有一个机会能让你去改变这段历史,完成这个梦想那你还在等什么呢?来吧,跟随主人公王子华王子华的脚步,我们一起回到北宋,重书历史。看看他一路走来怎么样成为北宋大将?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和奇遇冒险让他成为杨家将的一员?他将怎么改变杨家的命运?他会让大宋发生怎样的巨变?让我们一起见证这段历史。少年志,同听风雨,何处战鼓雷鸣?立林问,皆同梦人,他日能共舞否?战马嘶,袍泽共起,江山舍我谁掌?泪伊人,狼烟四起,谁能抚那木琴?
  • 兵王之称霸三国

    兵王之称霸三国

    疯狂的三国遇上疯狂的兵,热武器变成冷武器,但是在这个疯狂的三国,战场会是那么简单的对弈吗?
  • 结社

    结社

    在这个蒸汽与电力交替发展的世界上,生存着普通人与具备异能力的“异能士”。当过去与现实连接,使命和预言重合,当普通人与异能士相遇时,世界的混沌开始加速。
  • 我的大民国

    我的大民国

    民国,中华历史上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军阀割据,外寇入侵。周安,21世纪的一个小愤青,得到自己人生中的金手指的偶然中,返回到了那个遍地烽火的年代。他,会给这一片大地带来什么……
热门推荐
  • 背叛的感受

    背叛的感受

    这本小说描述的一位较好的朋友,最后因某种原因遭到背叛。
  • 晓之春

    晓之春

    一次神奇的穿越,造就了一段美丽的爱情,从而引起了姐妹的反目成仇,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
  • 寻找爱的记忆

    寻找爱的记忆

    小学时他们约定高中见,却因一场意外她失忆了,当高中见时,她把他当陌生人,为帮她找回记忆,他与她踏上了“回忆之旅”。本书纯属虚构。
  • 彼岸轮回恋

    彼岸轮回恋

    彼岸花,花开不见叶,叶开不见花。就因为上天这个可笑的诅咒,让我们相爱却不能相守。断魂涯上,冷漠的态度让我心碎,亲手将我送去冥界,眼睁睁的看着我被冥王打入无间地狱,对我的责问却不闻不问,衣袖一挥给我留下一个绝然的背影。无间地狱多年,你从未来见我一眼,就在我准备将你遗忘之时,你却再一次出现在我面前。而你这一次出现,却是为了要抓我回那无间地狱,心死神伤,这世间从此再无莫愁。既然天不公,那么我愿化作嗜血修罗,毁了这天道。
  • 总裁专宠老婆大人

    总裁专宠老婆大人

    如果,那时候的柒冉知道因为自己一时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为她失去了生命,是否,她的选择还会是这样?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了之后,柒冉才发现,原来他们之间早已不像最初那般只是为了合作,事情的发展也远没有了那般的单纯,他们该何去何从,是否还应该继续纠缠不清?
  • 眷仙

    眷仙

    猫妖一族的洛念从小体内就被天界四位帝君封印一股邪力在体内,这股邪力会为她带来幸福还是会为她带来不幸?九帝府的芒果树已经开花了,红黄色的小花把院子称得很漂亮,念念,你回来吧!——九天你刮去我的眼睛,挑断我的仙筋,把我封入赤寒境界,我还要跟你回去?——洛念我愿将我的命与你的命绑在一起,什么天下苍生,什么毁天灭地,与我何干——无心
  • 应征少东娇妻(爱情履历表系列之一)

    应征少东娇妻(爱情履历表系列之一)

    [花雨授权]最近发生的事情都好奇怪……\r看到这个多年不见的讨厌鬼,\r应该要骂他、揍他、躲他或是什么的,\r怎么会莫名其妙地答应当他的秘书……\r那样子看起来好像很紧张她……\r而且还常常忍不住想要接近他……\r
  • 晨曦依旧叶落未央

    晨曦依旧叶落未央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生平第一次写小说,希望亲们多多关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稚初

    稚初

    稚初稚初稚嫩的初恋幼稚的初恋。女主虞懿初的初恋和大多妹子一样发生在高中普普通通的她遇到不普通的他,进入一个和她本来没有半点关系的世界,一个让她丢失了很多却换来成长的世界。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她爱的人都像他差不多的开始差不多的过程差不多的结尾却有着一个不一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