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0200000029

第29章 30.虹阳书楼、张新庄与阎楼

明朝初年,豫东是元明战争的主战场,居民十室九空。而豫西相对少了许多战争,但官府对民众分派军役却非常繁杂。为开发豫东从山西迁来大批移民,军役基本免除。嵩南二十里酸枣庄吴氏兄弟,兄名训远,弟名校,为躲避这繁杂的军役,约同另外五位叔伯兄弟向豫东迁移。途中,五位叔伯兄弟走散了,失去了联系,而吴训远和吴校则来到项城县。后人尊称这两位来祖为大公、二公。

过了汾河,大公与二公商议,既然咱兄弟俩移民来到项城,就是占地老祖宗了,项城荒地多得很,咱俩不必相守一处,倒是可以相近择地而居,有事也好就近照应,兄弟你看如何?二公说,兄长说得有理,这样最好。二人寻地多日,都得到了理想居处。二公好读书,看到殄寇镇(今秣陵镇)城内下虹桥处风光旖旎,便在此定居下来。大公自幼喜欢捕鱼,觉得团村聚(殄寇镇东,今高寺镇团店)西五里大莲池坡不错,坡水面积很大,鱼虾稠密,遂在那里定居下来。(大公的故事在《张老家及幸福集》一文中有所叙述,就不再讲了)

兄弟二人勤奋,一二十年后都成了富户。嵩县是山区,土地贫瘠,物产匮乏,老家人听说大公、二公成了富翁,就开始来索取父母的养老费,二人孝顺,自然有求必应。后来老家人胃口越来越大,不但索要老人的养老费,甚至自己的生活费也想让他们出。开始他们还能勉强答应。父母下世后老家人还是这样,兄弟俩实在忍受不了,一商议,遂决定脱离吴姓家族,改姓母姓张氏,曰张训远,曰张校。老家人见此情景,也就不再来了。

张校有个曾孙名叫张玄,秉承家教,书读得很好,中了秀才考取监生,入国子监读书成了太学生。张玄夫人王氏,是官会王老家王廷谏家族之女,生五子,长应科、次应魁、三应命、四应时、五应选。不料王夫人生下应选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去世,张玄刚刚四十岁,一群孩子顿失母爱和温暖,家中事务乱如麻团,如同天塌了一般,一个大男人如何照料这五个儿子?守丧三年期满,无奈续娶太仆寺少卿袁俊的九女儿为继室。

袁氏夫人小张玄二十六岁,走进张家们就要做五个孩子的继母。可袁夫人以博大仁慈的胸怀,勇敢的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像亲娘一样对五个孩子疼爱有加,克勤克俭操持家务,一切都料理得井井有条。俗话说,家有贤妻夫不受屈,家有良母子不受欺,张玄人到中年突遭丧妻之痛,却又娶了出身官宦世家教养极佳的袁九小姐,既知冷知热,又敬老爱幼,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也算三生有幸。

不久,袁夫人也生下一子,张玄为其取名应宿,含义有二,一是认为这孩子是天上星宿下凡人间,日后必能大富大贵,二是希望这孩子日后能取得功名,成为皇帝身边值宿守卫之臣。为了让六个儿子读书成才,张玄在虹河(虹河穿城而过)岸边建起了虹阳书楼,藏书数万卷,经史子集应有尽有。自古富不过三代,钱财再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书卷之香却能代代相传。张玄懂得这些道理,所以才建了虹阳书楼,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虹阳书楼位于今秣陵镇东街小学院内,现保存完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袁夫人与张玄结婚刚刚十一年,一场大祸从天而降,张玄于嘉靖三年(1524)病逝家中,年仅五十四岁。袁夫人时年二十八岁,幼子应宿不到十岁,五个继子都还未成年,她强忍悲痛料理了丈夫后事后,竟然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割鼻自誓,矢志守节,永不再嫁!然后毅然承担起六个孩子的生活起居,督促孩子们读书上进,像欧母画荻那样教育孩子们,历三十四年如一日,终使六个孩子学有小成,成家立业。嘉靖四十五年(1566)离开人世,享年七十一岁。

袁夫人生前没能看到儿子们考取功名,但她的后代子孙却功名连绵,仕途不绝。尤其是张应宿,饱读四书五经闻名当世。他的五个儿子都有功名,长子正容为廪生;次子正脉万历恩贡生,任巩昌府(今甘肃省陇西)教授;三子正范为庠生;四子正色隆庆恩贡生,任隆平县(今河北隆尧县)教谕;五子正法为万历贡生。正脉之子鹏程,清顺治拔贡,任南阳府(今河南南阳市)训导。应命之孙锦堂,万历拔贡,任兴义县(今贵州兴义市)知县。应命六世孙硕抱,康熙五年拔贡,任庆云县(今山东庆云县)知县。

清光绪年间,张玄次子应魁的后裔一门,又出了举人张瑞桢,进士张镇芳。二公张校后裔两次辉煌,一跃龙门,文人盛矣!张氏家族第一次显达,实出于张玄立楼之功和袁氏夫人画荻之爱。张校后裔的第二次显达,则离不开张玄十三孙张锡才的奋斗。

张锡才,字广聚,张玄次子张应魁的十二世孙。到他这一辈,明初那随意开荒占地的情况早已过去了三四百年,项城历经十四五代人的发展,由原来的地广人稀走向人多地少,多数又退回到以农耕为主的小农经济。张氏家族也不例外,各分支面临家道中落的危机。当初因族人繁多,张应魁后裔一支分居于城东北高庄(秣陵东北五里半处),所以张锡才也算是高庄人,成了一个很平凡的庄稼人。

项城县志曾有记载,项地历来为泽国。汾河以南历来就有这样的传说:九里十八坡,坡坡水连波。蛤蟆尿泡尿,淹了十八坡。那时,水涝灾害严重,坡洼地中,槐草丛生,野鸭嬉戏。这种坡地春天播种,秋天一场暴雨就会颗粒无收,就是有点收入,也是种一葫芦打两瓢,谁愿意去开发呀?槐草不怕水淹,人们任由其蔓延。

槐草瓷实,有两个功用,一是烧火做饭耐燃,一是盖房做顶耐沤。如果不是缺了烧柴或者房顶漏雨,谁也看不上这自生自长的槐草。一次,城中严贡生家说:张锡才,你给我挑来一担槐草修缮房顶,我给你一百文铜钱。张锡才照做了,从中也发现了槐草的利用价值,于是每天割一大担进城去卖,就能得到铜钱一百文。这倒成了他耕种之外的额外收入。城里人喜欢这槐草烧柴,他有时一天可以送几次。

日复一日,积少成多。钱多了,张锡才就用瓦瓮装起来,埋在屋内墙根基下。十来年光景,他家环墙地下埋满了钱瓮,不知有多少串了(一串一千文,也叫一贯或一缗)。当时附近地价很便宜,不过八九百文,张锡才就找到买卖土地的中人说,你能帮我买到一份地,我就给你一串钱的酬金。中人很高兴,经常替他买地。日久,竟置地十几顷。张锡才这时把家从高庄迁到张新庄,位于城东八里半地。

之后,遇到风调雨顺,种麦得麦,种豆得豆,张锡才仓中积攒粮食几百石(一石十斗,一斗五十斤)。遇到荒年,张锡才出卖粮食,积钱数千缗。张锡才依靠勤劳致富,家业越聚越大,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他家院中有一棵大榆树,每年春天,榆叶未成之前榆钱累累,过路人都指着说,那是他家的摇钱树。

以前张氏家族曾出过三个拔贡、三个七品官(二知县、一府学教授)、三个贡生、两个八品教谕。但家道衰落之后,这些功名官职似乎就与他家无缘了。张锡才奋斗成功以后,十分盼望再现先祖的辉煌。为此,他把儿子张国安送到京城国子监读书。张国安功名虽无大成,却给后人带了个头。张国安生二子,长子张程远,任职山东郓城屯务厅(负责军屯,六品)。张程远原配夫人高氏,高氏卒,继配夫人为项城知县彭衍基(嘉庆十六至二十年)的妹妹,彭氏卒,后又配韩氏。张程远生四子,第四子张普善,太学生。张普善长子张淑颜,附贡生,太学生,候选教谕,赏五品顶戴。

张锡才二弟张世才无子,张国安的次子张致远过继给他做孙子。张致远也是饱读诗书,二十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可是彭知县竟使人示意,让致远给他送银子。这个彭知县,索贿竟然索到妹夫的弟弟头以上。张致远气愤的说:我耻以非义进身,宁落孙山外也!功名之路从此断绝。成年后,将家搬到阎楼村(位于秣陵北五里处),土地达到二十多顷。

咸同年间,捻军不断骚扰项城,张致远出资把阎楼建成环村木城,购买先进的火枪固守,捻军不敢围攻。县城被捻军围攻,张致远率火枪队助城守卫,打跑了捻军。莲溪书院破旧,袁甲三首倡兴学捐资,张致远出一千两银子。遇到灾年,张致远拿出粮食赈济灾民。做了很多善事。社会安定后,他居家课读,教育子孙早成大气。

张致远生二子,长子张大木,太学生。可惜张大木三十八岁早卒,未取大用,不能不令人遗憾。大木生四子二女,除次子存义早卒外,长子新芳、三子钧芳、四子警芳皆入国子监读书,成为太学生。二女儿嫁给袁世凯大哥袁世昌,因此与袁家结为姻亲。

张致远次子张瑞桢,字恩周,号雨埏,生于道光九年(1839),幼年聪颖无比,读书数行并下。早年得中秀才,旋食廪饩。精于天文、地理,尤其精通《易经》,旁及诸子百家,无论读什么书都带着极大兴趣精思深研;写文章精深华美,纵横恣肆,不拘一格,周围能比得上他的人极少。同县名士高积勋(字卓如,光绪三年丁丑进士,高钦中次子),才重一时,却独倾倒与瑞桢,二人经常相互赠诗唱和。高卓如曾在诗中这样称赞瑞桢:“风度端拟张九龄,沈酣子史醉六经。观书朗朗眼如月,下笔振振走雷霆。”

张瑞桢生二子,长镇芳、次锦芳(字絅庵,廪生)。夫人刘静斋出身于书香门第,是江北提督刘永庆的胞姑。兄弟俩刚会说话,夫妻二人便口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朝夕讲解书中大义,一定要他们了然于胸。因此兄弟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张镇芳,字馨庵,生于同治二年(1863),八岁入塾,孜孜攻读诗书。父亲常于书斋伴读。每当镇芳读史涉及忠孝仁爱信义之事,父亲总要大呼:“汝辈能如此,方不愧为吾子,无愧为人矣。”后来只要是张镇芳读经典诗词文赋,父亲不但危坐静听,而且对声调的抑扬顿挫稍有含混失调的地方,立即指正;发现有了错读就严加斥责;课后还要分别作文,次晨交卷。平时学习中,父亲为他立了严格的学规,如闻鸡而起,默背功课等。张镇芳背诵诗文时,向不许点灯,只准燃两只香火。这是为了让他集思静心,慢慢养成勤学强记的习惯,学业得以早成。光绪十年(1884)考上廪生,次年拔贡

张瑞桢文才这么出众,教子这么严厉,却功名晚成。他二十岁以院试第一名的成绩补为廪生,到五十五岁,中间有十一次参加乡试的机会,除去丁母忧、丁父忧两次外,他参加了九次乡试才算考中举人,真可谓皓首一生为功名。

更有趣的是,他四十六岁时曾与次子张镇芳(二十二岁)一同参加光绪十一年乡试,儿子中了解元,他却落榜了。次年春,儿子要进京参加礼部会试,老子却命儿子缓行。儿子不解,问为什么?老子说:老子已经老了,没几年的活头了,你就等一等,等老子考中举人后你再去参加会试吧!儿子也为老子感到委屈,不得不从。可是过了三年,张瑞桢再参加光绪十四年、光绪十七年两次乡试,仍然名落孙山。张镇芳却白白错过光绪十二年丙戌科、十五年乙丑科和十六年庚寅恩科三次会试。直到十八年(1892)壬辰科会试,张瑞桢不敢再耽误儿子的前程了,才不得不让儿子去参加考试。张镇芳一举成名,中了三甲九十一名进士。

张瑞桢眼看着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儿子都高中皇榜了,实在心有不甘,在儿子中进士的下一个乡试年即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秋天,参加他最后一次乡试,终于考中举人,“寒窗四十载,破壁晚登龙”,也终于遂了心愿。

明、清两代乡试、会试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考中的举人、进士则尊称主考官为恩师或座师。按惯例,士子们考中举人、进士,张榜之后都要登门拜谢恩师主考官,正式成为主考大人的门生。甲午科河南乡试主考官是刘显曾,张瑞桢应该是他门生。可是刘显曾是壬辰科殿试二甲八十三名进士,与张镇芳互称同年,张瑞桢去拜主考恩师,刘显曾怎敢以老师自居?仍按与张镇芳同年之名以侄子礼先行下拜伯父大人,一时传为盛事。

张镇芳,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等职。民国成立后,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长。1914年调回北京。次年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朱启钤等同被列为“七凶”。袁世凯死后张镇芳参与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度支部尚书,复辟失败后被捕。1918年获释,在天津任盐业银行董事、董事长。

张镇芳子嗣艰难,一妻五妾,没一人能为他生出个儿子来。无奈,于任长芦盐运使期间才将弟弟锦芳之子家骐(字伯驹)过继为子。张伯驹,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历任安武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华北文法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市美术分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著有《丛碧词》《红毹纪梦诗注》等书。

大公张训远后裔名人相对少些,他的十七世孙张淑栋,字尧松,号子和,今丁集镇陈庄人,青年时期考取廪生,光绪十五年恩科举人,光绪二十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

上文中说到,二公张校初居城内虹河下虹桥处,后裔张锡才先居高庄后迁居张新庄;张锡才的孙子张致远迁至阎楼,这样叙述最终目标不过是为了落在张镇芳、张伯驹父子身上。其实,大公、二公的后裔子孙人口众多,多次向外迁徙,遍布中国十九个省和沈丘、项城、淮阳、周口、西华等市县的二百多个村庄,总人口超过六万之众。

张氏家族也人才辈出,先后有167名秀才,27名贡生,4名举人,2名进士,这可以与王寨王廷谏家族相媲美。与项城袁世凯家族、高钊中家族、田作霖家族并列称为晚清项城四大家族,成为中原一带盛名远播的官宦之家。

同类推荐
  • 千古大帝传

    千古大帝传

    看一名普通高中生如何在历史河流中生存并一步一步走向巅峰,迎娶白富美,当上古代CEO。
  • 无双城主

    无双城主

    当此乱世,群雄逐鹿,无双城主带你笑傲天下!
  • 魔军神

    魔军神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天下英雄出我辈,风云人物看今朝。这是汉末?这不是汉末?无论是与不是,挽救民族都是我辈之必须。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明末特使

    明末特使

    ’特使到,流民笑,安心种地吃得饱‘这是流传祟祯十一年末的一首民谣。祟祯一时心血来潮,让明末多了‘流民安置特使’这一道官衔。尽管是无品无级,连起码的俸禄都没有,奈何文德生属于是有了阳光就能灿烂的人,照样当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他从收容流民入手,操练庄丁,收编官军,降伏流寇。打得多尔衮满地找牙,逼得顺治小儿出家当和尚......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热门推荐
  • 战武大道

    战武大道

    紫穹大陆!鼎盛的战道文明诡异消失!金色的叶片~空白的记忆~神秘的字诀~!诡异的魂珠且看平庸少年如何,搅动大陆风云,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
  •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悍妃天下,神秘王爷的嫡妃

    悍妃天下,神秘王爷的嫡妃

    【本文已签约出版】简介:未嫁先休再赐婚,她与他成为京中最大的笑柄,因为他们是绝配的废物组合!新婚大堂,宾客嘲笑。喜帕之下,她挑起红唇,素手翻转,瞬间便掐住那人的脖子,语气轻轻地说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南阳候世子可还记得,今儿早上从你房中扔出的娈童尸体?战火连天,她被逼落大海。他指天发誓:她若不还,他屠尽天下人为她陪葬!——他是大燕国手握重兵的废物王爷,身残面毁性情阴郁!却无人得知,他身残之下拥有怎样强大的力量,他面毁之颜是何等卓绝!她是大燕国第一废物太师府千金,一张丑颜胸无点墨!世人却不知道在她废物的同时,手中握着庞大的消息来源,更无人得知她便是那天下间绝世的第一公子!——本文,女强,男强,强强联手!打小鬼,灭小强,夫妻同心振朝纲!妖妃完结文种田文:《霸气村妞,种个将军当相公》http://www.*****.com/?a/757452/index.html新文《艳绝天下,王的蛇蝎毒后》http://www.*****.com/?a/1188850/
  • 尘诀

    尘诀

    启宁大陆的存在是不是特殊的原因,无天之日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力天尊看似游戏似的让宁初平重生到底有着怎样的盘算;神秘的不会变老的小饭馆老板娘,永远晚上不给力的老板,他们两人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梦浮笙、易追悔、楚帅等手足兄弟又会谱写怎样的传奇;雨笑尘又会与晨璃留下怎样的纠葛;当拾回前世种种,雨笑尘会不会选择重回宁初平的身份;且看一根烧火棍,如何陪同雨笑尘人间笑傲五百年。且看今生雨笑尘如何一步步走到巅峰,用一根普通却又无敌的烧火棍将一个个惊天秘密揭破,铸就一代凡人神话。轮回殿寻后世路,天道宫问长生术。遍寻道界无大义,偶落凡尘得真一。观三百年雪落松涛之隐,品一千载雨笑尘平之浮。从此长生术里无长生,轮回路上无后世。----《何须长生》
  • 云的笔记

    云的笔记

    世間師独家作品《云的笔记》加入了火爆漫画《火影忍者》以及《东京喰种》的元素,《东京喰种》主要体现在第三部!至少每周更新一话!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唯我天煞

    唯我天煞

    战为修,逆则煞,天煞武神,武动乾坤,天下修士,一念可灭。少年杨重,得煞灭戒,踏上了杀戮之路,只为一笑天下间,超脱于世俗!煞灭戒,一切煞灭,皆为虚无,苍穹可煞,天地可煞,雷可煞,火可煞。煞灭戒,唯我天煞!仙界一年,煞界一万年,神界一年,煞界一亿年,只为她,唯我天煞。
  • 荒古遗珠

    荒古遗珠

    人生在世,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试问这世间,何为天!何为地!何为人。。。故事遍是从一枚石珠开始的。。。
  • 魔尊异界纵横

    魔尊异界纵横

    魔界魔尊姬天,因一件顶级神器被众魔界大鳄联手导致陨落。重生异界大陆。斗气魔法纵横的世界,姬天如何以重修之身,超越异界精英。他能否寻到回归仙魔界的路修真与异界的完美交融。尽在《魔尊异界纵横》PS:看完觉得爽的,收藏一下,一张推荐票即可,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码下去的动力!---冷裤
  • 做人要有原则 做事要有方法

    做人要有原则 做事要有方法

    人生在世,无外乎做两件事:做人、做事。这两件事需要我们穷尽一生来学习和领悟,努力做到:做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若原则不倒,心诚者,人亦诚而应之;若方法得当,志远者,则千百事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