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白起呢,他早有了全盘计划,赵国这五十万大军,已是他盘中餐矣!
第一步,诱敌。白起先派出一支千人挑战部队,渡过丹河,前去送死!
赵括早就等着这天了,他一点儿不客气,带着数万赵军,身先士卒,朝山下攻去,秦国这区区数千部队自然不是赵军的对手,没两下被打了个惨不忍睹,最后只剩下百名残兵逃回丹河西岸。赵括大喜,王龁果然不是我的对手,此时再不趁胜追击,更待何时?
于是赵括令冯亭所部五万上党军留在东垒大本营看守粮草与辎重,然后亲率四十五万赵军渡河朝秦西垒恶扑而去,直到此时,他还不知道与他对阵的根本就不是王龁,而是另有其人。
一切都很顺利,丹西山下的秦军一触即溃,跑得比从前在伊阕裸奔时还快,根本就不像天下人所描述的虎狼之师。
赵括现在没有时间怀疑前方是否有埋伏,事实上,他也根本不怕任何埋伏,王龁不会是妄想包围他这四十五万大军吧,除非秦人有百万大军,否则这根本不可能。
是啊,如果是王龁,当然没有这个胆子,但是打起仗来天马行空的白起却不一定了。
事实上,白起还真的就决定用手上这五十万秦军去包围赵括的四十五万赵军,
我想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跌破眼镜了,五十万包围四十五万,这怎么可能?任何一个冷静的军事家都不会做这种傻事儿吧,白起疯了吗?
没错,白起是疯了,他本身就是个战争疯子,赵括在冒险,他又何尝不是在冒险呢?但是他拥有比赵括更多的冒险本钱,那就是——他的两支奇兵,以及一个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
事实上,他老早就派出了一支25000人的轻车部队,由司马梗率领,沿河北上,然后折向东南,迂回到赵军大营的背后,截断了赵军与邯郸大本营的联系。
另外,白起还派了五千骑兵,由蒙骜、王翦率领,避开丹河河谷内的四十五万赵军,迅速的强行渡过丹河,从正面朝冯亭防守的赵东垒大本营攻去。
轻车部队与骑兵的好处是速度快,这样就算半路被发现,赵军再想退回去,也已经来不及了。
如此一来,赵军就被分割为二了,一边儿是丹河河谷里足有四十五万大军却没有粮草的赵括军,一边儿是有着大量粮草辎重却只有五万兵力的冯亭留守部队。
两支奇兵站稳脚跟后,白起又不断在两条线上增兵,最终夺下了丹河东面大批赵军阵地,正式完成了对赵军的分割合围。这下子可糟糕了,赵括是有兵无粮,冯亭是有粮无兵,战事是急转而下,此时此刻,赵括有理由怀疑,他的对手绝非王龁,而很有可能就是……
赵括不敢再想下去,现在他只能速战速决,在粮草用完之前,击败丹河东岸的秦军主力,然后回师与冯亭夹击秦军的这两支奇兵,方可挽回颓势。
这个战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秦军分了不少兵去抄赵军后路,其丹河西面防守一定空虚,赵括四十五万大军全力猛攻,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可惜,白起没有给赵括这个机会,他竟然学起了廉颇的龟缩战术,日夜不停的增修壁垒,将丹西防守的无懈可击,甚至比从前的廉颇还能守。
攻,则动于九天之上;守,则藏于九地之下;白起用兵,可谓出神入化了。而以几乎同等数量的兵力成功包围赵国五十万大军,更加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括万万没有想到,他从前一直嘲笑廉颇的龟缩战术很烂,而今,他却被同样的战术给困住了,秦丹西之垒急切之中无从下口,粮食又快用完了,怎么办?只好移军回去复夺东垒了。
白起嘿嘿一笑,赵括刚一反身,大批秦军轻装部队(手执戈矛,不束铠甲的裸奔部队)即出西垒击赵括后身,牵制赵军对东垒的进攻。东垒秦军则筑垒据守,加以弩骑兵在侧翼袭扰,搞得赵括首尾难顾,晕头转向。
赵军彻底晕了,赵括军被夹在丹河河谷之内,进退不得,冯亭军则困守在大粮山上,无所适从。坐拥五十万大军,仗打成现在这般模样,其实也不能怪赵括,怪只怪白起太变态了!
军法所谓“居险用险必内溃(赵括居于险地再冒险,则军心不稳),居易用易必外蹶(白起居于平地若不出奇兵,则必然被击败)”,然也。
长平之战到这里,赵军等于已经输了一大半,然而赵括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他仍自信满满,在丹河谷里重新筑壁,一面坚守,一面寻找机会突围。
此时此刻,赵括还有机会,东西被夹,南北却还有些漏洞,只要秦军有一路被突破,白起就会满盘皆输。w
现在,时间就是生命,赵括日夜不停的突围,白起日夜不停的修垒,你突破我一层垒,我就再加修一层垒,你冲我堵,你争我夺,很多阵地经常是一日几易其手,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这是一场如梦魇一般的恶战,秦赵二国士兵的鲜血将丹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丹河,河水一**的红透,红的令人双目晕眩,全身发冷。
可以说,长平之战,就是一台人肉绞杀机,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魂断长平,一天又一天,似乎永远没有一个了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