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主既是诚心来求平安符,理应知晓,万事万物皆有缘法,不可强求。”
“大师,求您救救我的孩子……”
听到空渡禅师的话语,作农妇打扮的女子急了。她抛下田中的农活和尚未吐丝的家蚕带着看似康健却被村里的巫神指出有大凶之兆的孩子千里迢迢赶到嵩山求平安符,在叩首一千余台阶后终于见到了以普度众生为怀的空渡禅师,却不想,连空渡禅师都无能为力……
“娘亲,老和尚说不定在骗你呢!我好好的,哪里就像有病的家伙了……”
在一旁垂手等候的少年心存不满,但碍于此为佛门圣祖空渡禅师的佛舍所在地,只轻声嘀咕了几句,没有去反驳娘亲所说的任何一句话语。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已经闭眼诵念佛经的空渡禅师听到了少年的自言自语,没有阻止门人做出请的动作,心肠却是软了,“百善孝为先,施主,您要的平安符,就在您孩子的身上。但是否能助其逃过一劫,却要看造化了。”
“多谢大师!”
农妇喜极而泣,拉着少年向空渡禅师跪谢后,随着门人指引,出了山门。
“师父,他鬼物缠身,命不久矣,何以解作平安符?”
农妇和少年已经走远,侍奉于空渡禅师身旁的努力降低了存在感的小和尚,却心有疑惑,百思而不得其解。
“谁说鬼物就一定害人呢?它既能随那少年来这佛门圣地而未被净化以投入转世轮回,就自有其命数可循。吾等草芥,袖手旁观罢!”
低声诵念起大自在心经,空渡禅师闭了眼,静静守候着下一位有缘者的到来。
“逍遥,你且随那农妇和少年去看看,若不违天命,将那少年带回来吧。他有慧根,本应皈依佛门。”
良久,空渡禅师却又睁眼,吩咐了解开疑惑却不曾离去修行的弟子,去往千里之外,看一场红尘旧梦。
“是,师父。”
逍遥清亮地答应了声,退下收拾行李。佛舍里一声阿弥陀佛,不知道尽了人世间几多沧桑……
“娘亲,若那老和尚是胡诌的,你也信吗?”
嵩山下,官道上,少年鼓着一张包子脸,气呼呼地坐在驴车上,小声地抱怨着娘亲的迷信。
“成因,出家人不打诳语。大师说了,平安符就在你身上,这身衣服你可要好好地给保管好,指不定哪天就能救了你的命……”
“好了娘亲,孩儿知道了。”
无心去听娘亲的唠叨,少年爱不释手地把玩着前几日自己缠着娘亲从一摊上买来的玉饰。
嵩山佛舍,佛门重地,不染红尘。在上山前,娘亲就让他把玉饰收进了袖中。他不乐意,也不愿违背娘亲的意思,就悄悄拱手站在娘亲身后,手中还是在抚摸着玉饰,面上却不露出半点欢愉之色。
莫非,这玉饰,就是师父所说的平安符?
远远吊在农妇母子二人后头,小和尚逍遥摸了摸自己的光头。
师父曾说过,美玉养人,也易招魂。可听女施主所言,村里的巫神早在六月前就给小施主下了定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红尘琐事,实在是千奇百态。
以小和尚的修为,他只能勉强看出小施主周围有黑气和祥瑞之气相互追逐和环绕,想要再让他弄清楚什么,却是不可能的了。
也不知师父让我跟在二位施主后头,到底是何用意……
唉,算了,师父有何用意,到时便知。
晃晃悠悠地吊在二位施主身后,逍遥进入了坐禅时的空灵状态,只凭那小施主留下的一缕气味,远远地跟了去。
这一跟,就是半年。待农妇与少年回到自家的小山村时,冬日已去,夏日又来,却又是一个农忙时节。
农妇每日忙进忙出,少年每日读书玩耍,小和尚原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跟上,顺道看看那巫神是何方神圣,如今除了修行,他也失了时时跟着少年的兴致。
却是一日,安静宁和的小山村,突兀地喧嚣起来。村里的祭司在一年的中秋之日,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沉寂许久的巫神,再次出现在村民的视线中,每日缩在黑袍之下,挨家挨户地为村民占卜吉凶。
求到平安符后,农妇放任了少年的自由,如今巫神出关,农妇也只是如往常般在田中或家中劳作,一直在修行却分了点心思看着那少年的小和尚逍遥心里却是咯噔一下——糟了,中计了!
懊悔自己为何不全心全意看着那顽皮却孝顺的少年,小和尚急急忙忙去到了村里的小河边——在村里的又一次祭祀后,河里飘起了一具被泡肿的面目全非的尸首,闻讯赶来的农妇却是一眼认出,这是她前几日说要外出游学的孩子。
清澈的小河底部,一块玉饰,四分五裂地散落在河床四处,玉饰碎片上,仍隐隐有黑气环绕。
怪不得那鬼物能逃脱佛门圣地!
小和尚看着少年的尸首,怒极攻心,却是蓦然明白了那鬼物设下的骗局!
听着农妇抱着腐烂的尸首痛哭,小和尚心如刀绞,眼前一黑,醒来时自己却仍在嵩山空渡禅师的佛舍里,不曾移动过半步。
“师父?”
逍遥有些茫然,刚刚自己经历的,是梦境,还是前尘过往?
“为师替你重新塑造了一副躯体。”面带慈祥的笑容,空渡禅师怀着慈爱的目光看着满脸茫然的弟子,“万事万物,自有缘法。你若不信那巫神言语,你若不贪那便宜玉饰,你若不放下那红尘过往,又如何得以自由?孩子,你可想通了?”
“师父的意思是……”
感受着自己新的充满生机的身躯,逍遥眼中迷惘之色渐去:“谢师父指点,逍遥明白了。只是,那平安符……”
“美玉养人,即意平安。但身外之物终究是身外之物,那巫神就是看中了你的贪性,才会设局害你。那****若不去拾那掉落河中的玉饰……唉,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为师累了,你且下去吧!”
“谢师父解惑,弟子告退。”
重新获得了生命的少年成因,哦不,应该是弟子逍遥走出了空渡禅师的佛舍。屋内,空渡禅师手中却握着那本应埋骨河底的玉饰,幽幽发出一声叹息。
万事万物,自有缘法。老衲不舍人间难得见得慧根的孩子死于鬼物之手,托人送去这玉饰,却不想,反而害了这聪慧的孩子……
平安符啊平安符,世间本无此物,又何来平安,只是不要贪心而已。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