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好久没来过城里了,记得上次来的时候还是收过玉米的时候,自己不养牲畜,就把玉米卖给同村的刘老汉家,把自己的卖玉米的钱连带自己前几个月挣得工钱都一起放到了城里的大姐家,他自己不知道怎么去银行存钱,听同村人说的钱放银行能多生钱,这些年就把钱都放到了自己大姐那。
老五大姐在城里有自己的生意,一个小饭馆,原先老五父母都在的时候养了几头猪,老五有事没事的时候过来吧客人吃剩下的泔水弄回去喂猪,父母去世后猪也不再养了,老五也就没再来过城里,老五先去计生委对面的那个小饭馆里,正值中午客人比较多,大姐、大姐夫都在厨房忙碌着。老五大姐看到老五抱了个孩子的时候也是很吃惊,手头的活也停了下来。
“强!你咋抱了个女娃。”大姐很吃惊的问道。
“捡的!”老五回答道。
“你能养活了,自己都顾不住自己,在这等着我给你弄点吃的。”大姐说完就跑回了厨房。
餐馆过完年刚开业没多久,前个把月没啥人,最近生意刚刚好了起来,她一边帮着丈夫配菜,菜炒好自后给客人端上去,然后趁机把旁边结过账的客人桌子给收拾下。一直忙了一个中午,才想起自己弟弟还没吃饭在外面等着,赶紧炒了一个青椒肉片打了碗米给老五端了过去。
看着老五吃完饭,老五大姐也是一阵心疼,父母过世的时候留的钱还有平时强子送来的那点钱都被她用在了经营这个餐馆上面。老五脑子不灵光,爹妈临走的时候还特别交代,老五不会挣钱这些钱留着给老五办事用,自己这个做大姐一直只顾着如何去赚钱,却一直也没想过这些事情。最近来吃饭的都是各个局子里的人,他们吃饭向来都是打欠条。要了一个月欠了一千块钱的饭钱才给了三百块钱,也让她感到生意太难做,慢慢的老五的钱,父母的钱都被周转了出去。
“这三百块钱你先拿着,过几天我再给你送去点。”大姐从里屋出来对老五说道。
又从冰箱里切了一大块牛肉给老五找了个塑料袋包着,还有一大堆小孩子的旧衣服。
“姐,上过学,起名字。”老五说道。
“我家大妞黄雨,老二叫黄奇,你家孩子就叫黄雨琦吧。”大姐说道。
老五从城里花了五毛钱从城里坐到了镇上,自己抱着小雨琦慢慢的往家走去。
到村上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村子上的都已经吃过了晚饭在碾盘那聚着,看到老五抱着孩子从村口走来,大家都是一阵阵的嬉笑声。
“老五!从城里刚回来啊!”村上的李奶奶问道。
“恩!”老五应声道。
“听说老大在城里开饭馆,生意咋样啊!”紧接着一妇人问道。
老五没理她抱着孩子往自家的院子走去。
“瞅瞅!可不是自家有个城里的大姐了,德性的!我听说啊,他那大姐在城里租了个还没咱家灶火大的地方住呢。”妇人继续说道。
“你知道个啥,那叫创业,再怎么说也比你在家天天东长西短的说说这说说那强。”二婶不厌烦的说道。
二婶小时候也是被人过继到自己现在父母那边的,心里时不时的总对那些没人养的孩子有些触动,同样的二婶也很敬佩那些勤劳吃苦的人,虽然说黄老歪一家子都是闺女,一个男娃还是个二弦,但是老五的二姐,三姐结过婚孩子差不多大的时候都去南方打工赚钱,听说她们的日子过的还不错,总比村上这些就知道在家好吃懒做的强,天天没个正事东家长西家短的。
老五还有个四哥,前头仨都是闺女,一直要就要了个男娃,老四前几年在建筑队工作,这几年不是流行出海打鱼,老四就跟着去了。老五学啥啥不会,只能去河西淘淘沙,帮人装装车,倒是也能养活住自己。
老五把二婶喊到了家中让二婶先帮忙照顾下孩子,到了小卖部买了三斤鸡蛋,这时候鸡蛋还是比较稀罕人的,没有养鸡场,鸡蛋的供应也是靠家家户户养的那些柴鸡。村子上有专门收鸡蛋的人一个多少钱,老五以前也干过收鸡蛋的事情,但是总是自己收到的鸡蛋卖到小卖部的时候都要赔几块钱,所以就没再干了。
老五按照二婶的吩咐,把鸡蛋打到碗里搅拌均匀,放到锅里面蒸,出锅后连老五都有些馋了,在里面放了些糖加了点小磨油,老五一口口的吹凉后往小雨琦的嘴里喂。
“你家娃真有口福,我家栓子小时候我可没喂过他奶粉鸡蛋。”二婶说道。
小雨琦吃的很香,嘟哝着小嘴,打了一个小嗝。老五继续拿着小铁勺子往她嘴里塞,小雨琦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老五也感觉到了不知所措。
“哪有你这么喂孩子的,都吃饱了还喂。”二婶瞪了老五一眼。
“以后一个鸡蛋就行了,你打这么多大人也吃不完啊!你自己吃了吧!”二婶说道。
二婶走后老五抱着孩子在屋子里走了起来,一会哦哦的,一会呜呜的。这是他在村子里看到那些妇人这么看孩子的,自己也就跟着学了起来。
知道小雨琦慢慢的闭起了双眼老五才把孩子放到了床上,自己去灶火蒸了个剩馒头,找个颗大葱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