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集讲到了汉王刘邦为什么要二夺韩信的兵权,那么我们由此也产生一个疑问:此时的大将军韩信军中有士卒多少人呢?很奇怪,这个军队的人数在历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让我们从一些侧面的史料中来大胆的逻辑推理一下韩信的军队人数:
1、《资治通鉴》中记载:“汉王得韩信军,复大振。八月,引兵临河、南乡,军小修武,欲复与楚战。”和“汉王听其计,使将军刘贾、卢绾将率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
这里边有几个词,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下,“复大振”刘邦在得到韩信军权之后,军队的士气大振;
“欲复与楚战”刘邦刚刚才经历大败,为什么现在敢去找楚军交战复仇,俗话说的好:有了资本,腰杆也硬。刘邦在得到的韩信军队人数不在少数。
之后是“使将军刘贾、卢绾将率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这边直接写了刘邦敢于分兵二万人,去进攻楚军的腹地,袭击楚军的后方。足见刘邦得到的韩信军是人
多势众的主力大军,不然也没法分兵。
2、根据前面的分析,前面我们讲到韩信军在背水一战中,汉军只有1万多人。兵力并不多,虽然大胜了号称20万的赵军,但是赵军总不可能都被汉军杀了(即使赵军是块豆腐,也噎死汉军),其实赵军大多数都是逃跑、溃散的。那么这十几万赵军溃兵又去了哪?
我们可以从后面的李左车的计策中推理到,这些赵军除了当场被汉军俘虏的一部分,之后韩信实行的是招抚政策,主要是安定赵国的内政、对百姓实施休养生息;对军队抚恤士卒、收编部队······从这些,我们可以做出大胆的推测:这些逃亡的赵国士兵极有可能大都向汉军投降,被韩信改编(当时天下大乱,很多百姓都被饿死;当兵至少能吃粮,还能立功得赏,至于为陈余出力还是为韩信卖命,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3、从时间上看。韩信是在汉三年十月开始灭赵,一战灭赵,等到了汉三年六月时,韩信在赵已经待了8个多月,在此期间,韩信不断的招兵买马,安抚赵国内政,军队扩充到几十万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因为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那么这些也只能从侧面说明一下刘邦夺取韩信军的之后的形势,也只能证明韩信军队人数不少。具体的人数还不知道,我只能做个估计:韩信军应该有人数25~30万左右(只是我个人意见,没有明确的史料支持)。
汉王刘邦来到修武之前是腾公夏侯婴这数十人的随从,狼狈不堪;而现在,刘邦终于开心的笑了,因为他又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这次他又带领了二十几万的主力大军回到正面战场。与此同时,刘邦封韩信为相国(军权都夺了,总要给点甜头,那就给个虚职吧),还给韩信布置了一个艰难的任务——攻齐。那么韩信在自己的主力大军被夺的情况下会怎样做?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