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我们讲到了韩信的成功之谜,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韩信的失败之谜。我觉的韩信的失败既是必然也是偶然。
一、必然的原因是:
当时是封建社会,中央君主集权制开始发展起来,历史的走向是:权力越来越集中在皇帝的手中,而大臣的权力也开始逐渐被削弱、分化、制约。皇帝是不会允许有些藩王、朝臣的权力威胁到中央,为了巩固皇权,保卫刘家天下,皇上一定会处理他们。韩信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其他异姓王和功臣也一定会受到处置。用明太祖朱元璋的话来说就是:“为了江山社稷,元帅也可杀。”所以,无论韩信的性格是张扬、傲气,还是内敛、韬晦,他都必将会受到处置,必然会失败。
二、偶然的原因是:
(1)请封齐王
大将军韩信在两战定齐之后,他就做出了一生中的最大的错误——请封齐王。为什么说是呢?因为这件事直接就导致了刘邦、韩信二人的君臣离心。
想当年,刘邦在韩信最困难之时,提拔韩信于行伍当中;坐则同席、行则同车,二人关系如鱼得水;之后,大将军韩信为报刘邦的知遇之恩,率军暗度陈仓,平定三秦,称霸关中;在刘邦彭城大败之时,又是韩信奉命于危难之际,率领举国兵马,与项羽在京、索大会战,一举拯救了刘邦,拯救了大汉;后来,韩信为大汉北上灭魏、破代、下赵、降燕、伐齐,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现在,却只剩下了彼此之间的利益。韩信虽然被封为了齐王,可是他失去了更多,失去了刘邦的信任,这件事标志着韩信与刘邦二人君臣关系的破裂,刘邦此时以过人的机变能力,忍一时之气,等待时机,打算秋后跟韩信算账。
(2)固陵迟约
刘邦和项羽决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项羽率领楚军西归,可是刘邦之后背信弃义,继续进攻楚军,而且还给各路诸侯都定下了约定,在什么时间、地点会合,夹击楚军。可是其他的诸侯都没有按照约定到达,使得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的大败,刘邦只能深沟高垒,防备楚军。
那么导致刘邦固陵大败的直接原因就是各路诸侯的按兵不动,因为韩信是实力、势力最大最强的,拥有几十万人马,是绝对的主力,其他的诸侯只是小喽啰了(次要责任),刘邦也理所当然的把自己兵败的责任归咎于韩信没来了,刘邦认为自己当然是没有责任的,所以,在刘邦的心中对韩信的恨又深了一层。
那么韩信为什么不按约定出兵呢?这边有几种说法:
(1)刘邦先前封韩信为齐王,只是暂时的虚封,没有明确这个齐王管辖多大的地方,韩信在等待刘邦的明确分封,这是韩信的贪心,他想成为掌管三齐之地的齐王,也就是说韩信想要借此跟刘邦讨价还价,获得更大的筹码。
(2)韩信害怕了。怕什么呢?原来是齐使回来时跟韩信说了,刘邦一开始十分生气,破口大骂。是听了张良、陈平的劝说之后才改口封韩信为齐王的,也就是说刘邦已经开始忌恨自己了。所以韩信害怕,不敢立刻出兵,其实也是暗中试探刘邦是否真心分封自己为齐王。直到后来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大肆分封诸侯王(给了韩信更大、更广的封地),以此获得各个诸侯王的支持,消除他们的顾虑,韩信这才出兵助汉的。
无论是哪个理由,刘邦已经开始防范、忌恨韩信了。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导致韩信失败的偶然因素呢?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