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夷军误入敌军圈套,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夷国将领屋光战死,明德重伤,天门关都尉柳扬风率众突围。
大军安寨扎营,防御甚严。闻通州之战大败,军中众人莫不是脸色凝重。屋光,一个如此骁勇的大将,在离北国京都如此遥远的通州城外,便止住了他前进的步伐。
夷国士兵听闻,无不痛而泣下,誓为之报仇,十万人马对十七万大军,怎能全身而退,柳扬风、明德可会归来?
虽知这极不可能,但军中将士仍不肯放弃,姚若与肃衮等将领坐于主帐中,等待着探路兵的消息,如今军中只有十万人不到,不敢轻易出击。
“这次,是我们太轻敌了,不然屋光也不会……”肃衮身披铠甲,似乎随时准备着跃上战马,前去杀敌,话说到一半,不由住了声,隐有哽咽之声。耶律沉默着微侧过头,面上隐有泪流下。姚若不禁动容,并肩作战多年的兄弟,一朝丧命怎不令人心伤。
崔易看着帐外,面上辨不出悲喜,缓声道:“没想到萧延还有如此谋略。”姚若不禁忆起那个变幻莫测的男子,笑容时而清澈时而邪魅,他如此心机,便是为了登上那帝王之位么?
忽听帐外欢呼声在寂静中响起,一阵轻疾的马蹄声传来,直到大帐外方停下,一个探路兵翻身下马,难掩面上喜色,单膝跪地,声音激昂,“王后,各位将军,柳都尉和明德将军回来了,就在营外十里,马上就到。”
帐中四人同时站起,肃衮和耶律不等探路兵立起,已冲出了帐外,崔易面上难掩欣慰之色。营外,所有士兵都已整整齐齐立着,不管健康的,还是负伤在身的,皆扶携着立在营外,十万大军,出营相接,静静等待着。
姚若与崔易立在最前面,耶律与肃衮带着一队人马已驾马前去迎接。回头看看那些兵士,不论是夷国还是北国的兵士,皆斗志昂扬、翘首以待。这一切,皆只因柳扬风的归来,而不论他们是成是败,那样的险境下归来已属不易。
马蹄声越来越近,兵士的欢呼越来越高亢。
姚若不自觉握紧了双手,指甲陷入手心仍不自知,心中涌动着难言的情绪,是感恩、是庆幸、是激奋还是欣慰,她自己都不知道。
近了,柳扬风一马当先,一身银甲闪着微光,单手持缰,马背上还横卧着一个人。姚若知道,那定是屋光。
其后,肃衮与耶律行于明德两侧,扶着马背上摇摇欲坠的明德,三人并辔,只是少了一人。后面是骑兵和步兵,在姚若微模糊的视线中缓缓行来。
行至营前,已有不少士兵迎了上去,悲怆着接下柳扬风马上的屋光,托着他的身体走到营中,放入一口薄木棺柩。他血污满身,却神态安祥,胸前、背上盔甲尽碎,刀痕戟印无数,已血肉模糊。不少夷国士兵跪在棺前,咬紧牙关,却仍忍不住泪落如雨,他们敬之爱之的将军,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此刻再见他时,他却已永远闭上了双眼。
柳扬风翻身下马,满面尘沙,一身银白盔甲已被血迹微微染红,臂上受了伤,整条袍袖已被浸红,深深浅浅的殷红,在姚若眸中漾开。
姚若不敢想像,他领着身后的将士,带着战死的屋光将军,是如何冲出重重包围,摆脱大军追击,那些惨烈的情景,她不敢去想,亦不愿去想。
放眼望去,归来的士兵谁人不是血污遍身,眉目间闪动的却是不惧与坚强。
姚若眼眶微热,几欲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