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书院门口聚集了不少夫子学子,带头迎接的是一身灰色儒裳的山长洪言,突然间一群侍卫簇拥着一身玄衣锦袍,面色严峻气质清贵的青年男子。
洪言一看,眼睛一亮,连忙走向前去恭迎:“恭迎襄王殿下!”
“恭迎襄王殿下!”
上官景看着一群儒生向自己行礼,面上的气势缓和,多了几分温和之色,虚扶着洪言道:“不必多礼。”
“谢殿下!”
“殿下此番辛劳,随老夫到里面休息,如何?”
“有劳!”襄王语气疏离。
“殿下客气!”洪言便随着上官景身后。
筵席之后,上官景左右环视了一下内堂之中,目光一闪,“听说武大将军的独子也在书院之中,而且才华出众,是有这回事?”
洪言一动,面上还是爽朗之气,“回殿下,您说的是武妍吧?确实有几分聪慧。不过孩子心性,尚未定性,难以服众。”
上官景深意其中的意味,其实他只是随便试探一下,没想到这武妍倒是有一身好本事,言语间可见洪言的维护。
“是吗?此次文术会山长可有人选?”
洪言面色变得严肃,“殿下,这书院中确实人才济济,一时半会选不出。不知殿下可有对策?”
上官景把目光投向一旁闲情自若的顾函,“顾先生,你有何想法?”
顾函抬眼看了上官景一眼,“殿下心中自有安排,在下之言只不过是画蛇添足。”
“是吗?”上官景眼神晦涩,面色如常,让人看不出所想。
还是一旁的月兰按耐不住开口道:“殿下,您应该对此次的夏国的学子的性情有所耳闻,不知能否告知,还有应对之法。”
顾函看了一副急不可耐的月兰,眉头一皱,这性子怎么还是如此冲动?不是私下说要有君子风度吗?如此这般口不择言,怕是引起对方不快。
毕竟作为一国皇子,身份尊贵,这点无容置疑,但是无人喜被人道破心思。既然陛下派了襄王来主持这次文术,自然不会让陛下失望,一定会有所准备。刺探中山书院参加的学子,就不言而喻了。
大家知晓是一回事,但自作聪明恐怕会视为不知轻重,不知尊卑,不把对方放在眼里。
果然,上官景面色一冷,瞥了一脸急的月兰,“月公子,好久不见!”
月兰不是个不识眼色的人,见自己刚才的话惹到他了,讪讪道:“殿下,月兰知错了!不过殿下如此仁厚,一定不会跟我一般见识。”
顾函抚摸,果然不能对月兰抱有希望。
“殿下,月兰性子急躁,早闻殿下文武双全,谋略过人,所以才有这般狂言。还望殿下不计。”顾函颔首拱手行礼。
月兰一听,便知自己得意忘形了,既然是皇家人,自己这番逼问,怕是认为自己乱了尊卑不知礼数,面色一慌,立刻反应过来,“顾兄所言极是,月兰性子急,还请殿下莫见怪。”
上官景既然是皇子,并不是那种没风度之人,“顾先生之言,本王是那种小气之人?”
“殿下误会,在下无此意。”顾函从容以对。
“哼!”上官景冷哼一声,不再理会,“这中山书院派有四人,一人称为鬼才,出题刁钻古怪。一人称为棋魅,下棋如用兵布阵,下法如鬼魅般出其不意,让人沉陷其中。一人善琴,琴声造诣高超,绕梁三日。一人善画,画似真似幻,世上无人能及。”
“这看起来倒是很难应付。”洪言面色凝重,这些人看起来各有千秋,而且是独领风骚的人物。这些学子之中确实有能力出众之人,但如此这般厉害人物,很难有胜算。对方如此兴师动众,恐怕是想看骊山书院的笑话,或者在往上是嘲笑魏国无人。
“确实如此。”上官景也陷入了沉思,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我倒是有个人选。”此话一出,大家的目光被引了过去。胡学正笑着应对。
“胡学正,说说看。”看到上官景兴味的样子,洪言向胡学正示意道。
“你们觉得武妍如何?一入书院就名声大噪,这里谁不认识他?性子机灵,随机应变,而且想法独特,我想若是让她出场,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胡学正挂着温和的笑意。
听了胡学正的话,大家对视一眼,陷入沉思。
还是洪言先开口道:“武妍倒是可以考虑。”
顾函看了胡学正一眼,刚好目光相撞,对方给顾函一个笑容,顾函面色一沉。他知道以武妍的资质,表现,想不出场都说不过去,但心中还是略有不安。尤其是……
“武妍?山长刚才如此谦虚,看来武妍确实有能力。而且本王见过武妍,他的表现确实出色,那本王就钦点武妍。胡学正还有其他人选?”上官景在说到武妍时,眼里闪过一丝冷光,现在不能动她,但以后就不会这么好的气运了!
“这学子当中出色的倒不少,若如让师者选之,大家都有为书院争光之心,恐怕有为公平。不如就让学子们自荐,由武妍为此事负责。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上官景用审视的眼光打量着胡学正,见他不卑不亢,丝毫不因他的气势吓倒,心中升起一丝狐疑,这人……
“既然如此,那就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