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我们真的要去骊山书院?”小童背着一个大包袱,手上提着一个往马车里带。
武妍笑着点了点头,她那样子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吗?想着敲了一下小童的头。
小童是府中的家生子,厨娘的儿子,长得普通,性子单纯憨厚,柔姨对他很是放心。原本是小圆子跟的,但柔姨说不太方便,还是小童跟着好。这书院里风气好,虽是女子身份,但只要小心谨慎,出不来大事。何况,凤凰楼一事严老亲自上门之后,不少人如影随至地来到将军府打探,让人不甚其烦。干脆如了严老的话,打包送走。
哎!武妍叹了口气,都说有老师的孩子像块宝,到她这里怎么成了棵稻草了呢?还以为有什么秘宝藏了多年的好书给自己呢,原来是一甩手把自己丢到书院里改造去了。美名曰这骊山书院的山长是他弟子,也就是她师兄,师兄带师弟再好不过了!衰!她真想糊他一脸!这明显是到手后,不珍惜了呗。早知道当初就应该好好装逼。
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容易丢弃,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同理啊!
对甩开她就走人的方式,武妍表示鄙视。摸了摸怀中的玉佩,质地一般与顾函身上的那一块到有几分相似,不同的是玉佩上刻着“妍”字,是严老临走前甩给她的。
严氏门徒,这倒也不错。武妍眉眼弯弯,随着小童进了马车内。
大约两日的行程,武妍便离开了繁华的京城,过路上许多小村落都是颓败的境况。当前治世算是不错,不过由于多年的外戚专权,滥用职权,结党营私,买卖圈占土地,随意提高土地税收……就算是在风调雨顺也经不住这样剥削。于是百姓种的多,可是能留下的口粮却很少。加之就算是农副产品不能随意买卖,同时要缴纳一定的税务。
哼!连这点都要钱,可想而知,百姓的生活有多难!不过只从当今陛下掌权后,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大量重视寒门学子,使得出了几个真正为百姓做事的人。
但是这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百姓有人重视读书识字,可是温饱之事尚不能满足,这重文之事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已。就像有些形象工程一样,古代的人并不见少惠于现代人。
县官里正在百姓面前耳提面命,说的识文断字,百姓只不过是求安一隅,求个平安,顺从朴实是百姓骨子里不可磨灭的东西。其中逼着识几个字,就当是应付,生活还是得继续。
看到这样的一切,武妍眼神晦涩难懂。
骊山书院远离尘嚣,处在半山腰。有烟雾缭绕,群山环绕,时有飞鸟应和,又有潺潺流水,空气清新,让人心情舒畅,犹如仙境一般。
今日是刚好是骊山开学的日子,山脚下有守着一群人。看样子是骊山书院的人,守在这里设置关卡,不轻易让学生入学。
武妍到这里时,已经停留了不少学生,有的是一副世家公子的傲气,手里拿着一张帖子,后面跟着的是整装待发的书童。还有不少寒门学子也在其中。
“哼!本公子可是监察御史的嫡子,你居然这样对我?”一个面脸阴鸷的少年恶狠狠地冲一位一身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吼到。
李学儒听到这,收起了笑容,眼里充满了审视鄙夷之色,“哼!无知小儿!你以为这是怎么地方?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吗?本席就把话撂下,就算是皇子皇孙在这里也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去,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的公子还在这里扯威风,当真这里是你的后花园!”
被对方这么一恐吓,少年被吓到了不负以往的理直气壮,看着四周嘲讽的声音,神色狼狈地躲开了。
这个小插曲过后,学生们到安分了许多。就算如此,也被刷下不少人。有关进入书院的考题,大家都一样,只要你的答案入了负责这次入学夫子的眼,就可以有进学的资格。为什么是资格呢?因为还有后招。至于帖子,无非是想疏通关系罢了,这是属于世家子的特权,大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进入了骊山,能不能留在书院中,就靠你自己的气运了。
那位被李学儒当面刷下的富家公子,只能说他倒霉,居然拿自己的父亲说事,不知道书院中最忌讳这明面上拿身份压人的事吗?明摆着是给大家杀鸡敬猴来着。
不过这些都是暗地里来的规矩,这些来入学的学生十之八九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连武妍也不知道这些。等到后来吃了不少暗亏后,才想起自己的老师原来是坑弟子来着。
轮到武妍之后,李学儒看到武妍的打扮,面色缓和地问道:“有没有帖子?”
武妍先是一愣,想起刚才好多人有这东西,不过这是什么东东?
李学儒见对方一副茫然的样子,便转移了话题,“入学之前,以'民'为旨题诗一首。”
武妍想了想,脑海中浮现出自己途中遇到的情景,便开口赋道:“
落魄书生书中玉,白发生来破草堂。
丰收土地天中赐,一季到头带又长。
都是识字明理人,可叹同人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