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上午,吴敏安排舒情和李秋月车洗水标。她给两人讲道:“洗水标一般是车在衣服的后领或左下侧骨上,并严格准确地车在规定的尺寸位置,不能或多或少。要先用粉土(划笔)按照规定尺寸定好点,然后才把洗水标放在定点的正中位置,踩动缝纫机,用针线一扎,便车好了。”说完之后,她亲自车了几个给她们看。
两人小心翼翼地按照吴敏讲的做着,不时相互交流一下。她们给自己定的要求是:不求快,只求好,一个个做好,不出现一个问题,没有一个返工的。虽然车洗水标要求不是很高,工序简单,工价极低。
不久,周主任来到两人的车位前,给她们作了一些有益的指导。
她说:“一件衣服,主要是由几大部分组成:前片、后片、领、门襟、袖子等。缝制一件衣服,有好多工序,要由多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是流水线作业。车洗水票是其中一道工序,看似简单却不可轻视,要做得又快又好并不容易。比如,你们的做法就有些笨拙,定一个点,车一个标。衣服(半成品)不是一扎一扎捆好的吗,你们就一扎一扎先定好点,再一扎一扎车,这样才会快,省时省力。不管是多么小多么简单或工价多么低的工序,都要一视同仁,认真做好,不能轻率马虎,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要灵活,会动脑筋,要想方设法提高效率。”
随后,她坐到舒情的位置上,拿起一扎衣服(半成品),先一一定完点,然后一手按着衣服一手放置洗水标,脚轻轻踩着缝纫机,一个个洗水标就准确无误地车在一件件衣服上了。两人在一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学习着。
天,终于放晴了,潮湿的天气消失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阴霾也散去了。中午下班吃过饭后,工人们把被褥、床单、枕头、衣服等东西纷纷拿到走廊上晾晒,在春日的阳光下高兴地忙碌着谈笑着。
室友们看见舒情和李秋月两人又在一起很意思地说着什么,纷纷围了上来。
陈丽红好奇地问:“你们两个老乡又在一起说些什么呢,叽叽喳喳的家乡话好听就是听不懂。我们发现你们两人关系特别好,非同一般,简直就是两姐妹。”
李秋月笑着回答:“对啊!我们就是一对好姐妹,亲过亲姐妹。”
舒情面对大家一脸微笑:“我们都是姐妹好姐妹!”
张天圆说:“我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姐妹。”
田好好说:“四海之内皆兄弟!”
洪梅纠正道:“四海之内皆姐妹!”
舒情几乎每天下午下班后经过公告牌时,都要特别留意一下贴在上面的收信人名单,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她天天盼望着家里的来信,想尽快早点收到家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做了好多个信梦,梦见了父母梦到了鸽子。她和李秋月也经常谈到信,家里怎么迟迟不来信,什么时候才能收到信,谁先收到信。她们好羡慕别人收到信。
一天下午下班之后,舒情经过公告牌,挤进看信的人群中,在张贴的收信纸上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还有李秋月的名字。她无比高兴无比激动地跑去找李秋月,不管她知不知道,自己都要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她。她们相互承诺过,要及时第一时间告之对方。
李秋月今天先走一步跑得快,已排在打饭菜队伍中间。当她看到舒情走近自己时,有点紧张地问:“你——你也要插队呀?”
舒情一把把她从队伍中拉出来:插什么队,着什么急,快,快到门卫室保安那里去。”
李秋月很惊讶地看着她:“你干嘛呀?出了什么事?”
“我们来信了,快去拿信吧!”
“真的!”
两人高兴得来不及先打饭菜,而是飞跑着去取信,但是又很快返跑回来。可能是第一次取信,有些高兴过头、兴奋过余,竟忘了看信的编号。
到门卫室取信,要求是本人自己,并出示厂证,以防有人冒领或代领而丢失信件。由于每天来的信件多,保安对每一封来信都按顺序编号,以方便找信取信。有时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有人取了另一个同姓同名的人的信。
两人终于收到了家书,且是第一次收到信,激动得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欢快得像小鸟一样要飞起来了。
两人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饭,一边津津有味地读着信。
情妹:
你好!你从深圳寄回的信我们已收到。
你年纪又小,又是个女孩子,又是第一次出门,自你走后,我们一直牵挂着,放心不下,我和你爸瞌睡都没睡好过,在收到你的信后才放下心来。
你一个人在外,那么远,除了有个表姐兴秀,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的地方,不知道你是否习惯能适应。那里的气候、水土、饮食等与我们这里都不一样吧,希望你能适应得了。
你一个人在外,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保重好身体,不要生什么病,不要乱吃东西,不要挑食,要吃早饭,要吃饱,不要亏待自己,要注意安全,不要轻易相信外人,不要上当受骗,不要去惹事,不要在外面乱来,不要与人发生矛盾冲突,要与人和睦友好相处,要听话,要好好上班,做事要认真勤快主动,不要怕苦怕累,要懂事,要争气,要学好,要常给家里写信……
发了工资,有钱了,也不要乱花钱,该节俭还是要节俭;钱寄回来,该用才用,该存起来会存起来的,你放心。我们知道打工挣钱辛苦不容易。
有啥事就找秀姐,她比你大比你懂事。
安安心心好好上班,不要老是想家里,不要担心牵挂我们。
若实在觉得不好就回来。
一切顺利!
母亲、父亲
舒情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起来,不禁掉下了眼泪……
李秋月看见了急忙问道:“怎么啦?家里……”
舒情擦着眼睛:“没什么,太感动了。”
“信上都写些什么呀?”
“都是一些牵挂关心的话语……”
李秋月说:“我的信跟你差不多。天下父母都一样!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眼里,我们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始终是一个孩子。有意思的是,信的最后还这样写到:此信是由你妈口述、你爸写的。我妈没上过学,是个文盲。”
舒情说:“我妈也没上过学,后来去上了一下扫盲补习班,叫什么‘早晚班’。信是她亲手写的,有一些错别字,字虽然写得不好,但心意却是最好的。由于社会原因,她们都没上过学,没什么文化,太可惜了!她们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可我们也不争气,心有余而力不足,辜负了一片心,也没读多少书学多少文化,只好出来打工了。没有好好上学,只有好好打工,一定要打好工了。”
李秋月点头称道:“对!要好好打工,打好工,不能再让父母失望了。”
舒情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真好,以后我们也要做一个好母亲。”
“好啊!刚刚出来就想做母亲了,你们两个可真是不得了。”王兴秀突然走了过来,后面跟着王慧珍和罗英。
舒情一惊,脸一下红了。
李秋月赶忙解释:“我们刚刚收到家书,正在互相交流。如今相隔如此遥远,母亲仍然一如既往时时关心着牵挂着我们,我们都有一个好母亲。”
几天后,王慧珍也收到了家信,户口证明也随同寄来了,她一直牵挂且不安的心才终于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