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舞台达人秀、一生经历傲千古
于谦,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轉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
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是为景泰帝。瓦刺兵逼京师,亲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
军务,终迫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保归。天师元年,于谦以“谋逆”之罪被冤杀。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二,少年高志鸿鹄志,将来成就大事业
于谦少年立志,七岁的时候,一个和尚看他的相貌说:“听见人无见此而者,异日救时宰相也”。
于谦这么小就被人看出有雄才伟略,真是有超世之智。于谦从小饱读诗书,12岁时就写了明志诗《石灰吟》
,决定长大后必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志当有远见。少年放宽眼界,开阔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这样才会让
自己不断进步。
“志小则功小,志大则功大”,如果志向小了,则人容易满足,不会勤奋努力。志向远大,发愤图强,将
来的成就也要大一些。
三,大展宏图建伟业,声色震历诉罪状
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熙在浙江起兵谋反,于谦随朱瞻基亲征。于谦被任命为御史侍朱高熙出降。
于谦平定了朱高熙叛乱,将他押了回来。宣宗朱瞻基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证词崭崭,声色震历,朱高
熙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的抬不起头来,趴下地上不停的发抖,吓得冷汗直流。不停的说:“我罪
该万死,罪该万死啊。”这件事让宣宗大悦,当即下令派于谦巡接江西。
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是皇帝这一举动明显是想历练此人日后好为国家所用。皇帝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亲自
封赏,让各位官员刮目相看,皇恩浩荡。于谦也不负众望,轻装骑马走遍了所有管辖的区域,体察民情,访
问父老,还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情,并立即上书提示,件件事情都要落实到位。一年上书几次
,稍有什么大灾大难之事,马上报朝廷,绝不会耽误军机,于谦全心为民,深得百姓爱戴。
四,群臣贿赂于王振,于谦只有两清风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毫不掩饰。百官大臣为了讨好巴结他,都争
相献金银珠宝,以求能得到他的帮助。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百金百银,若能献上白银千两,
始得款待酒食美味,醉饱而归。
所谓:“清官眼里不容沙子”王振大胆敛财,于是当然看不下去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每次进京奏事,
从不带任何礼品去讨好王振。王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把他得罪了,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于是就有人对
于谦说:“你不肯献金银珠宝,难道就不可以带点土特产给他吗?”于谦鄙视一笑,摇了摇头,甩了甩两只
袖子说:“我什么都没有,只有清风”。为人一身正气,走路两袖清风,挺直腰杆做人。于谦还特意写诗《
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香线,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此诗源远传颂,为
一时佳话。
五,公正清廉不惧敌人,百姓力挺终被放
于谦刚正不阿,公正清廉,他的死对头王振对他是极度不满,但是王振还不敢对于谦怎么样,因为于谦公
正敢言,深受三杨的重视。三杨既是:杨志奇,杨荣,杨缚。于谦所奏请的事情,他们都及时给他批阅,让
他更够更好的做事情。
可是好景不长,三杨相继去世,于谦于是就失去了心腹靠山。此时王振开始猖狂起来。于谦入朝推荐参政
王来,孙原贞接替他们的位子。但是于谦视于谦为仇人,岂能让他如意,王振于是联合其他人弹劾于谦,说
于谦长期未得晋升心生不满,擅自推荐人,结果于谦被关进了牢里。
这个消息传出后,引起民愤,怎么能将清官关进大牢呢?皇帝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将于谦放出来。人
虽然放出来了。但是也因此事受到了牵连,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六,先主被擒后立主,于谦肩挑国重担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
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太监挟持皇帝亲征的人。但是于谦不认同此事,他和兵部尚书极力劝谏,但皇帝不听,
兵部尚书跟随管理军队,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而后英宗被擒,京师大为震动。皇帝被别人生擒了,这是多
大的耻辱啊?一时人心惶惶,朝野动荡不安。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被擒了,得另选一位替代皇帝。选来选
去,最后让郕王替代皇帝出朝。
英宗被擒,大家都认为是王振的错,于是朝臣们请求将王振灭门九族,都是他一意孤行,才酿成大祸,众
人围攻王振。但是王振也有一群党羽,以马顺为首的便出面替王振说话,斥责官员说:“怎么能全怪王振呢
?”反正说了一堆为王振开脱的话。这时就形成了两队人,一队以朝臣为代表的王恢搞烦了,脾气一上来就
冲上去把以王振为代表的马顺给打了,这一动手,其他大臣也跟着王恢将王振的其他党羽往死里打,一时朝
上秩序大乱,外面的锦衣卫也声势汹汹。刚当皇帝的郕王遇到这样的情景,害怕的站起来要逃跑,这时于谦
推开众人上前去扶住郕王不要起来,并告诉他说:“马顺等人有罪该,百官不予追究”。从而平息了这件朝
堂上的大****。
七,性格刚强敢谏言,最后遭受蒙冤屈
经过这件事之后,郕王景泰帝对于谦信任有加。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
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哪里”。他太刚直心高,看不起那些儒弱无能的大臣,皇亲国戚,拿着国家
俸禄却不为国家效力,因此憎恨他的更多了。
虽然别人都憎恨他,但是也不敢和他发生正面争执,只能在背后偷偷地议论他,因为于谦当时有一个大靠
山,那就景泰帝。别人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众论,加以任用,他才得以尽量实现
自己的计划。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于谦与商鞅相同,有靠山办大事,但是靠山一倒,自己也随之而倒了。景
泰八年正月,石京和葛吉祥迎接太上皇明英宗恢复帝位。旧皇帝重归朝廷,新皇帝景泰帝只得把皇位还给明
英宗。那些憎恨于谦的大臣们,开始在明英宗面前告状了,恶语中伤他。宣喻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
士王文逮入大牢,最后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于谦等人杀害了。
八,尽心尽力辅新主,病倒之时帝亲照
于谦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发誓不与敌人共存亡。经常住在办公的地方不回家,景泰帝派太监轮流去探望于
谦。景泰帝还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给他喝,景泰帝对于谦感恩备至,对臣子能做到这样,景泰帝也算是一
个好君主。
只是好景不长,明英宗恢复帝位之后,听信谗言,不分青红皂白的酿成大错,将于谦给杀了,后来太后知
道后,叹息哀悼了几天。后来明英宗也后悔了,可是后悔晚矣,人死不能复生。明英宗为了为自己赎罪,最
后将逆臣杀害还于谦清白。冤命得以昭雪,但是人死不能复生,国家也少了一位忠臣,可悲啊。
九,一生经历论职场,以古观今明心鉴
1,立志要早为
于谦少时聪明伶俐,从小就立下高志,长大后要忠心报国。他饱读诗书,发愤图强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拼搏,
还为自己写下立志诗来激励自己。
2,才华需展示
一个人的才华不能只装在肚子里,需要拿出来运用。于谦随宣宗出征,成功将朱高煦擒住。他的新官上任
就烧了一把火,烧的非常好,从而得到了宣宗的赏识。
3,刚毅行正事
于谦性格刚强,公正,清廉,一心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君王分忧解难,尽心尽力的做好每一件事情,使
之国泰民安。
4,胆量显乾坤
王振挟持皇帝亲征被擒,便另立新君。在朝堂上发生纷争之时,于谦立马站出来稳定皇帝,平息了此事。
说明于谦胆识过人,谋略超群,不会因事情混乱而失去阵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事就会好很多。
5,关系难处理
于谦才智过人,但是有一些为人处事方面存在着很大欠缺,这是许多正臣武将所越少的一点。在我们为人
处事时,应该顾全大局,稍微改变自己,让自己能融入一个大集体中去,再说了朝廷之事,你一个人是不可
能完全顾及到的,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完成。
6,群起而攻之
于谦是没有朋友的,因此没有任何帮助,任何事情都由自己一个人来办。虽然手握大权,而且有靠山,但
是独木难支,于谦的许多做法让很多同事都非常厌恶,所以群臣向英宗告他的状,最后蒙冤被杀。
十,性格决定成与败,名言警句君须知
一国之君被敌国所擒,被迫另立新主。于谦正适逢其时,遇到有君王为自己做主让自己大展宏图,是非常
好的。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明英宗虽然被敌国所放回来了,之后又复位当皇帝,讲于谦逼到了死渊之地。
英宗登上皇位,对事情都不了解,就将于谦逮捕入狱,然后蒙受不白之冤。这千古一例之事让他赶上了,真
是不幸啊。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时,不要只凭别人的一面之词就草率行事,到最后后悔莫及,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人的
生命价值和贡献。
1,百闻不如一见2,三人为虎,以假乱真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