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舞台达人秀、一生经历傲千古
晁错,颍川人。汉文帝时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为御史大夫。年
轻时学法家学说,晁错最早是学“刑名之学”的,而后又选拔去读《尚书》,可以说是贯通佛法。曾多次
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吴,楚等七国叛乱之时,他被汉景帝作为牺牲品杀掉
了。
二,臣进良策君未纳,师徒两人心相吸
晁错开始师从张恢,学习先秦法家申不害和商鞅的学说。因此司马迁曾说:“贾谊和晁错明申害”。就
是说他们都是法家。
在文帝时期,晁错当时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想出具体建设如何增强边防,还提议用移民边疆来守卫国
土。这些意见和建议,大多都是切合实际,见识深刻,不但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以后也产生了深
刻影响。但是文帝未被采纳,职位却因多次提议而一升再升,汉文帝于是让他成为了太子的老师。
再给太子当家令时,在《音太子宜知才数疏》文帝中指出:一个君王之所以能够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
关键就是通晓“术数”,即治国的方法和策略。认为以前的君主有的不能保持王权而被臣下杀害,就是由
不懂得“术数”的缘故。现在太子读书读得很多,但如果不通晓治国的方法,只得背诵书本,那也是劳而
无功的。他建议文帝选择圣人之术中在当今切实可用的赐给太子学习,经常让太子在你面前陈述自己的看
法,让景帝受益无穷。
三,机会之门向人开,贤良奇计独枝秀
晁错等机会等了好久,现在终于等到了。文帝十五年,汉文帝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的重要问题,
提出征询,在百余人中,晁错回答得最妙。
1,在回答“明于国家大体”的问题时,晁错以古时五帝的事迹来阐明。
2,在回答“通于人事始终”的问题时,晁错以历史上三王之事来阐明。
3,在回答“直言极谏”的问题时,晁错以五霸之事来阐明。
4,最后,晁错指出:陛下即位十五年,但百姓还没有十分富裕,盗贼还未减少,边境尚未安定。之所
以会这样,想来是陛下没有亲自管理国事,而一味依靠臣下的缘故。而那些大臣才能未及陛下,恐怕会把
大事耽误了。我虽愚昧无知不自量力,但也深深为陛下惋惜。晁错的对策深的文帝的嘉许,因而被提拔为
议论政事大夫。
四,晁错攻击申屠嘉,不善人际致命点
晁错和太子刘启关系非常好,所以刘启即位后就马上重用晁错,而且汉景帝还经常单独召见晁错。这让
当时的丞相申屠嘉有些看不过了。申屠嘉极力要打击晁错,所以申屠嘉总是去找机会。皇天不负有心人,
申屠嘉终于找打了打击晁错的机会,可是意想不到的是汉景帝有意包庇晁错,申屠嘉有理也不敢冒犯龙颜,
此事只得无果终了。申屠嘉因此一直耿耿于怀,气闷之下,不久就病死了。
申屠嘉此人并非小肚鸡肠,心胸狭隘之人,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清廉的好官。在家里从来不谈公事,要谈
公事就到朝堂上去谈。从这里可以看出晁错不善交际,孤星独傲,汉景帝为他撑腰,使他有点得意忘形,
趾高气扬,最后被推向风口浪尖,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被无辜杀害。
五,臣有心而君无力,失误连连遭暗杀
晁错强行削藩,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汉景帝并非能干大事之人,优柔寡断。当时吴
王刘濞想造反,听到要削弱自己的势力,他肯定死活不愿意了,于是约好六国诸侯一起兴兵叛乱,史称“
七国之乱”。以“诛晁错,清君侧”为由,共同起兵,并夺得天下。
汉景帝年轻,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雨,也没有见过雨后彩虹的景象,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叛乱,惊恐不
已,缩头缩尾,不知所措。
晁错接着处理了两件事,完全把自己推向了断头台上,到底是哪两件事,让曾经亲如父子的师徒两人,
会反目成仇,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呢?
1,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增强将士们的士气,但自己却留守长城,让汉景帝对他产生了怀疑。
2,袁盎曾经接受吴王的贿赂,晁错就追定袁盎与刘濞谋反叛国之罪。结果事与愿违,因为所有人都想晁
错死,所以有人暗中给袁盎通风报信,袁盎找窦婴商量对策。窦婴就向汉景帝谗言,而汉景帝则说:“为了
对得起天下,我不会爱惜某一个人”。不知道当时汉景帝脑袋里是不是进了水,还是因为心里恐惧,竟然相
信窦婴的话。结果委曲求全,求一时苟活,将晁错腰斩与东市。
六,忠心耿耿报国恩,不明不白被腰斩
汉景帝心里还是不愿意杀晁错的,这也只能怪他自己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当时或许只要有一个人帮他求情
,那他就不会被杀了。
晁错虽有智慧,但没有发挥到极致,而且他还有一种孤僻的性格,不善与人交流,所以有最后的悲剧也是
无可厚非之事。晁错的死完全是一种袭击性,突然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他恐怕到死也没有搞明白是怎么一回
事。
汉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不敢直接告诉他,怕他有恻隐之心,拒命不遵。于是传达皇帝命令骗他说上朝议
事。虽然晁错忠心耿耿,可是真的到了杀他的那一刻,说不定又会有什么事故出来呢?汉景帝害怕晁错有什
么别的想法所以用骗术来杀他。晁错一心为朝政,皇上召他议事,他当然不亦乐乎。于是穿上朝服,跟着中
尉上了车。
此时晁错还不知道自己已身临其境,离鬼门关只有一步之遥了,恐怕他此时还在想着削藩之事,为社稷造
福呀!马车经过长安东市时,突然停车,然后拿出诏书,赐晁错死罪,腰斩东市。忠臣无罪,惨遭杀害。只
能说天意弄人,不逢其时罢了。
七,直言敢谏为朝事,最后成为牺牲品
晁错为人刚正苛刻,直言敢谏,为发展西汉经济和巩固汉政制定并主持实施了许多积极政策。晁错力主振
兴汉室经济,他发展了汉高祖的“重农抑商”政策,同时主张将内地游民迁到边塞屯田,既开发了边疆,又
减少了内地对边疆的支援,这些都是晁错主张或更定的措施,对汉初的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
质基础。但是晁错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为人刚直没在政见上与群臣每每不合,引起了忠臣的嫉恨。再后来的
“削藩”主张,引起了诸侯不满,汉景帝优柔寡断未能采纳,终于酿成了“七国之乱”,以“诛晁错,清君
侧”为名,威逼汉景帝,汉景帝无奈曰:“吾不受一人而谢天下”腰斩晁错于长安东市,死时46岁。
八,一生经历轮职场,以古观今明心鉴
1,静观时势
晁错开始给太子当家令,与太子关系甚好,教太子为人处事之道,深受太子的信赖,号称“智囊”,这也
为自己之后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2,露出锋芒
晁错少时与张恢先生学习法家学说和儒学,是有真材实料之人。终于在一次答题辩论上脱颖而出,成为众
人关注的对象。
3,出谋划策
晁错强行削藩,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而且这个削藩是晁错一厢情愿而已,汉景帝并没有同意此事。打草
惊蛇,让刘濞约好六国诸侯声讨“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汉景帝为了平息此事,只得弃车保帅,
顾全大局了,晁错因此成了牺牲品。
九,性格决定成与败,至理名言君铭记
对于晁错的英雄气概是我们非常敬佩的,舍己成仁,为国家不惜赔上自己的性命。但是我们绝不能盲目的
彰显英勇,应该寻找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削藩。晁错一意孤行,汉景帝优柔寡断,根本没有信心主张削藩,而
且于对方悬殊太大,一点优势都没有,还要去招惹他们简直是自寻死路。我们应该等待时机,等到有力抵抗
众藩王时,再发动进攻也不迟,何必急在一时。忍一时,风平浪静,也不会引发七国之乱。晁错或许能在汉
景帝时期的政治上更上一层楼,自己的贡献也会更大一点。真所谓是欲速则不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