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舞台达人秀,人生简介总汇表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隋朝的亡国之君。他少时敏慧聪颖,好学善文,仪容俊美。开皇十二年,立为太子。仁寿四年七月,杨坚病逝于仁寿宫,太子杨广继位,次年改元大业。拉开了其波澜壮阔而又毁誉难定的一生。杨广的功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人遗忘,而他的过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遭人唾弃千年,实在悲哀!杨广与李世民一样,有杀兄夺位之嫌,可是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杨广与秦始皇相同,滥用百姓做苦力,挖大运河,可是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而杨广到头来却落得臭名昭著,人人唾弃的下场,让真相被深埋在史书之中。但是杨广创立科举,一直延续到现在还在用科考选拔人才,武则天增经创立武科举,但是随后便断绝了。可杨广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骂名呢?真是让人心寒!今日吾为广翻之,以证广清白之身,还其美誉。
二亲自征战展英姿,心系百姓受爱戴
公元588年,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帅50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歼灭长江天坠,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不犯,对于陈朝的库资财物一无索取,博得了百姓广泛的赞赏,“天下皆称广以为贤。”《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地之中,独着声绩。”杨广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让中国的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三新官上任三把火,铸造奇功利千秋
1。第一把火:下令修建大运河。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杭州,全场2000
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古代最长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秋万载。这开凿大运河,利国益民,大运河的开凿是很难有人比对的,只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劳民伤财,最后导致亡国。如此浩大的工程,是谁主持修建都不讨好,谁修建都会伤国体,我看只有秦始皇可以与之媲美。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人拿隋炀帝与大禹相比,足以说明唐人对隋炀帝修大运河是十分明了的。王安石在《向日不跟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著青吞萡。”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这是不可辩解的历史事实。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诋毁他。
2。第二把火:开发畅通丝绸路
杨广继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606年,隋炀帝开进士科,确定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采秀美”的人才。《通史》说道:“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品质而不是文采,可是延续千年之后,现在重论文才,再看人品,实在不该!”
大业三年,隋炀帝曰:“文武有职事者,以考悌有闻。”德行敦厚,节又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采秀美,才勘将略,臂力骠壮十科举人。”大业五年,隋炀帝又曰:“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伏洽,臂力骠壮,超群等均,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关注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一大批强毅正直的人。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增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3。第三把火:开发畅通丝绸路
这个丝绸之路从汉朝张骞就开始了,但是汉武帝并没有亲自去。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自率大军从都城长安浩浩荡荡出发到张掖郡,开通丝绸之路。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环境恶劣,隋炀帝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隋炀帝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西北之遥,唯此隋炀帝一人也。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明君才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在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壮举,堪称奇谈!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绸之路,乃一代有作为的明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道:“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以来不过一两代耳!”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炀帝杨广为“圣人可汗。”
四恢复名誉众人看,不再恶名身上加
隋朝大运河的建造,功在隋朝,利在千秋。文学家顾一平先生说道:“大运河凝聚着决策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大事的信心和决心。”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隋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述成令人生畏的典型‘昏君’。”他的形象被作家和观众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扭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的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无限淫乐的世界之中,只能产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只是时代所致,成为王,得美誉,败为寇,得骂名。亡国之君杨广就这样任人污名到现在,实在有些可怜。
五是非功过由史说,历史讲叙诸人评
功:杨广是文武兼备之人,而且骁勇善战,年仅二十岁的杨广就被任命为征讨大元帅,攻打陈朝,并完成了统一。当上皇帝后,修建大运河,功在隋朝,利在千秋。体现了杨广雄才伟略的崇高精神。而且还亲自率军打开了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是首创科举制度,就这一点便可以名垂青史了。
过:修大运河之时用人过多,滥用百姓做徭役,所以不被人看好,觉得有点灭绝人性。杀兄夺位,这些只不过是戏曲,小说编写而已,真实性不大。
总结:无论怎么说,杨广的功绝对是大于过,绝不能因他的过失而全然抹杀他的盖世功劳,这是不应该的。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一个历史人物,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真实性。
六一生经历论职场,以古观今明心鉴
1。展示才华
杨广儿时非常聪明,能文能武,在众多兄弟之中,杨广是最突出的一个。但是一个人想要被大众所知晓,就必须立功劳。年仅二十岁的杨广为征讨大元帅,立下赫赫奇功,对百姓亦是秋毫不犯,赢得民心。“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2。巩固自己
杨广有美誉,便开始巩固自己的势力,收络人心,为以后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自己拉了许多票。在众兄弟之中脱颖而出。
3。相信自己
杨广文武兼备,而他的大哥杨勇不能与之媲美。适者生存,弱者淘汰。杨广相信自己当皇帝必定比他大哥做得好,最后取而代之。有能者当之,无能者弃之。
4。建功立业
杨广当皇帝后,想要天下人服自己,就必须拿出战绩来说话。杨广为了名垂青史,不负众望,做了许多巨大贡献。
七星语心愿馨感悟,名言警句君须知
杨广是一个很有能耐的人,开凿大运河,首创科举,为笼络人才开辟了道路,此举利在万世。我们现在任然采用当初的科举选拔人才,其影响深远。杨广做了许多利国益民之事,可是为什么最后的结局是那么悲剧呢?那就是忽略了一个本质东西---民心。隋炀帝不关心民间疾苦,导致民声沸腾,滔滔不绝入耳。百姓向往的是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安居乐业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国以安为先,民以食为天。国不安,家不定,民未食,再强之国亦必亡,再强之军亦必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从古至今,失民心的君王都没有好结局。
杨广善文学,文笔甚好。有史诗为证:
饮马长城窟
萧萧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溪筑长城。岂台小子智,
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忆兆生。距敢悍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殅,饮马长城窟。秋皆毫云外,雾暗关山月。
绿崖驿马上,乘空峰水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揭。浊气静无心,
晨光照亮阙。释兵仍振旅,要荒韦方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