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密林之中风雪更急,飞旋而下的雪花似利刃一般砸入坚硬的泥土中,神奇的是,如此铺天盖地,威猛无匹的自然之力,竟然没有伤害到一棵树木,连针尖一样的松叶都不曾被削落一片,任何雪花在飞到树木枝叶上时,急骤的速度都会蓦然一顿,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守护着这些树木。
昨天下午,自己虽然只在里面坚持了一个时辰,但却学会了不少东西,布局、应局、解局、破局,也都有所了解。
自然知道,这是局势之中的规则之力在发挥作用,‘不伤树木’一定是这个自然之局中的一条规则,但内中玄妙,恐怕只有等自己进入炼魂之境,能借灵魂感知天地之时,才能了解一二。
现在,即使在思索之时,赵政也始终分出一道意念关注体内状况,每一次呼吸都尽在掌握之中,进而牵引真元运作,确实又增长了一点,思维转动间,赵政一头扎进了松树林。
加厚了的衣物,仍旧无法抵挡刺骨的冰冷,以及风雪的冲击力,赵政为了在里面多待一会儿,不愿消耗真元,故而也不抵挡,只留一点真元护住心脉,任由寒冷、疼痛在体内肆虐。
渔翁的形象没有丝毫变动,依旧是斗笠、蓑衣、草鞋,笔、木板、盛酒的葫芦,他自昨天上午盘膝而坐后,仿佛再没有移动过身体,连身下的积雪也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见到赵政到来,手中玉石之笔再动,一个‘道’字,出现在木板之上,仍是古篆,散发着点点绿光,与先前的‘局’字相映成趣,随之声动:”你可知命修一途,修的是什么?“
片刻功夫,赵政的脸色已经发白,嘴唇青紫,眼神却变得坚定无比,也不思考即沉声道:”天、人,天道与人道,天道明智,知其理,人道悟情,知其心。“
”不错,所谓局,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天人两道才是命修者的根本。所谓天道,乃万物生灭运化之理,一样东西在生成、毁灭、运动的过程中,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天道之理。天数为定,法则定下,一切尽在其中,却是少了变化,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自能了悟其中的奥妙。语言、文字的表达叙述终究有其限制,天道之理若非自身体悟,旁人也无法完成清楚地向你表述,此项略过。今天我们只说人道,人数为变,只要知道规则,我们就可以推测出一个事物的未来走向,但人心,却是无法测度,只因在同一时刻其中蕴藏着无数的可能性。有人说天道有缺,人从之出,因为天道的不完美,才会有人的出现。你对人道的看法是什么?“渔翁的声音并不高,在风雪的呼啸声中,却显得异常清晰。
赵政沉思良久,方才道:”人是无知的,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去,甚至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人类受限于天地,受限于社会,自己的命运始终在各种的环境影响之下,或者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或人或物,终究无法由自身完全掌握。探索天道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知晓天地的存亡和自身的生死之谜;追求人道,应该就是为了明白自身存在的意义。天道与人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者为真实存在,有理可循;一者为虚幻想象,是非对错皆不确定。“
”虚幻的人道终究要以现实的天道为基础,虚与实却是一体两面,连人自身的存在,不也是天地的一部分,天与人从来都不曾被分离过片刻。对于人道的追求,命修界划分出四个道路,宏观而论,为观世、治世;微观而论,为入世、出世。观世之道,最著名的就是道家、名家,他们站在更高、更长远的角度,以天下为局,自身立于局外,观察一切,从不轻易出手。“说到道家、名家,渔翁神色中无意间流露几分不满。
赵政疑惑道:”人道悟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如何体悟世间之情?“
渔翁正色道:”志在天下,心系苍生。以九州论,上亿人数之中,死亡三五人,甚至几十人、上百人、上千人,并不能说是出了什么大问题;从数千年的时光中来看,国家的存灭,众生的更替,天下的分合,又算得了什么。道家看透浮生一切,不愿理会九州内部纷争,但若牵扯到民族存亡之事,必会筹谋出手,以雷霆之势扭转乾坤。这是一种普世之情,他们情感所在是整个民族,整个天下,而非个人荣辱,家族存亡,国家兴衰。治世之道也是如此,儒家、法家、墨家,却是希望制定一些规矩,通过治理的手法,让人类社会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向前进。“
儒家的礼仪规矩,法家规则制度,墨家的平等互爱,这些皆是显世的手段,他们最终的设想却是引导整个社会发展到一个完美和谐的程度。
宏观而论,站在巅峰,俯瞰天下吗?
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定义,自己想象中的社会。
赵政停下纷飞的思虑,问道:”那么入世和出世呢?“
渔翁苦笑一下,道:”最没出息的两种活法而已,入世者,融入世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普通人那般,追求幸福,追求享乐,也就是了。出世者,荒山野岭,远离凡尘困扰,自得其乐,那些隐士即是。“
心怀天下,专注己身,以宏观、微观区分,也是合适。
自己未来的道路,应该如何选择?
责任,目标,过往一幕幕再次呈现眼前,位处最底层时的生活,一个个只为活着而活着的身影,行窃,偷盗,暴力,纷争,痛苦中死亡,那双怨毒的眼睛。
世间之理何在?
事情,只有做过之后才知结果,老师的话犹在耳边。
若要知晓尘世一切因由,人间蕴藏之理,治世、入世二者择其一。
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自己亦非得天独厚的不世大才,如此,唯有治世。
大势所归,无力可阻,老师说他的思想在于一个’势‘字。
那么,大秦的国家权力,将势在必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