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赵王武臣派韩广向北攻击北京和辽宁一带,当地的豪杰想要把韩广立为燕王,韩广说,“这不行,我的老娘还在赵国呢。”豪杰们就说了,“赵国现在西边担忧秦国,南边担忧楚国,他的力量是禁止不了我们的。而且楚国那么强盛,也不敢害赵王将相的家属,现在赵国又怎么敢害您的家属呢?”韩广听了,有道理啊,就自立为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就把韩广的老娘送了过来。这可真是六月债还的快,赵王武臣刚脱离楚国没多久,他的臣子就仿效他的样子脱离他了。在这里也可见武臣众人策略有问题。这种事情,必须要慎重考虑,要么就是派真正信得过的人去征服,要么就不能让一个人把活全部干了,孙子兵法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家都有小算盘,出去的将领一旦有了根据地,那总会考虑一下能不能自己创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小胖有点理解明朝的一个大儒船山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岳飞其实正是因为不忠,所以才会被杀的。如果当时岳飞真的打下了黄龙,那很有可能岳飞就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不再理会宋朝的皇帝了。所以皇帝12道圣纸把岳飞召回来,虽然对于整个民族而言是个遗憾,但是对皇帝本身的利益而言还是正确的,防患于未然。说到这里小胖又要感慨一句了,其实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封建皇帝,或者是皇帝的候选人,竞争者,极少有真正把民族利益当回事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最推崇的唐朝,李渊也是勾结突厥攻击自己的汉族同胞。只要能增加自己的利益,那么不管死多少人,出卖多少国家的利益,他们都不在乎,但是让人无奈的是,整个的中国历史就被这些人创造着,最卖国的,就是那些最有钱有势的,最爱国的,反而是那些吃顿肉还得摸摸钱包看钱够不够的人。
扯远了,说回资治通鉴。说这个赵王武臣和张耳、陈馀在燕国边界处夺取土地。这武臣不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自己偷偷的溜了出去,结果被他的老部下燕国俘获了。燕国人把他关了起来,想要让赵国用土地把他换回去。赵国派了好几拨使者到燕国来请求放人,都被燕国杀了,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协议,这张耳和陈余也是没有办法。这个时候,变化出现了。赵军有一个养牲畜的杂役跑到燕军的营地,对燕国的将军说:“您知道陈耳、陈馀想要什么吗?”燕将答道:“只是想要得到他们的国王罢了。”赵军杂役笑着说:“您并不知道这两个人所要的是什么啊。武臣、张耳、陈馀,持马鞭,唾手攻克故赵国的数十城,张、陈二人也是各自想要称王,哪里会甘心于一辈子做将相啊!不过是因为大势初定,不敢即三分土地自立为王,故暂且按年龄的长幼,先立武臣为王,以此安定赵国的民心。现在赵地已经平定顺服了,这两人便也想分赵国土地而称王,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而今您正好囚禁了赵王,此二人名为求释赵王,实则想让燕国将赵王杀掉,以使他们俩分赵国而自立。一个赵国尚且不把燕国放在眼里,更何况两个贤能的国君相互扶持,来声讨您杀害赵王的罪行啊。如此,灭掉燕国是很容易的了!”燕军将领于是便归还赵王,由那位杂役驾车送他返回了赵国。这个杂役是太牛了,估计他一辈子养鸡养羊挣的钱也不如这几句话挣的钱多,所以说人最怕的是没有见识。
周市从狄县返回楚国,到了以前魏国的地界时,想要立故魏国的公子宁陵君魏咎为王。但魏咎恰巧在淮阳陈胜那里,不能到魏地来,而魏地都已经平定了,诸侯们便都想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昏乱有忠臣。现在天下共同反叛秦王朝,按照道义,必定要立故魏国国君的后裔才行。”诸侯们坚持请求拥立周市,周市最终还是推辞不接受,派人往陈县迎取魏咎,往返五次,陈胜才将魏咎送还,立他为魏王,周市担任魏相。这些诸侯们都不是好人,他们的王都是自封的,害怕将来楚国陈胜找他们算账,所以尽量撺掇着周市也自立,到时候楚国要真算帐,那同盟也多,可惜周市特别忠于陈胜,没有理会这些诸侯们。
原来去进攻秦朝首都的楚国将领周文吃了败仗之后,就率军退出了函谷关,到河北曹阳亭后驻扎下来,过了两个多月,秦朝的那个农业部长章邯领兵又追击打败了楚军。周文又逃跑到河北渑池,十几天后,章邯发起攻击,大败周文。周文自杀了,楚军于是就不再作战了。
之前陈胜派出的楚国二号人物吴广率军围攻荥阳,秦朝的李由为三川郡守,固守荥阳,吴广不能攻下。这个李由就是秦朝宰相李斯的儿子。楚国将军田臧等人便相互商议说:“周文的军队已被击败了,秦兵很快就会到来。我们围攻荥阳城不下,秦军一到,必定会大败我军,不如留一小部分兵力围守荥阳,而调动全部精兵迎击秦军。但现在代理楚王的吴广自高自大,不懂得灵活用兵,不值得与他谋划对策,否则恐怕会坏事。”因此就一起假传楚王陈胜的命令杀掉了吴广,又将吴广的头颅献给陈胜。陈胜派使者把楚令尹的官印赐给田臧,并任命他为上将军。这个陈胜这样做还是对的,因为田臧虽然杀了吴广,但是毕竟不是反叛,所以陈胜要制裁他,也要等到他得胜回朝之后再说,眼下先让他们去攻击秦军。不过要是真的得胜了的话,这田臧会不会回朝还不一定,他现在是没有根本,所以也没必要和陈胜撕破脸。
田臧于是令李归等将领继续围攻荥阳,自己亲自带着精兵向西至敖仓迎击秦军,结果在与秦兵交锋中,田臧战死了,楚军大败。章邯于是进军到荥阳城下攻打李归等人,击败了楚军,李归等将领战死。楚将阳城人邓说领兵屯居在郯地,章邯的另一路部将击败了邓说的军队。地人伍逢率军驻扎在许地,章邯又发兵将伍逢打败。邓、伍两军都溃散而逃奔淮阳,陈胜为这个事杀了邓说。这个陈胜也确实不地道,将士战败,做大王的有一半责任,谁让你形势看不清,任人不合适的?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手下的将军打了败仗就杀掉,那手下还能剩多少人,剩下的这些人里面心里能不嘀咕?
二世多次谴责李斯:“你看你身居三公的高位,怎么让盗贼猖狂到了这种地步!”李斯就很恐惧,但他又很贪恋官爵利禄,不知怎么办才好,便迎合二世的心意,上书应答说:“贤明的君主,必定是对臣下的过错进行处罚的人。所以申不害说:‘拥有天下却不能纵情放纵,这就叫把天下当作自己的桎梏。并不是因为别的,就在于不能处罚臣下的罪过,反而以费心费力的为天下平民百姓操劳,就像唐尧、大禹那样,因此称之为桎梏’。不能研习申不害、韩非的高明法术,实行察罪责罚的手段,一心将天下作为使自己快乐的资本,反而偏要劳身苦心地去为百姓效命,似此就成为平民百姓的奴仆,不能算是统治天下的君王了。这有什么值得崇尚的啊!所以贤明的君主能施行察罪责罚之术,在上独断专行,这样权力就不会旁落至下属臣僚手中,然后才能阻断实施仁义的道路,杜绝规劝者的论辩,独自称心如意地为为所欲为,谁也不敢抵触反抗。如此,群臣、百姓想补救自己的过失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去图谋什么变故!”二世十分高兴,便更加严厉地实行察罪惩处,以向百姓征收重税的人为有才干的官吏,以杀人多的官员为忠臣,结果使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受过刑罚的罪犯,死人的尸体天天成堆地积陈在街市中,秦朝的百姓因此愈加惊骇恐惧,思念着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李斯在前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确实出了很多力,但是秦朝的瓦解,跟他也有不小的关系。事实上,胡亥如果不是被李斯和赵高蒙蔽,放心大胆的一直任用章邯的话,那么目前的这些诸侯王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个问题。
赵国的将领李良已平定了常山,返回邯郸向赵王武臣汇报。赵王又派他去夺取太原。李良领兵到石邑的时候,秦军在井陉口设立的防线,赵军就没法继续前进了。秦朝将军伪造了二世胡亥的书信,用来招降李良。李良接到书信后没有完全相信,犹豫不决,就率军返回邯郸,请求增援兵力。还没有到邯郸的时候,在途中遇到赵王武臣的姐姐外出做客回来。李良看见了,以为是赵王来了,连忙在道便旁伏在地上拜见赵王。赵王的姐姐当时喝的酩酊大醉,不知道他是将官,仅仅命令随行的骑兵向他致意。李良向来身份尊贵,起身后,回看他的随从官员,自觉羞惭极了。随员中有一人说道:“天下反叛秦朝,有能耐的人先立为王。况且赵王的地位一向比您低,而今一个女流之辈就不肯为您下车还礼,故请追杀她!”李良已得到二世的书信,原本就想反叛赵国,只是还未最终作出决断。于是便借着一时的愤怒,遣人追上去杀掉了赵王的姐姐,并趁势率军袭击邯郸。邯郸的守兵毫无察觉,致使李良终于杀掉了赵王和左丞相邵骚。赵国人中有许多是张耳、陈馀的耳目,及时通报消息,二人因此得以独自脱逃。可见造反不容易啊,刚刚还是战友,转眼就变敌人了。
十二月份的时候,陈胜前往安徽省阜阳县,经过安徽省亳县的时候,给他驾车的车夫庄贾刺杀了他,然后向秦军投降了。这就是一代豪杰陈胜的结局,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手下无数英雄好汉,正是踌躇满志,对美好未来怀有无限憧憬的时候,没想到却死在一个车夫的手里,这真是生的伟大,死的窝囊。
陈胜刚开始称王的时候,他的亲朋好友都来投靠他,他的老岳父也在其中。这个时候的陈胜,正是风光无限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时候,他就用平常宾客的礼节来接待他的老岳父,他的老岳父非常生气的说,“犯上作乱,篡用王号,对待长者还这么傲慢,不能长久!”一怒之下没有告别就要离开。陈胜跪下谢罪,老岳父也不理他,直接走掉了。陈胜的那些老朋友说话做事开始不断放肆,告诉别人陈胜当时穷苦潦倒时候的事情。有人劝说陈胜,“这些宾客愚昧无知,说话不懂得避讳,这样有损您的威信。”陈胜听了,就把那些随便说他坏话的人给砍了,这样一来,他的亲朋好友都告辞走掉了,周围再也没有亲近陈胜的人了。
陈胜任命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管群臣。那些派出去攻打城池的将领回来,这两个人总是找出他们身上的毛病,然后把他们顶罪下狱。陈胜对待群臣很苛刻,和他不友好的,就不交给司法处理,自己给他们定罪,所以众将和他都不亲近,这是他所以败亡的原因,这是资治通鉴上讲的。小胖自己也有点感想,孙子兵法第一章就对为将的人提了五点要求,即智信仁勇严。小胖觉得觉得一个人要成功,他必须各方面都得过的去才行,如果哪方面差的话,很容易让人利用他的弱项,打的翻不过身来。比如现在陈胜这个角色,在这几个要求里面,他只做到了严,其他都做的不好。智的方面,在陈胜时期,秦朝基本刚刚反应过来,所以陈胜这个时候没有敌手,这个时候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扩大地盘,壮大自己。陈胜不断派出将领,但用人有问题,派出去人占了地方之后就不回来了,他在派出去的时候应该就要预料到这一点。另外陈胜应该趁着这个时候,自己亲自带军占领一个形胜之地,作为根本,建立稳定的根据地,而不是定都在淮阳这个小地方;再有对形式估计不足,秦朝没有准备让他打了几场胜仗,他就觉得自己无敌了,幸亏他没和章邯交过手,要是交手了,估计他也得躺下。信的方面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按照陈胜的风格,对属下吹毛求疵,估计如果他有什么承诺的话,最终也很难实现。仁就更不用说了,故旧亲朋,部属将军,没什么人和他亲近的,他不是一个能施恩惠给别人的人。其实对于他的那些故旧亲朋,我觉得对他而言他可以把话说在前头,有些事能说,有些事不能说,这样设定好了规矩之后有人再违反,那处罚他就没什么话好讲的了。对亲朋不仁义的地方就是前面不说,后面出问题了直接砍头,这样做事是很不地道的。对部属也是一样,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提前讲,多督促,不要前面啥都不说,后面光拿着斧头等砍头,像这样做的话,属下会很寒心的。勇的方面自从在淮阳站住脚了之后,就没有再主动出击过,估计是称王之后锦衣玉食、一呼百应、美女如云的日子把刚开始那点勇气都消磨光了。严的方面,严格来说做的也不好,真正的严是给部下画好红线,越过了就狠狠的惩罚,但这个红线是有道理的,是有利于将领自己和王国发展的,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设置的。陈胜对下属倒是够严,够苛刻,但是这个红线画错了地方。不管怎么说,一代枭雄陈胜同志就这么陨落了,后面各个英雄人物也开始粉墨登场了,战争越来越残酷,真正考验他们的时间到了。
当时陈胜还没死的时候,秦嘉起义军包围了当地的衙门,陈胜听说后,就派了自己手下一个臣子过去给他们当监军。这个和黑社会差不多,意思就是说我已经起兵反秦了,以后起兵反秦的,都是我的部下。因此虽然秦嘉的起义军本来和陈胜其实没什么关系,但他还是直接派了一个人过去给人家当头头。这个秦嘉当然不愿意啦,凭什么啊,当我好欺负啊,他根本不理陈胜那一套,把自己封为大司马,而且还冒用陈胜的命令把陈胜派过去的那个人给砍了。如果陈胜没死的话,估计秦嘉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有句老话叫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个时候但凡自我感觉不错的,人人都想当英雄,就看他有没有做英雄的资格。这个秦嘉显然也是相当英雄的,所以秦嘉听说陈胜死了以后,立刻立了景驹为新的楚王。